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问题的真相,就蕴含在答案之中。
但找到问题的答案,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就像电影《教父》里所说的那样,“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情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们要练就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
1.恐慌的美国人
你可能觉得生活在GDP排名第一的国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是,对美国人来说,他们长久以来都生活在恐慌中。
时不时冒出来的各种枪击案,让他们听到放炮仗,都会窒息。
尤其是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人,但凡留意一下新闻,走路都得贴边走。
当时,犯罪率不数攀升,劫车、贩毒、抢劫案件屡见不鲜。
暴力犯罪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必谈的话题。
“未来会更加糟糕。”虽然,情况已经很糟糕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权威专家对未来更加不看好。1995 年,犯罪学家詹姆斯 · 艾伦 · 福克斯为美国司法部长撰写了一篇报告,说青少年杀人案发生率将急剧上升。他认为,乐观估计,青少年杀人案在 10 年内会上升 15%;悲观估计,则会增加一倍以上。
这条新闻迅速在人群中炸开。同时,其他犯罪学家,政治学家及同样博学多识的预测专家都对未来做出了同样可怕的预测,连克林顿总统都不例外。
2.预测错了
可是,这次集体预测并没有成立。
接下来的几年,犯罪率并没有继续攀升,反而开始下降了。
这是一次全面的下降,全美各地各种类别的犯罪都在减少;这是一次持续的下降,下降幅度逐年加大;这还是一次全然出乎意料的下降,对于那些做出相反预测的专家来说,尤其如此。
青少年杀人案发率并没有像詹姆斯 · 艾伦 · 福克斯所警示的那样上升 100%,甚至也没有增长15%,反而在 5 年内下降了 50%。
到了 2000 年,美国的总体凶杀案发率已经降至 35 年来最低。斗殴、汽车盗窃等几乎各类犯罪的案发率同样如此。
虽然各类专家预测错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他们提出的理论多数听起来头头是道:有的说是因为 20 世纪90 年代欣欣向荣的经济形势;有的说是因为《枪支管制法》的普及;还有的说是因为纽约市施行的新治安策略。
这些分析很振奋人心,因为人们仿佛发现了控制犯罪率的证据。这样一来,我们就获得了控制犯罪的主动权。
但是,这些分析并不正确。
3.事情的真相
就像标题所说的那样,所有问题本身,都蕴含着答案。
想要了解犯罪率下降的原因,就必须分清楚犯罪人群的画像。
从历史数据来看,出生于不幸家庭的儿童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要远高于其他儿童。每年都有数百万穷困潦倒、未婚先孕的年轻女性意外生育,因为当时美国堕胎是违法的。这些母亲腹中的孩子,一旦降生,走上犯罪之路的概率会远高于平均水平。
但是,一个名叫诺尔马·麦科维的年轻女子打破了这个僵局,她成了“蝴蝶效应”的源头。
21岁的她穷困潦倒,目不识丁,还怀了第三个孩子。她的前两个孩子已经被别人领养了。
但这一次,麦科维得到了老天的关照,人们为实现堕胎合法化,让她作为主要原告,发起了一场集体诉讼。最终,这场诉讼以成功告终,允许美国全境合法堕胎。
这个案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贫困人家的孩子本应步入壮年,在“犯罪率”上大展拳脚。但是,堕胎合理化的出现,让他们失去了犯罪机会。
可是,这个跟问题直接相关的答案,有多少次被专家提及呢?
一次也没有。
总结一下,记住,所有问题本身,就蕴含着答案。你遇到的任何问题,你看到的任何问题,它本身就有答案。而答案就写在了数据上。搞懂了这一点,你也能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