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在一家私人医院弄了一颗牙齿,花了五六千大洋。昨晚居然掉了,心里是很不满意的,因为弄牙齿的时候认为保个十来年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材料都是挑的比较好的,医生也如此暗示。谁知道还不到三年牙齿就掉了。跑医院去问主治医生,他也解释得很专业,说这不是用的材料掉了,而是你牙齿本来的根部断了,所以他没法负责,只能重新做治疗,或拔牙或种牙,反正是有解决的办法的。他的回复没法平复我内心的不满,三年前在开始弄牙齿前,他提了那么一两句,说根部已经保留的不是很多了,有可能做不了牙套,后来就没提了,牙套他也是暗示和鼓励选好一点的。
理性告诉我找他也没用,而且我再次治疗,也很不愿意再找这位医生了,问明白了情况便出了治疗室。然而内心的那股不满一直都没有消散,这事究竟谁来负责,除了自己,好像也找不到谁来承担了。
其实像这位医生的态度,我们社会上比比皆是,即便我换家更正规的医院,医生的态度很可能亦是如此:我没有说假话,我也没必要说那么说实话,所以最后即便出现不好的后果,我也不会被追究责任,你即便对我有不满,也没法找我的麻烦。作为消费者,虽然郁闷,但是真没法找对方麻烦。就像你看了一个广告,去买了商品,最后发觉商品低于自己的预期。退吧,商家可以拒绝你,因为人家广告里的确没有说假话,不退吧,心里总有点不爽,就像吃东西难以下咽一般。
我们处在这个信息化的年代,周围各种各样的信息层出不穷,然而每种信息都是片面的,背后都隐藏着更多的信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仅需要对信息的敏感度,更需要全面深入的思考能力,才能在众多讯息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再加上商业化的社会环境,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些“诱导”的成分,明显的如广告,不明显的如医生。这些“诱导”更容易迷惑人,所以对个人的思考判断能力要求就更高了。犹如我弄牙这事,如果我对牙齿治疗了解更全面些,在选择前更愿意多去了解,就不会出现如今这种让我“不满”的事。
另外我的心态其实也透露了大多数人的心态:尽量少自我承担。我不想多了解有关牙齿治疗的知识,我对医生的不满等,都是透露着我不愿意承担,希望别人来为我承担的心态。实际上,谁能为我承担呢?最后经济上的损失只能自己来承担,越不愿意承担最后自己需要承担得越多。在没有自我觉知的情况下,还会把这承担的压力转化为愤怒抱怨,对外攻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