晏子之局,发端于三位勇士的恃功而骄,傲慢与偏见往往是灾祸怨仇之根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之勇力功勋世人皆知,因为傲慢而获罪于晏子,于是洞悉人性之弱点的晏子告之齐景公,晏子晓之以利害,齐景公欣然允许,局因此而布设——二桃杀三士,极低的投资成本却换来极高的回报率。——安居士/海滨《局思》
这则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有人认为是夸赞晏子的谋略和机智,从侧面也可以看到骄狂必惹来众多非议,最终自取祸败。比如汉朝开国功臣韩信、萧何、陈平之辈,不懂得全身之道,以下犯上,用威势胁迫君主,甚至有取代朝野之心,自恃劳苦功高,言行骄狂,引起君王猜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我以为晏子之局之所以取得成功,的确与三士的骄狂有很大的关系,但这只是原因之一。
晏子二桃杀三士之局,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三士的恃功而骄,二是分配的资源稀缺,三是决策者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三者缺一不可,资源稀缺才会引起竞争白热化,决策者拍板才会让此局得以顺利执行。中国历史上的确不乏“狡兔死,走狗烹”的警人事例,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功成身退是破局,而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却是精心布局。
当然,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非凡人物,作为开国元勋、功高盖世的将相,有全身而退的,也有全身尽义并诚心辅佐朝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奋不顾身,公而忘私,千古流芳而被后世传扬。置身庙堂与江湖之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破局之举?
这则流传千年的成语故事最打动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风”。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点,让彼此相互争功,离间人心,从而削弱他们的政治威胁,并没有想到他们会舍生取义,有如此君子风度。他们开始时比较骄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这恰好是晏子之局的发端,即以人性的弱点布局。
然而古冶子的一番话,让另外二位勇士感到了羞耻,当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事情时,宁愿用生命去弥补耻辱,这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古冶子后来的举动同样如此。所以他们自刎之后,无论是晏子还是君王,有悲切之意,为稳定朝野,反而杀了三位大义将才。若从局外观之,这种智、勇、仁、义又何尝不是一种道德与文化层面精心巧布的惊天大局?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
安居士/海滨:局之思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