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书,看到了一个概念是词汇解码。
就是自己和别人理解的这个词,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是有偏差。就像两人在沟通中产生的误会,其实别人没有这个意思,但就感觉别人在嘲笑自己。
有些词汇,自己可能只是一种模糊的印象,就感觉是这个意思,但是让自己去解释,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对词汇的模糊就是心里对这个行业为的模糊。这是我自己理解的,并不是书中的原句,但这个观点我挺认可的。
这个书中,算是写了一个故事,就是自己要去演讲,在轮在自己时,自己就开始紧张,结果演的一点都不好,下来后,就开始各种指责自己。这个时候,有个人告诉他,可以让他回到演讲之前,再让他演讲一遍。自己虽然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但是为了剧情需要,自己接受了,又演讲了一遍。自己开始想,自己要如何讲,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等等,自己想的很好,但演讲完之后,效果还是不好。后面还有内容,但是和我说的内容不大,就不说了。
当经历了演讲,感受了演讲,自己才明白什么是“演讲”。“演讲”是一个词,但是要分开说,先要“演”,再去“讲”。自己之前可能就感觉演讲就是在一个地方公开讲话。但是经历过后,才明白为何叫“演讲”。自己对“演讲”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还说一些人们常听到的一些建议:要有自信,要大方一些,要学会配合,看到这些词汇,不要一开始就往自己身上套,因为理解不同,“自信”“大方”“配合”的程度,可能不一样的。
自己按要求做了,但是别人还会说,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为什么还不“配合”,还不“自信”等等吧。就会感到很委屈。这样没有具体标准的词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只有和别人长时间的去磨合,一次次的缩小这样的理解偏差,才会变得越来越有默契。
之所以明白和别人标准不一样,是因为明白自己标准在哪里。但是事实是,有很多情况,对一些词汇自己也是模糊的,连自己的标准自己都不清楚,又如何去判断和别人理解的有多少偏差。
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去重新去解构一些词语。先要解决自己对词汇理解的问题。可以从这4个方面去想,这个词的定义,自己是如何给这个词是如何理解的。
再去论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什么场景,因为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而去做了什么事情。
然后去演化,更像是拓展,去设计一个新场景,再去重新理解一下这个词义。
最后就是总结和对比。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和大多数的人有什么不同,还是有什么偏差,如何理解更好。
当然这些只是给的一些思路,只要自己想,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这个词,角度越多,对这个词理解更明白。对这个词的理会越来越清晰。
我想到以前的一本书中,也谈到了模糊。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越模糊,就越拖延。当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了,就不会再拖延了。只不过,现在这本书中,让自己把模糊的范围变大了,不在只是盯着其中的一个行为。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自己也想到使自己困惑的几个词,比如“接受”,“困难”,“学习”,“习惯”,“感性”,“理性”,“无聊”……这些词,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
之后,我也用这个方法,重新去解码这些词,看对自己是不是会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