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的政冶家、外交家、思想家,他的思想遭人怨恨,因为他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子,指出了人人皆知但不愿明说的事实,1513年,马基维亚利被投入监狱,经受严刑拷问,终被释放,他隐居乡间,开始进行写作,《君主论》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
这是一本讲述一个君主所需具备条件的小册子,一共二十六章,讲述了君主国的种类、君主国的获得、枪杆子的政权、君主应该具备的品格......这本书被誉为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同《资本论》《圣经》等一起,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
在第六章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了一个国家想要推进新制度的困难:
倡导新制度无异于跟所有的既得利益者为敌,只有那些可能因新制度而获益的人会跟他站在同一个阵线,可是那些人不会太积极。
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也非常适用,制度/系统/范式的转变都将经历漫长的过程,人们抵制新范式的出现,远甚于抵制其他任何变化。人们不愿意割离既有的利益,哪怕是能从新事物中受益的人,也不会坚定地站出来,因为他们不能确保自己站出来一定会获益,但如果失败,自己将受到原范式人群的嘲讽,所以哪怕是潜在受益者也不会太积极。
对一个新的产品,其受众可以分为创新者、早期接受者、早期大众、后期大众、落后者。后期大众和落后者就是哪些不愿意改变自己旧有行为的人,因为他们对现有的“条件”非常满意,不愿意改变去尝试新的东西,哪怕那个东西会可能会带给自身优于现阶段的好处。而对于那些“沉没成本”不高的人,因为自己“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来确认自己的设想是否有可能,而这些就是早期接受者。
在第十三章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了想要打赢胜仗,就应该完全依靠自己的军队:
明智的君主绝对应该避免外籍援军,应该完全依靠自己的军队;宁可自己的军队打败仗,千万不要妄想靠外籍援军赢得胜利,毕竟靠别人获得的胜利不是真的胜利。
靠别人获得的胜利,是别人的胜利。自己想要获得胜利,那么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做,打仗一定要是自己的军队,这就像纳西姆·塔勒布在他的《反脆弱》一书中,提到过的代理问题,即一方的个人利益与使用其服务的另一方的利益脱节的现象:
如医生对一些轻症病人下重药,虽然有利于病人当前病症的缓解,但长期以来损害了病人的身体健康。律师为了赢得法庭上的胜利,而并不关心被代理人的(法律之外的)完整诉求。
著名投资人Naval Ravikant也说过类似的话:
If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right, do it yourself; because other people just don't care enough.
如果你想做好某件事,那就自己去做,因为别人对这件事的“上心”程度,定不及你自己。
这里我也想延伸一下,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自认为“经验丰富、阅历多”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指手画脚,比如你应该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该不该考研,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有人关心你是件好事(当然,还有的人看似关心你,其实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否顺心,事物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都不是你自己,你是你自身行为的最终负责人,受益或损失,最后由自己承担。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自己的决定其实才是最“优”的,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别人就算是真的特别关心你,也并定不及你自己。你需要对自己负责,because other people just don't care enough.
《君主论》这本书虽然写于16世纪,但其思想对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今日看来也毫不过时,一本书能经得起历史的评判,横跨多个世纪却依旧盛名不减,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