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倒逼输入
用输出来倒逼输入,如果没有输出尾目标或任务,我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会显得非常随意。
比如我读一本书,如果没有输出的要求,可能会读读而已,思考思考而已。
但如果有一个目标,读完书要用文字输出,或要演讲,或要开发成一个课程。
无论如何当有一个任务摆在面前,那一定会倒逼自己,在读书的时候非常认真寻找,有用的内容,形成我自己的观点,寻找相关事例,并通过一定逻辑去表达清楚。
在任务之下的所有动作都会变得有意义,且非常高效。
和小学老师告诉我的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异曲曲同工之妙,但无论如何,从客观上因为输出的任务在,一定会倒逼高质量的输入。
前几天在跨年演讲上听到罗振宇说的一个观点,解释什么叫启发。
我们人类有一个特别强的能力,当我们接受信息以后会进行加工,反向输出。
在内化信息之后,重新输出信息而多出来的那部分就是启发。
而多出来的那一部分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真正属于我们的。
他有两个好处,第一我们给世界做了贡献,有新的内容产出。第二当有新的内容产出的时候,说明之前接受的信息才真正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把启发记录下来,成为写作内容的一部分。
【备课和教案】
作为老师,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我们会讲到说备教材,备学情,被考情,被学生等等。
会查阅大量的资料,请教相关专业的前辈,最终形成我们的教案,而教案本质上是一个写输出的形式,教案沉淀了我们大量的思考。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输出倒逼输入的案例。
学生在学一个知识点时,他的核心卡点是什么,他需要用到哪些旧知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入,让他跳一个台阶,到新知识的地方。
上面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在刚刚当老师的时候,几乎都会被要求,写逐字稿。
逐字稿就是一个很好的输出内容,要考虑讲的核心知识点。要把逻辑关系思考清楚,并用语言表达清楚。
一定还要面对,比如学生的反应超出我们预期,应该如何去,回答如何去引导。在逐字稿里面就变成了分类讨论,类似于一个总论点,下面有很多个分论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以上是老师的案例,听起来有点特例,其实不只是不仅仅是老师,我们普通人,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也和写作有关。
【高效学习也要写作】
研究表明,学习效率最高的是教授给他人。
如果是一个主动教授他人的行为,就必然已经经历了强制输入,认真思考,尤其是逻辑思考。
在这种情况下,用文字呈现出来,那必定是一篇不错的写作内容。
在2022年初,我当时接收了一个任务是要研发一款,考研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我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对考研的基本常识。要尽快熟悉和掌握。为了达到目标
我当时的核心策略有三步,
第一步,听。把相关的视频讲解,从头听到尾听了三遍。
第二步,写。所有相关重要的点统统在笔记本记录下来。
第三步,讲。我找了一个小伙伴,把我要掌握的东西讲给她听。
结果是顺利的完成了挑战,为后续的动作打下了基础。
【杠杆的故事】
有一年的夏天我走在走廊里,我的领导突然叫住我,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叫杠杆?准确的定义是啥?
我差那间愣住了,空气也好像凝固了,倒不是我不知道杠杆是啥,也不是见到领导紧张。
我可以描述杠杆的样子,杠杆的作用,生活中杠杆的例子,可以一股脑举出非常多。
但是对于定义,当时真的不知道,从初中毕业以后,到我的领导问我这个体问题之时,再也没有在任何场合下写下过杠杆的定义。
在过往,尽管自己知道相关知识,但是没有输出的要求,真的就没有强迫自己进行输入。
【PS】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