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之陈岩石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之陈岩石篇

作者: 飞天猪的猪圈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18:04 被阅读53次

    一般情况,我是很少看电视剧的,准确的说,是很少看电视。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应该是在上高中的一个暑假,白天家里只有我自己,看上一整天的暑期档节目,自己对自己说:看完这一集就去温习功课。一整天下来,我发现除了身心疲惫,一滩烂泥一样,剩下什么都没有。从那以后,对电视的厌烦是发自心底的,也一直想不明白大学宿舍为什么会配备电视机。然而,电视这个东西是存在很久深入人心的,我不喜欢它不代表周围亲戚朋友没有它,在一次朋友家做客时,朋友向我推荐了《琅琊榜》,很好看的一部电视剧,我看完了。而这一次,《人民的名义》是以铺天盖地的好评席卷整个媒体,有人说:这是可以跟《琅琊榜》相媲美。于是我又心动了。平心而论,看完这部作品,整体评价并不是很高,优秀的作品如《白鹿原》可以在平凡的细节中彰显一个时代的全方位,给读者立体视角的同时引发诸如“现在的我们何故如此?”的思考。退一步讲,看电视只为了娱乐大众,不需要拥有陈忠实那样的哲学艺术的高度,不过就算只跟纯虚构剧情的《琅琊榜》比,也不能占到任何优势。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看,而且是完整仔细的看,看完以后还要写观后感?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部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故事,我们甚至不需要任何假古就能发表对这个时代的一些看法。

    如果说《白鹿原》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世界,其中许多人物我都非常喜欢,尤其是白嘉轩,这个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人,总是叫人心生仰望与崇敬。而通观了全剧《人民的名义》后,我发现竟然找不出一个喜欢的人物。那就只好从最厌恶的人讲起了,这就是陈岩石。

    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打出了近百年中国的屈辱史,同时也让我们痛定思痛,各种西方思潮涌入,冲击以孔孟之道为基础的儒学体系。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号称“无用之学”的哲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从英吉利海峡开出的坚船利炮第一次出现在视野中,我们或许还能以自欺欺人方式不以为然,而当甲午惨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时,就再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了。于是乎,各种思潮激烈交锋,席卷整个华夏神州。也就是在那以后,德国哲人的思想在中国发芽并且成为了主流思想。直到现在,被西方思想

    “加持”过的中国人体内依旧流趟着中国的血。我们彷徨迷失过,难道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糟粕而不可取吗?传统的儒家思想告诉我们“亲其亲,长其长”,修身才能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而陈岩石把自己的房子卖了,然后都捐了再住进养老院,老伴儿尚在,儿子是陈海,孙子小皮球尚小,这又算什么呢?如果说这恰恰是可以证实儒家的狭隘而突显新思想的优越,那么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一家人的生活水准必然下降。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而言,一辈子可能就是面对买房子、生孩子、子女求学、老来求医等诸多俗事。人们存储财富的主要目的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捐赠财富的时候陈海还没有出事,万一永远醒不来呢?万一小皮球将要上的学校需要购买学区房呢?再近一步讲,现在所处和平发展年代,既不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鼓励私人捐赠买飞机,毁家纾难为的是民族大义,又不是新中国草创阶段的百废待兴,这个时候不更应该是藏富于民,使人民富足的同时来增加整体国民素养吗?电视剧的目的或许是通过这样一个安排突显陈岩石的品德高尚吧。然而,这却是反人性的道德拔高,这不但在现实社会很难发生,就连观看的观众也只能会心一笑而不置可否,至少不会由衷的赞美而去实施效仿。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其实这只是陈岩石的个人价值取向问题,旁人只可旁观而无权加以指责,之后在沙瑞金召开的只扩大到陈岩石的政治会议上,陈岩石讲述在战争年月,只有共产党员才有资格背炸药包,大家申请入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执行最危险的任务,这一时期产生许多只有一天党龄的革命同志,还有许多战士因为年龄不够而虚报年龄入党,这其中就包括陈岩石。我不能确定这些革命先烈向着敌人的阵地发出最后的嘶吼是被何种动力驱使,如果是站在民族与民族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立场上,这样的民族大义精神就足可以与《正气歌》同辉。而仅从入党获取背炸药包的资格,进而发起敌人阵地的冲锋实现对抗外族侵略这一事件看,入党只能称作手段而绝不会是目的。这其实是严肃的宗教信仰问题,绝大多数十五六岁的孩子,就算以现在的教育水平也不太可能建立起完整的世界观,那些牺牲了的与没有牺牲的勇敢的战士通过入党实现了民族大义。与此同时,神州大地狼烟四起,各种党派,各个民族,不同信仰的各种力量都在拼劲全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政党或者派别,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与日本军国主义下的少年参加神风战队又有何分别呢?

    陈岩石引出这一段革命传统历史,是为了与当下做对比。当年入党为了执行最危险的任务,现在入党是为了升官发财。其实这也是没有太多可比性的,难道一个成年人会跟小孩子比拼谁更可爱,而小孩子会跟成年人比拼体力吗?事物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矛盾点,战争年月的核心问题是消灭敌人,和平年代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与合理分配。人们总是感慨:人心不古,却不见时代与环境的变化。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为的是恢复周礼,只有王莽试图用周礼治理天下,其结果是国家被弄的一团糟。

    回顾历史是为了指导现在从而展望未来,腐败问题是许多王朝中后期的结症。朱元璋以严酷峻法立国,对贪腐零容忍,为何崇祯却被贪官污吏搞的“穷死”?有一个关乎大环境的因素就是,明朝从开国到国灭,公务员的工资基本持平,任你经济发展物价上涨,我自岿然不动。著名的清官海瑞,坚守自己的工资从来没有收过一份常例,按照当时的物价,这样的工资恐怕是要饿死人,那就自食其力种菜种粮食吃,其结果无论是否真的把自己女儿饿死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之不幸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其实与反人性的道德拔高并没有什么分别,市井小侩的流俗言可能会讲:饭都吃不饱,你还要装清高。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师的谆谆教诲:你们要好好学习,因为你们现在舒适的学习环境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现实世界很难成为人们臆想的那样非黑即白,陈岩石这个角色只适合在影视剧中出现来满足人们的一厢情愿。用他的思路去处理现实事物会发生很离奇的现象。贯穿全剧的大风厂问题,其核心价值只有一个,就是大风厂所在的地皮。我是真不觉得剩下的老弱病残还能创造多大价值,除非,他们有一个非凡的领导者。陈岩石、郑西坡都不可能胜任这样的角色。在资产重组后的全体股东大会上,郑西坡示意让在场的一个年轻人加入领导层,这个年轻人谦卑地说:我只会干活,做不了领导。郑西坡马上说:我们这里没有脱产干部,大伙都要干活。我相信,这种想法一定会赢得很多人的赞许,认为这样的企业就一定能够成功。我也是做企业的,这些年虽然没有什么大风浪,但见过的事情也不少,只举一个事例:与我差不多同一时期开始创业的郭总,26岁就中科院博士毕业,理工强男,现在他的集团公司旗下有数家上市公司。我看过他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一个事情印象深刻,郭总说:我规定自己绝不进实验室,如果有工程师搞不定的问题,我会叫工程师到办公室来,把问题说清楚,我再做解答。相比之下,大风厂员工苦苦追求的价值其本质上与炒房客无异,郑乾能够凭借会说两句互联网+就当上了董事长,这些如果是真实的事情,那这个社会该有多浮躁啊。陈岩石说:大伙你拉我一把,我拉你一把,就能好起来了。我说:呵呵。

    ������w����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之陈岩石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ab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