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追寻家的味道

作者: 云天苍茫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21:19 被阅读112次

    下班的铃声已响过了,我还在温度只有2~3度的办公室里奋笔疾书。忽然手机响了,是同事让我回去吃饭的。

    菜里的肉有过年的味,同事的外甥说。我们便说起什么叫年味来。我说首先全家都动员起来,开展大生产的劳动场面,那才有年味。

    比如今天全家要扫房子,屋里的大件搬不动的,就用废报纸或旧布蒙上。能搬出来的锅碗瓢盆,瓶瓶罐罐,箱箱柜柜全搬出来,该擦就擦,该晒就晒,该刷就刷,该洗就洗,该晾就晾,直到个个洁白如新,锃明挂亮,能照出人影来。屋子里面,高处用棍子绑上一个条帚,扫屋顶的灰尘,扫墙角的经年的蜘蛛网,一年累积的灰尘污垢。扫完屋顶墙面,把废报纸或旧布揭开,再把大件都擦一遍,柜底床下还要小孩儿们猫身钻进去,把里面灰尘扫干净。这时候又要把外面擦拭干净的家伙什全搬到屋里摆置好。这一天累得一大家子腰酸背痛,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可是看着收拾一新的家,心里也敞亮了,一年的晦气,一年污秽全给扫走了,干干净净地过年。

    还有过年最有气氛的是杀猪了,家家户户养猪,到年根底下,猪已喂的肥的走不动道了,就算立起来,也累得直哼哼。男人们赶着去专门杀猪的地方去杀,后面孩子们拿着盆里,准备接猪血,回来做成血豆腐,用葱花炒一下香得很,还有的盆盛猪杂碎。到了那个地方,支着大铁锅,下面是劈柴火,上面腾腾冒着热气。有宰好的吊着的,有躺在床子上正在褪毛的,也在案板上一颤一颤的半扇子刚宰好的。有的人家过年宰一个猪吃,从年初吃到年尾,有的日子过的紧巴的,就要卖掉大部分,只剩几条肉。不管怎样,回去时,有扛肉的,有拎猪下水的,有端猪血的,还有最小的孩子们拿着猪水泡玩,吹起来像白汽球,那也是难得的快乐啊,谁的童年在过年时没有一个猪水泡啊,那可是城市孩子的洋茄子!

    有卖肉的就有买肉的,明天大人们要带孩子们去打酒割肉,置办过年的过喝。到了年货大集上,人多的挤不过来夯不过去,挤得压悠压悠的。人人乐呵呵的,美滋滋的。货物样数要比以往多了去了。猪肉市场,在小圈门里。刚宰的猪肉,既新鲜又肥实。男人们边走边瞧,挑肥拣瘦。

    孩子们感兴趣的可不是这没煮熟的肉,扯着大人们衣襟,直往花花绿绿糖果摊上走。各种干果鲜果,应有尽有。饱满粒大,色泽鲜润,引逗得孩子们口水都流下来了。

    天黑透了,一家子手提肩扛,满载而归。男人肩膀子上扛着半扇或一大块猪肉。女人左手提鸡右手拿鱼,男孩怀里抱着一挂鞭炮,女孩胳膊上挽着一篮子糖果瓜子。一家子喜气洋洋,高高兴兴往回赶。

    最让人兴奋的是一家子一起准备过年的吃食。平时啥也吃不上,专等过年时解解馋,把肚皮吃个滚圆。十八般厨艺全得用上,蒸煮烹炸,费劲的,得男女老幼齐上阵。咱们先说蒸,蒸大白馒头。手巧的女人和小闺女还会把面捏成活灵活现的小兔子,小鱼儿。小兔子的眼睛得用红豆摁上,这个活儿是孩子们的最爱干的活。小鱼儿是年年有鱼(余)的意思,小兔子因为可爱,孩子们喜欢,是个小玩意。手笨的最不济,家里小小子也会用秫秸杆在白胖胖的馒头上点个红儿,图个吉利,讨个彩头。发面馒头寓意明年发大财。孩子们也趁机假公济私,你把我的脸蛋涂得通红,我在你脑门上点个梅花。你点我一下,我抹你一下,玩得不亦乐乎!

    蒸完馒头就要蒸年糕啊,这年糕的面得劲大的男人使劲儿揉,揉好后,在秫桔做成的大篦子上铺一层大红枣,中间放上秫子面或江米面,上面再铺一层大红枣。然后在大铁锅上用大劈柴火蒸,等那又香又甜的味溢出来的时候,热乎乎的年糕就出锅啦。年糕要趁热打成菱形的块。也要趁热吃,软糯糯的,甜乎乎的,牙口不好的老年人最爱吃。不过这东西不能多吃,吃多了,肚子可不答应。过年不蒸啥,也得蒸这年糕,因为年糕有个好寓意叫年年糕(高),一年比一年(糕)高。

    蒸完了该煮了,首先是煮肉,这可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事儿。大清早男人们就起来用镐劈一大堆劈柴,抱着一抱扔到院中央。然后拿出一年只用两次的磨刀石,一次是磨镰刀割麦子,这次磨菜刀割肉,直磨得迎着日头去看刀,反的光刺得眼睁不开,用手指肚轻轻横着滑过刀刃,觉得刀薄如纸,放一根头发,用嘴轻轻一吹,立断,这算磨好了。这时在院里支起大铁锅,把四方大木桌往院里一放,搬出宽大结实的枣木长案板,把半扇子猪肉往上一扔,肉就在案板上一颤一颤地,用菜刀先把肉割成大方块,然后反过来划几刀,以便入味。大劈柴火在下面噼里啪啦响着,火苗滋滋地叫着欢快地舔着锅底,锅里的肉渐渐地咕噜咕噜着鱼眼睛般的泡泡和冒出勾人肚里馋虫的香气。肉出锅时,甭说整个院子,就是整道街都知道谁家煮肉了。

    最馋的怕是一大清早就守在锅边的孩子们,孩子们或是过度兴奋,或是心不在焉,此刻早已被这肉香折磨得神不守舍。幸福的时刻终于到了,用箸子插起大一块肉丝,吃在嘴里,那叫一个香啊。没牙的老头们最爱来上几块肥的,解馋!孩子们最喜欢的也要算啃骨头了,骨头上的肉香,骨缝间的筋,软骨补钙,嚼起来嘎嘣脆。还可以与自己生死搭档小黑(爱犬昵称)共进晚餐呢!最难忘是吃猪脑子,也怪香的,可又怕吃多变笨,不敢多吃。怕小伙伴骂自己猪脑子,杀猪家的孩子吃的猪脑子最多,变没变笨不知道,倒是最好骂别人猪脑子。看来变聪明了不少,学会了就近取喻。

    煮完肉后,把肉放在一个小瓷瓮里,一层肉,一层大盐一层肉。放在院里背阴处,用砖头压住盖子,储存起来,一直吃到来年冬天,这年味儿伴着腊肉飘了一年。

    煮完肉后,就该蒸焖子了。因为要用滚烫肉汤,先剁上肉馅儿、豆腐、海带。再用温水泼三分之一的粉面,然后和上剩下的粉面边倒滚烫的肉汤,边一个方向用力搅拌,直到上劲儿,这活儿得男人干。这样以后或放在碗里,或放在铺着布的篦子上,这次得大火蒸。煮熟后,倒出来,大块趁热切成块,这焖子又香又劲道。孩子们能吃一碗呢。

    不过这蒸焖子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蒸煮好的,就连行家里手也有失手的时候。泼不熟面,就会任你谁用多大多长时间的火,本色不改,心里始终一股子坚贞硬气。以后炒煮炸各种酷刑也奈它不得。

    说完煮,该说炸了,这也热闹红火的活。炸麻糖,炸麻花,炸鱼儿。炸麻糖和面用白矾、盐,要软和,醒到用手一揪大长就好了。这火要把油烧得沸腾,倒扣铝瓢或用盘子,蘸点油,揪一摄面,再蘸点油,把面拍开成圆片,用小铝勺划两下,提溜起来,滋溜一声,麻糖像一只蛤蟆一样忽地一下子就鼓起了肚子,打几滚,黄亮亮,焦脆脆的麻糖就出锅了。

    通常一个孩子拉大火,得用棒棒核儿或劈柴,嘡嘡地拉着风箱。女人拍麻糖,男人夹麻糖,一个孩子负责运麻糖,一个小点的孩子负责尝生熟。一家人又说又笑,又吃又闹。一会儿“爸,快夹,都糊了”,一会儿“妈,快拍,供不上了”,一会儿“二丫头,火小点,糊了”,一会儿“哥,劈柴没了”,“来喽!”真是全家齐上阵,干活热朝天,炸完麻糖就过年!

    炸完麻糖炸麻花,麻花面得提前几天发上,放红糖,甜,放棒子面,脆。和好后,放在大火炕上,蒙上几层被子,得发大发喽,发得没面性了,炸出的麻花才暄腾,好吃。要拆碱,不酸。搓麻花大人们干,小孩子也揪块面玩,学着搓,倒劲儿,没成花,成绳了。炸时用小火煨,大火糊还生。

    炸鱼儿就不用说了。炸完,蒸完,煮完,盘里,锅里,盆里,瓮里,凡能盛东西的家伙什全是顶尖冒沿,盆流钵满。干活的一家子人身上有肉味,油味,鱼味,菜香味,一个字,全是年味,村子里处处浸在年味里,家家户户,大街里,巷子里,连这空气星都飘着年味。

    这炸的活,往往放在小年那天上午。炸完后中午用剩下的熟油调馅,馅早在前几天夜里剁好,这活是男人的,因为要剁出好多。从小年夜吃到初一,肉馅更要多些,要吃到整个年过完。

    女人们往往下午开始洗洗涮涮,毛巾、门帘、床单、被罩带着洗衣粉,皂角的香味,挂满院子里的绳子上。当响起稀拉拉的鞭炮声时,女人们开始和小闺女支起方桌包起了饺子。这过年包饺子也有讲究,和面时家里有几口人,勺几下面,外出的,月子壳里的孩子都得算上,要包出初一早上吃的饺子,饺子里放上铜钱钢崩呀,或捏成小鱼儿呀,这叫吃福年年有鱼(余)儿。小孩儿有时干活嫌累,便说快完了吗?这时大人们总要嚷几句,这话过年不许说,不吉利。

    屋外,男人扫完院子,带着男孩子贴对联,挂灯笼。大人端着打好的糨糊,踮起脚,先撕去年被风雨侵蚀的消褪了容颜的旧对联,再扫去积年的尘土,用条帚疙瘩刷好糨糊,早已仰头在下面等候的孩子递上对联,大人喊,远远看看,正了不?朝左,过了,往右,上点,下挪。正了,正了,在孩子指挥下,展妥结实地贴好。到了大门得用竹梯子,太高,抻电线,挂灯笼,贴大对子,很是费劲。当对联贴起来了,灯笼挂起来了,到处干干净净,红彤彤,亮堂堂,豁亮,喜庆!大人孩子走在院里屋里,腰杆直了,腿脚轻了,精神!

    男孩子们开始拿着拆散的小炮,这放一个,那放一个,引逗着年进门了。

    晚上吃完饺子后,如果有辈大的老人的家里,要切点凉菜,摆上酒。小辈儿提着酒,到这给院房老辈子喝酒,守岁,拉话。说说谁家儿媳妇儿不孝顺老人呀,谁家小子到现在张罗不上人呀,没爹没妈的孩子谁拉扯大呀。不到半宿不散伙。等听见鞭子响起来,半夜了,忙回去放几挂,鞭劈哩叭啦迎新年。

    女人们孩子们,街坊邻居们都聚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糖果,喝着茶水,说说笑笑,熬年,守岁。直到半宿才各自回家。

    大年初一早晨,子夜的鞭炮声还没消失,又响起早晨叮当的大炮声,接着又是小炮声。人们早早起来。新衣服头黑夜就已放在炕头,第二天不出日头,不让开柜。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到处显摆,大人们开始烧开一大锅水煮饺子,这过年烧的柴火也有讲究,得用芝麻杆,头天黑夜早戳在门后旮旯里了。这也有说法,这叫芝麻开花节节高。

    大人们舍不得买衣服,旧衣服拆洗干净。吃完饺子,换上早早出去给长辈拜年。女人们一拨,男人们一拨,未出嫁的女孩不用拜年,小小子则跟男人们去。大街里人来人往,成群结伙,人人穿着见人的衣裳,喜气洋洋,见面拱手问好,互相拜年。男人们到了院房长辈家里,在院里纳头就拜,很实在。大多数人家早早在院里铺上凉席草苫子,也有没来及铺的人家,就地一跪,新裤子上尽是泥。女人们则是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一边大声喊着给您拜年了,直到等屋里人迎出来才装装样子,人家一拦就势作罢,被拉进屋里又磕瓜子又吃糖果,不亦乐乎!

    街上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瞧,谁家的新媳妇儿穿着喜庆衣裳,羞答答跟在婆婆后面。婆婆装模作样地拿着崭新的丝绸褥子走在前面。这个褥子,是用来铺在地下磕头用的。其实这不过是个摆设而已。因为根本就不磕。倒是走亲亲串门子会收很多见面礼。走在大街上,新媳妇儿会招来许多人指指点点,这谁谁家的媳妇儿俊!

    小小子,小闺女儿这时也会收到几毛压岁钱,乐得蹦高,小小子拿着买摔炮,边走边摔,还没到家就摔完,又撒丫子往卖炮那跑,直到把钱祸祸完。小闺女儿则会买糖果,只为要花里胡哨的糖纸,有的薄得像知了的翅膀。攒好多好多的糖纸,像宝贝儿一样珍藏,等着和同伴们显摆。这些糖纸夹在书页里,带着甜味,带着幸福,美丽了整个童年。

    大年初一中午,饭菜特别丰盛,鸡、鱼、方子肉、大铁锅炖菜、各种蒸煮吃食全上桌,最为隆重。下午忙了一年的人们尽情放歇吧,走亲访友串门子,打牌玩耍,孩子们撒欢地整个村子里疯扯。

    大年初二,父母双全的女人们回娘家,男人骑着二八大车子,驮着一家子,前面大梁坐着俩孩子,车后尾巴帮上坐着女人,挎着馍馍篮子。孩子们今天到姥姥家,不只是外甥狗,有了吃没了走,还惦记那几毛压岁钱哩。

    大年初三,男人们带着小小子们给去世的老人们上坟烧纸。爹娘不全的女人们回娘家烧纸。

    大年初五崩穷恨穷,崩穷时,鞭炮放得越多穷就崩得越远,恨穷是使劲儿干活,把前四天积下的该洗涮的衣服全洗完,积下的垃圾全拉走,因为从大年初一到初四不让往外扔垃圾,初一以前把东西都买齐,以后不花钱。这都有讲,扔垃圾把自己财都扔出去了。过年那天花钱等于一年都花钱,人们都忌讳这个。这一天不许串亲戚,串的话说是给亲戚送穷去,人家会不高兴。所以这一天是同学聚会串朋友的日子。

    大年初十送老鼠。民俗说这天老鼠娶亲。这天吃饺子,也是吃老鼠,饺子全吃完,不准剩。否则鼠灾无穷。晚上人们在条帚上疙瘩上蘸点油,打着火把,成群结伙送老鼠,你往俺村送,我往你村送,两条火龙相遇,然后扔下火把折回,夜里火龙游动,颇为壮观。

    正月十五闹元宵。俗话有过了十五年过完。在外的人在这一天也要回家吃个团圆饭,也吃圆宵,这才算过完年。那时也不像现在各乡镇单位都准备花灯放在县政府街上,人们都涌到县城里过节,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闹。

    正月十六,晚上烤柏灵火,折些松柏放在火堆里,街口点上一堆,邻家壁舍的整个胡同的人,都跑出来围着火堆烤,一边烤一边念,烤烤手烤烤脚不起泡,明儿上个十七庙,明天正月十七是城关庙。有小嘎小子时不时往火堆里投个小炮,一扔捂着耳朵就跑,还跳着脚笑,吓别人一跳,不过也没多少危害,只叭响一声而已,孩子们最后抓住年的尾巴,撒个欢。

    十五十六老马骡子歇个够,过了十六大人们该干活了,孩子们也开学了,这个年算过完了。人们又期待着下一年的到来。

    好多年,过了好多年。人们生活好了,再也没有小时候过年的热闹劲儿和心气了。

    那年老家过事,当家的大娘,婶子,嫂子们聚在一起剁馅儿,和面,擀皮,包饺子。分了四五摊,包了二十多盖帘,放在院子里,那叫一个壮观!大伯,叔叔,哥哥,弟弟们,几个大锅同时开煮,烧火的,大火呼呼地响着,水撒着欢翻腾着,饺子,一盖帘,一盖帘传过来,煮的,盛的,传的,端的,指挥的,浩浩荡荡,有条不紊,热火朝天,热气腾腾!放眼望去,满院子,满街同子全摆满了席,坐满了人,笑声闹声,孩子大人,那场面真是震撼。这场面让我热血沸腾,眼睛发潮,至今难忘。

    那刻,我前所未有感到家族这棵大树从未如此滋荣茂盛,我这片叶子从未如此与它血脉相连,荣枯与共。其实过年啊,过得就是这份浓浓家族情。

    如今人们都不在一起劳作了,不在一块住着了,人情也淡漠了。所以那儿时的浓浓的年味才令人深深怀念,久久难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味~追寻家的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ag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