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日,我们的课题组在五十铺中心校迎来了本学期最后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五十铺中心校的卞永杰老师和八里河中心校的张文娟老师同课异构的是名著《骆驼祥子》,对于如何上好一堂名著导读课,一直以来我是比较苦恼的,参考资料也极其少,而两位老师气场不同、风格迥异的课堂,让我大饱眼福,收获满满。
卞老师给人的感觉很温柔,她的课亦是如此,让人赏心悦目。首先以洋车图片入手,引出《骆驼祥子》,然后依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让学生介绍作者。在这一环节与学生共同回顾应记住作者的哪五个方面(姓名、籍贯、时期、身份、代表作),这不仅带动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知道该如何去了解作家。接着,卞老师从性格鲜明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精彩纷呈的描写这三个方面入手,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无论是为人物写简介,还是用几句话、一句话、词组来概括故事梗概,都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能力。从学生成果的展示情况来看,学生是实实在在的读了,可见老师的引导还是十分有效的。
张老师给人的感觉是英姿飒爽,她用富有当时时代气息的视频导入,音乐节奏欢快,画面直观,感染力强。第二个环节张老师结合中考的需要,以练习题的形式对相关文学常识进行检测,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情况,很贴近实际。读,是最好的记忆。在背景介绍环节,张老师没有让学生来说,而是用多媒体直接呈现,让学生齐读以加深印象。
小说的线索是“祥子三次买车,三次丢车”,张老师这堂课的主线也是“祥子与车”的故事。张老师删繁就简,没有停留在理清蜘蛛网式的人物关系,而是将祥子与车的故事提炼出来,选取了祥子人生三个不同阶段的语段,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去品味、赏析。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进行片段精读,进行批注,学会了“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张老师还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单是“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一段,张老师用了学生单个读、集体读以及老师示范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让学生读出人物感情,颇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最后,“好书我推荐”这一环节,张老师先给学生展示了名家的推荐语,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为《骆驼祥子》写推荐词,这既让学生有章可依,不至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加深了学生对《骆驼祥子》的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箭三雕,甚好。
以上就是迟到了那么久的感想,希望以后自己能够勤于反思,早日走出自己对教学的困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