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祝你健康
僧璨大师《信心铭》及译文

僧璨大师《信心铭》及译文

作者: a463cc15b18a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07:03 被阅读86次

            僧璨大师  著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 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 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 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 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 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 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 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 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 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 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 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 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 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 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 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 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 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 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 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 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 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 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 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 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 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 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 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 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 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 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 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 良由斟酌

梦幻空华 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 一时放却

眼若不眠 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 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 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 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 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 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 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 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 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 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 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 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 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 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 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 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 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 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 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 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 非去来今

原文: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译文:欲求无上的佛道一点也不困难,现在众生都觉得困难是因为心存拣择的分别之心。如果没有这种分别的爱憎之心,刹那就会明白无上的佛道是怎么回事了。

原文: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译文:如果心存丝毫的爱憎之心,就会与佛道天地悬隔了。若欲自性现前,切莫有心存顺逆的分别心。

原文: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译文:如果让违顺的分别心在纠缠,这就是心病了。不明白这禅宗的真正奥秘,止心念静有什么用?

原文: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译文:我们的自性本来和所有佛一样圆满无缺同于宇宙的虚空一样广大,无所欠缺亦无所多余。我们现在是因为心存取舍的分别之心,所以不这样。

原文: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译文:不要追逐妄念的境界,也不要息心归空。以一种宁静的平常心看待一切,妄念自会泯然自尽。

原文: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译文:若想制止波动的自心回归于静止,这种制止的想法会让波动的心更加动荡不安。止动求静都会了落入两边,真正让心回归安静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无所分别。

原文: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译文:如果不能掌握无分别这一种方法,止动求静这两种方法都没任何功德。排遣有与没有,求空或者舍空都是没有用的。

原文: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译文:任何的语言和思想都会与自性不相应。只有断言绝虑,自心才会无处不通达,自心的佛就会时时出现在我们面前。

原文: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译文:若要获得回归自性的奥旨,除了照法没有别的法门。须臾的自心返照,胜却所有的空心静坐。

原文: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译文:过去的求空止动各种变化,都是由于自心的妄念邪见。真正的求道者不用求真舍伪,只须停息自心的一切见解。

原文: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译文:一切念头生起是爱憎不住,更要小心的不要去追寻念头。如果生起爱憎的是非心,就会顿然是却本心了。

原文: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译文:爱和憎这两种分别心是源于自心所有,如果心亦不要守,到一心不生时,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过失。

原文: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译文:无过失也不用任何方法,不再生起爱憎也不着于心,心随境起境灭不动道场,境逐渐随自心的清净而归于沉寂。

原文: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译文:境是由心所转换的境,心是由境所触的心。如要知道心和境这两样东西,原来同归自性的一空。

原文: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译文:自性的虚空中包括了心和境这两样东西,他们包含着宇宙的万物万像。如果我们没有精粗、美丑、善恶的分别心,哪里会出现偏差呢?

原文: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译文:自性的大道体宽无边遍虚空遍法界,她无易亦无难。只要我们心存小许的见解,转眼间就会与道体相离。

原文: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译文:如果把握的分寸不对,心有所分别就一定会入邪路。安心的法门就如放牛一样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原文: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译文:任运自性就是与道相合,绝学无为逍遥自在绝无烦恼。如果心存有物转眼就会背离真道,昏沉也是很不好的障碍。

原文: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译文:不需要劳神,也不用管亲疏。若欲求取一乘(即是佛乘),也不要恶心六尘。

原文: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译文:不用生心去厌恶六尘,善恶都同在我们圆满的正觉里。智者无修、无证、无念、无心也无为,愚人妄生修证爱憎之心而自缚。

原文: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译文:法本平等没有什么不同是治病的药是渡河的舟,不要妄生爱憎取舍。将心求心将心用心一切的起心动念都是大错特错的。转与道远。

原文: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译文:心迷的时候会生寂乱,心悟后方知道没有任何好恶。一边两边的分别是由于我们的心有所分别和斟酌。

原文: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译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的空花一样,怎么把捉得了呢?修行者要无论是得失和是非都要统统放下。

原文: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译文:如果我们不睡觉,哪里有什么梦呢?如果心存平等无有分别,万法也一如虚空不复存在。

原文: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译文:一如的虚空法体圆满无欠无缺,刹那间虚空粉碎大地齐平万缘尽息。万法齐观涌现在眼前仿如自己掌中的玩具随意把弄,然后又复归于自然仿佛没发生过一样。

原文: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译文:所有的思想都已经泯灭,不可以比较。仿佛在运动仿佛在静止,既不是运动也不是静止。

原文: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译文:两边既不成立,一心也是无形无相的。到达本心,不存在任何规则。  

原文: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译文:若要与自心相契合,就要心持平等绝学无为。将所有的思想和学问一并清空,心存正信。

原文: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译文:把心虚掉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自然会虚明自照,不须枉劳心力。

原文: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译文:如果到达非思量的境界,我们的所有常识都不起作用识情难测。在自性真如法界的海洋里,无自也无他,无人也无物。

原文:要急相应,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译文:若要与心相应,就要无所分别。无分别就是所有皆平等相同,善恶、美丑无不包容。

原文: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译文:十方三世的一切智者,都是从禅宗这个无为的法门而得入至至道的。这个宗门的修行非长非短,一念之间仿如过来一万年。

原文: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译文:在有与无的仿佛之间,十方三世皆现眼前。好像小又好像大大小都没有什么区别,已经忘绝了一切境界。

原文: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译文:好像很大有仿佛是很小,不见边际不见表里。若有若无,若无若有,有无都是一样的。

原文: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译文: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放弃一切。一心就是我们的一切,一切也就是我们的一心。

原文: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译文:如果可以这样,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要有坚定的信心和不二的信心。

原文: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译文:言语不是道,道也非言语所能表述,过于执于言语只会离道越来越远。自性就是如来,她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自始至终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相关文章

  • 僧璨大师《信心铭》及译文

    僧璨大师 著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

  • 僧璨大师信心铭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僧璨大师信心铭讲记(第一卷) 净空法师讲述 (此讲录出自净空法师专集文字讲堂) 它这个页数是一七五页,僧璨大师信心...

  • 信心铭(僧璨大师著)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 徒劳...

  • 19熟读《信心铭》,不是和尚也得道

    【一见庐禅话】 19.《熟读<信心铭>,不是和尚也得道》 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是严格意义上东土祖师的第一篇成...

  • 禅宗三祖僧粲大师《信心铭》译文

    信心铭(【隋】 僧璨 作)《大藏经》第48卷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译文: 终极无上佛道没...

  • 信心铭

    《信心铭》 【唐】僧璨大师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 沉重的肉身如何得到救赎——孤儿僧璨

    苦难的人生 宋朝大儒王安石曾形容一篇文章“为文以济,一壶千金”,此文就是僧璨的《信心铭》。 僧璨是...

  • 一心不生,不须涣,终遂志

    小沙弥道信,向三祖僧璨大师求“解脱”法门。僧璨大师问道信:“谁绑着你了?”道信随口答道:“无人绑。”僧璨大师开...

  • 《习禅随笔》之二

    那一种平怀 禅者之生涯,可谓“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这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当中的一句,也是大师一生行迹的...

  • 信心铭

    信心铭 僧璨大师著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僧璨大师《信心铭》及译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ru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