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总算看过一些山。当然,没看过的更多。五岳之中衡山,恒山和嵩山还没去过,佛教四山中五台,峨嵋和九华都没去过,道教四山中也只去过武当。现下想说道寰宇海内名山,便只能从自己去过的那些个说起,至于其它的,只能看视以后机会。关于旅游景观,以我个人喜好,是偏好自然风光多过人文的,所以如果对群山有喜好排名,以人文驰名的名山是要吃亏些的。
其一黄山。徐霞客说“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诚哉斯言!第一眼看见黄山,我方才对中国山水画有了具象认知,以往总是觉得山水画里的山形过于失真。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称绝,而我三上黄山,却一次云海也未遇上,但并不妨碍见识其美好。前山奇绝,后山幽秀,各擅胜场。天都峰的险峻卓立使人印象深刻,而始信峰的风姿独秀同样让人无法忘怀。如果友人再一次召唤爬黄山,我也是愿意再去的。
其二张家界。张家界可谓一眼惊艳。沿金鞭溪溯溪而上,两侧悬崖峭壁,流水淙淙,芳草凄美,如处桃源。乘百龙电梯登临袁家界,前方峰林耸立,千姿百态,如异界一般,令人叹为观止。黄山的美很直观,而张家界的美则更直观,属于硬给的美,且是寰宇海内孤品的美。只是相较之下,黄山更具中国式的古风遗韵,在我心中便略胜一筹。
其三三清山。拿三清山比黄山的最多,一则两者相距较近,二则景观有些相似。当年携友一共四人同爬三清山,其中两人觉得三清山更美,另外两人则认为还是黄山略胜。论起来,三清山的奇石比黄山还要好些,即使不说司春女神和巨蟒出山,其它那众多或如手掌或如竹笋般峭立的山峰也可称绝。山顶的三清宫虽小,却古朴得很。三清山的绝壁栈道建设得也好,与天然美景相辅相成。
其四太姥山。太姥山的名声有些配不上它的美。太姥山的山色同黄山相近,同属天然黄岗岩造就。山形秀丽,比黄山逊色一些。但太姥山独一份的好处,那便是三面临海。行走在高空栈道上,远眺碧海万顷,荡胸生云,豪气万千。山腰有葫芦洞,山顶有太姥庙,悬空寺,一片瓦等胜迹,足堪一游。
其五华山。驻足华山山脚,第一反应是“太雄伟啦”。整座山拔地而起,壁立千仞,压迫感十足,相形之下以“天下雄”著称的泰山反而并不是那么雄伟。华山的险峻无需赘言。苍龙岭上有韩愈投书处,韩愈至此心怯,放声大哭而投书求救。当年登顶西峰时,遇上雷雨天气,山谷间雾气蔓延。所幸是云雾遮挡了视线,人立于绝壁不至于腿软,不幸的是也因此错失体验华山之险的真切感受。
其六武当山。武当山以宗教人文胜。那是直给的,有冲击的人文。无论是太子坡或紫霄宫或南岩或金顶,你站在那里就是扑面而来的古气。道教文化之圆融浓厚,我去过的地界尚无一处可与武当相比。这里似乎隔绝外界,道教依然鼎盛。世人仍可在此访仙求道。景区的整体设计从概念到线路都是顶级的。随景交车一路从太子坡游玩到南岩无需耗费心神研究攻略。于南岩宿一晚,次日攀爬金顶往返。关于真武大帝的传说,从读书到飞升串联起整个线路,道教把概念设计整得很明白。
其七武功山。我念大学那会,武功山还未开发成景区,只在户外徒步爱好者间口口相传。待我有机会登临,武功山已经开发完善。开发得晚有晚的好处——游玩路线,景区标识都设计得很好。武功山从山脚至山顶是三重景观。山脚处是江南一带的小山水,飞瀑湍流,茂林修竹。山腰处则有一些名山大川的气派,晴天视线开阔,阴雨天云雾缭绕。至到山顶,则是较为罕见的高山草甸,草甸随风摇曳,一碧万顷。
其八神仙居。神仙居,即古天姥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之所在。“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景区内沟壑纵横,观音峰如南天一柱,始终环绕左右。神仙居顶好的一点是对不爱爬山者很友好,缆车扶梯可到山顶。山间行走亦不需要太多升坡攀爬。
其九雁荡山。雁荡同黄山,庐山同属三山,但应是其中名声最不显的一位。雁荡山主要景区在灵峰,灵岩和大龙湫三处,其中灵峰风景最佳。大龙湫丰水期尚可一观,至枯水期则只剩一线水流,似有若无。雁荡,幽秀,有侠气。许多武侠片曾在此取景。两相影响之下,便总觉得山岩之下古道之上应有侠客出没,腾挪闪跃,刀光剑影。
其十庐山。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看过庐山烟酒,心气渐平恨也消。庐山的山形山色山景,在诸多名山中实在算是平平无奇,也就比泰山好些罢。三叠泉可以一观,但是需耗费许多脚力,终究不是十分值当。庐山,像是加强版的莫干山,比起武夷山终归又好一些。
至于武夷,泰山,天台之类,风景比庐山尚不如。其中泰山值得说道,毕竟头衔太多。泰山既是五岳之首,又是古来皇帝封禅祀天之所。如果是文化人来写个群山谱,泰山估计得稳坐群山之首。但在我看来,泰山实在无甚风景,所谓人文荟萃,可又不够直观。不知道是不是景区路线设计得不合理,避开了诸多的人文景观。当年爬泰山爬了一路,累成狗也没见着精彩一点的人文景观。过南天门至玉皇顶,目之所及是许多垃圾,愈发难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