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写下这句话时,我竟然内心有了一丝惧怕。不知大家对这句话有所感触是在什么时候,就我自己而言,应该发生在二十五六岁的这两年。
曾经我看到过一句,大概是这样的意思: 人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只有当两个思维进行相互碰撞时,这个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或好或坏的化学反应,会让你进行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而这个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和重塑自我的过程。
二十岁刚开始的日子,以前我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因为标准的留守儿童式的长大,成长过程中的缺少陪伴导致长大后的不诉说,越是亲近越是脾气差,典型的对陌生人说心里话,跟最亲近的人吵架。而且排斥并且屏蔽那些补偿式的关爱,因为很多个困难的时间自己熬过去了,后来也就真的不需要什么了。或许以前的原因都是因为年少时期的成长缺少了很多个关爱与温暖而导致的有点敏感的性格,但我依然是努力向上,寻找温暖的一个不好不坏的姑娘。

二十五六岁时,对于"好人"这个定义更狭隘了,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觉得很多人是好人。但现在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不好不坏"的人。因为我才刚刚意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互补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面。这样的道理我终于明白并且看懂是因为遇到一个不好不坏的朋友,而在我没有"不好不坏"这个定义时,我却仅仅因为那些好去高呼这个人是一个称之为疾恶如仇的大英雄的正义之士。而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片面的见解,是因为我们那时没有共同的利益纠葛,人性之好坏,总为一利字看不开。如果要看清一个人,那么就看看他在利益带来的灾难面前的真正反应吧。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我也觉得这句话不太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而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但是我也依然的看开了所有,没有什么所谓的原谅,只是觉得算了而已。因为这个人之所以让我觉得反差如此之大,也是因为被生活欺负过的人,向往自己却并不真的自由,向往温暖纯良却又时常心存猜忌。一个极其矛盾之人。
以后的我更愿意和父母去沟通去诉说,真正的有所改变也是因为那个人让我对自己以及都人性的思考,让我重新去更加真诚的对待人,不委屈自己,才能不绑架别人,如果付出那么就不要奢求汇报,如果想要奢求回报那就不要付出。但是唯一的,只有父母是最爱你的,无论你任性也好、叛逆也好、他们始终是那个在你被那些所谓的亲近的人欺负以后的最坚实的后盾,永远为你托底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他们在大姨妈发高烧拉肚子三病集于你一身的时候陪伴你照顾你,因为你的生病或者不开心而操心过度夜不能寐,所有的这一切可以感受得到的温暖才可以真正打动一个人,去留下或者去远离,因为懂得,所以我们更加感恩。
愿你可以收集很多温暖瞬间,因为只有温暖纯良,才能不舍爱于自由。如果幸运的话,希望你遇到一个温暖纯良之人,在他面前可以永远天真。愿你一生都是暖色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