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四月份到现在,我搬了六次家,每一次都印象深刻,痛苦无比。
我也因此给朋友家人留下了一个浪子的印象,一直在飘,从未落地。我妈时常跟我说,你什么时候安定下来,我这颗心就好受一些。
但总是事与愿违。
我以前一直笃定自己不会买房子,但每当到搬家的时候看着一堆堆的行李,我有点恍惚了:要是有个自己的房子,是不是会好一些?
我不确定,但是这样搬来搬去,每一次都废了我半条命。
这六次搬家中,横跨了三个城市。第一次从安徽去厦门,第二次从厦门到上海,第三次上海到杭州。同城之间的搬家就够受的了,跨城市,我再也不想来一次了。
去年过年一直到四月份,我待业在家。春节后,身边的年轻人陆续离开,满城望去几乎只剩下退休看报的老人家。这种难熬的状态逼迫我开始四处投简历,这次找工作的心态算是雄心勃勃,打算踏踏实实的干一份事业。
于是我给自己再一次重头开始的机会,那些之前考虑过的城市都在我投简历的范围之内。
也许是老天看我闲的太厉害,赐给了我一场大病尝尝。整个四月,我带着生不如死的感觉奔波于厦门、杭州,合肥这些城市陆续面试。正值梅雨季节,天气潮湿,我住在99元一夜的布丁酒店辗转反侧,时不时的起床抽烟,想起大学同学。
好在面试通过,投简历的所有公司都抛来了橄榄枝。思考再三,我选择去了我并不熟悉的厦门。
厦门某楼顶①
五月初,大病初愈。我拖着行李箱和一个登山包,只身一人去了厦门海边的某一个小渔村落脚。脑海里对于小渔村的概念是极为美好的——出门不远就是海,巷弄干净整洁,渔民友好健谈。而事实上,除了当地人的健谈之外,每一项都落空了。
我住在一个不大的渔村的最里侧,那栋居民楼我至今仍历历在目——墙体上青苔满布,对面是一个粉尘严重的大理石加工厂,更为令人担心的是这栋楼的一部分已经破损,像是被铲掉了一大块。
这栋楼属于一个房东,人不错,天天在他自己改建的院子里打太极喝茶。我租了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单间,正对着一座不知名的山。夏天一到,蚊虫极多,床是房东自己用简易的木板搭出来的,上面盖着一个有着各种斑点的硬质席梦思。
因为病还没痊愈,又急着入职,我只好租下了这个月租金600的小房间。当时的我真的再也没有心力去换房子了。
房子破旧可以忍受,毕竟我白天上班,也只有晚上休息用。可最让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隔壁住着一家三口,外加院子里的两只狗。有趣的是,楼顶也有两只只听其声,不见其影的同类。三口人挤在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屋里,那种压抑的环境外加生计困难,导致经常性的吵架。
我常常在清晨五点钟左右醒来,清晰的听着他们一天吵架的开始。孩子在哭,于是小两口开始互相责备为什么不好好带孩子;争吵到早上八点我起床上班,他们也终于稍作休息,女人带着孩子吃早饭,男的开始出门干活。
夜里下班回家,最令我烦恼的是那几只并不友善的看门狗。极为灵敏的耳朵和攻击性,在我踏入危楼的那一刻就刺激到他们的本性,于是楼上楼下不断呼应着犬吠。我关上门,躲在那个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只盼望着那三口人别再给我找麻烦了。
就这么度过了一个多月,每天沿着一条绕来绕去的小巷子走进村子的内部,经过一片小菜市以及各式各样的杂货店,与穿着老头背心、吊带黑丝的各色人士摩肩接踵……要是等到假期,还会有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前来圆满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厦门八市附近②
好在生活待我不薄,经常给我带来新鲜和刺激。大学好友的突然致电让我充满兴奋,不到半小时的通话,他决定前来厦门。
我开始重新对生活燃气激情,在他到来之前,我在渔村里重新租住了一个条件稍好的客栈式公寓,大约三十平的房间里摆着两张小床,活动空间一下子大了足足两倍。楼顶天台可以看到远处的海岛,抬头可以看见绕着天空盘旋的鸽子。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好了很多,也有了心力重新认识这个不大的渔村。
欧洲杯的那段时间,我们常常去对面客栈找老板一起聊足球,弹琴吃饭。原来厦门是这样的啊,蛮好的,我开始有点喜欢厦门了。
是的,我们喜欢一个城市的原因往往都是因为一些伙伴。
可是大部分时间我们还是要学会独自面对。
因为开学,好友匆匆离开了厦门。我们站在厦门火车站门口点起了一根又一根烟,没有想过下一次见面的时间。
接下来,公司从之前的海边别墅搬进了写字楼,每天我去公司的时间也从半小时变成了一个多小时。于是我和同事选择合租公司附近的房子,在漫长的找房过程中,我们遇见了不靠谱的厦门中介,城中村中没有任何电器的农民工小宿舍等等,哭笑不得的事情时有发生。身心俱疲之下,最终我们选择了看起来稍微好一点的“白领公寓”。
虽是两室一厅,实际却是隔断房。极其小的阳台被铁质百合窗封了起来,晾晒衣服极为不便。住进去的第一天就问题频出——洗衣机下水道被水泥封死,楼上楼下的路由器都暴露在我们的客厅,卫生间不通风等等。
好在我们可以睡个安稳觉,不至于再度发生渔村里的种种。
上海某写字楼下③
过了两个月,我顺利头脑发热离职。于是第二次跨城市的搬家开始了,这次我的行李暴增,不得不放弃了很多东西。
匆匆办好了离职手续,带着一些不愉快,一声不吭地离开了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城市。
再次回到上海,我寄居在高中同学的小公寓里。刚来的头几天又在令我极为厌恶的找房中度过,因为暂住在上海的郊区,每天找房需要乘坐近三十站的地铁,步行两万步。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这次我决定要对自己稍微好一点。带着不多的预算和对房间功能的多种需求,青年公寓看上去正好满足。
两层的小复式,近年极为火爆的loft式软装,这是最初留下的印象。看房当日,大厅里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和忙碌的工作人员,都给我留下了一些好印象。
然而,看上去很美的背后,其实也存在了诸多问题。
虽是两层复式,但单层空间大小甚至不足十平米,而且大量空间都被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电占据;楼上的卧室留出了四平米左右的活动空间,并且2000~3000左右的户型甚至只有一扇小的不能再小的窗户。另外,水电不是民用水电价格,很贵。
但能有一间这样的房子,比之前要舒服很多了。因为喜欢喝咖啡,我去购置了一台百元内的美式咖啡机,幸福感要远远高于之前的压抑状态。
杭州火车站附近④
到此为止,我已经搬了四次家。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全部经历了一遍,算是有了点生活经验。
接下来因故又搬了两次家,最近的一次就在上周,情况大同小异,不多赘述。只是因为创业失利的关系,我从上海来到杭州继续在相关行业发展。
杭州和上海的感觉不太一样,我住在离西湖很近的地方,周围是浙大和一些国民景点。支付宝大楼附近每天人流攒动,节奏并不比上海慢,但是在步行十分钟以外的西湖,却是像到了自己的后花园一样,可以让人稍微放松下来。
⑤
搬家改变了我很多,我开始希望得到安稳的生活,开始认真对待身边的所有人,开始重新审视平凡的价值。
能够飘来飘去,的确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你所见到的人,做过的事,浪费过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汇成河流,融进你的血液,成为你的一部分。即使那一切都是痛苦无比的,但你至少会明白痛苦的价值。
另外,搬家这件事同样给我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以前我觉得搬家不是一个难题,只不过很多事要集中在几天内完成而已。而实际上搬家涉及到的转租、找房、看房、与中介斗智斗勇、搬家,以及熟悉新环境都是一件让人身心俱疲的事。
之前添置一些玩意会不假思索,现在希望一切从简,能不买的尽量不买,买来的东西我会收拾好,留下它的包装盒,心想着下次搬家或许会用上……这样的不安全感变成了一种痕迹,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经验。
“诗和远方”这种东西留下心里,等你能做的时候,轻装上阵,每一次远足都是美好的记忆;当你还无法承受的时候,走的越远,越想回家。
听杭州的中介说,最近又是一轮搬家租房热潮,在此希望所有搬家的朋友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希望飘着的人们都能有所依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