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丧偶式婚姻
您的孩子还处在“丧偶式教育”中吗?

您的孩子还处在“丧偶式教育”中吗?

作者: 陈小肥卡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16:18 被阅读166次

文|陈小肥

第一次看到“丧偶式育儿”这个词,是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视频,视频开头是外国爸爸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抱着年纪大概两三岁的小男孩追着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小女孩,玩得不亦乐乎。而后画风一转,转到了一个中国家庭,妈妈有事出去,留下爸爸一人在家照顾宝宝,说是照顾,其实就是把电视一开,丢一部平板,让孩子安静,自己玩自己的,别大呼小叫。而自己坐在隔壁开始打起了游戏,中午再一起订个外卖。用没用心,一眼就开出来了。

我朋友分享了一句话:“这就是中国丧偶式教育的最好体现,老外爸爸周末可以花大量时间陪伴孩子玩耍嬉戏,而中国爸爸就是与孩子独处都已经不知所措了,更别说单独带孩子出去。在中国各个场所看到的,都是妈妈带孩子单独出行的比较多。”

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仍根深蒂固,有些父亲不愿意查收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认为那是“小事”,是母亲应该做的事情。父亲的家庭责任就是挣钱养家,他们认为,我赚钱都已经这么辛苦了,作为母亲把孩子都教育不好,还说是称职的母亲?但问题是,母亲就不需要赚钱吗,爸爸们认为赚钱足够了,可是他们真的赚了很多钱吗?还是打着赚钱的幌子,逃避作为父亲的责任?

父亲不知道的是,小孩长期处于缺乏父爱的“丧偶式家庭”中,在以后操作事情时很容易出现异于常人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日后孩子很容易对社会、家庭产生冷漠心理。

美国有位叫乔治曼斯尔的海员,在儿子刚出生不久便出海远航。3年后,他回到家里时吃惊地看到儿子举止古怪,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强,看不到一点天真活泼的孩童形象。后来他去询问儿童心理医生,才惊觉这是由于婴幼儿长期缺少父爱所表现的特有症状。有的孩子会出现敏感、焦虑、哭闹甚至抑郁的症状。

而我有一个朋友小L,从小父亲在外工作,期间也很少给她打电话,即使假期回来,也只是象征性的跟她问好,吃饭的时候夹夹菜,就再没有过多的交流了。有次谈话,说起父亲,她跟我说:“虽然我知道我爸爱我,给生活费零花钱总是毫不吝啬,但是总觉得那是一种形式,只是因为我是他唯一的孩子,而且他爸面子看得比我重要得多。玩闹一下就翻脸是常有的事,也总会以长辈为理由经常训斥我,命令我,从来没有耐心陪伴我成长,耐心教我任何东西。”

她起初以为所有的父亲都是这样的,直到后来她来到大学,住宿了,看到舍友经常和爸爸视频撒娇,诉说学校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爸爸也总会在视频中开玩笑开导她们,变着法子疼爱自己的女儿。而自己有什么事情也只敢自己憋着,最多也是跟妈妈吐吐槽就算了,从来不敢跟爸爸开口,害怕又是一段长辈式的训斥“这么小的事情还需要说?”。她也想到自己远在广州的舅舅也是这样,经常陪着她表弟一起玩耍,在朋友圈发他们一起到处旅游,一起去亲子乐园玩耍的照片。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在“丧偶式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她跟我说:如果你问我缺乏父爱的女孩有什么样的感受,特点就是敏感、胆小、骨子里的不自信,这些都是在我长大后与朋友相处中明显感受出来的,还有就是与男生交往存在社交恐惧症,对爱情也没有安全感,不信任对方会爱自己;偏执的希望自己独立,又渴望得到无保留的爱。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

生活不易,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希望家庭中父亲的观念也要跟上步伐,二胎已全面开放,但愿少一些留守或“单亲”的孩子,少一些教育的遗憾。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养不教,父之过。

图片来自网络

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您的孩子还处在“丧偶式教育”中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vo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