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的爸爸们大多是不太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吧!尤其是在孩子长大了以后,在孩子们不再需要他们把自己抱起来之后。
他们变得像退居育儿二线老干部般,只负责在外打拼,挣钱养家,冲到了挣钱养家的第一线。
而育儿一线一般都是妈妈在镇守,不说别的,娃所在的班级里,但凡有个什么事,出声的基本都是妈妈。
不过昨天我有幸见到了一位一直在育儿一线的爸爸,一位浑身上下充满着烟火气息的爸爸。
昨天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二天,老公带着我和娃参加了他们高中的一个小型同学聚会,其他人当然也带了媳妇和孩子。这次一共有7个家庭,孩子就有13个之多,其中有10个是女孩。
午饭的时候,孩子们坐一桌,大人们坐一桌,孩子们那桌有两位妈妈在照顾着。上菜的时候,有个孩子喊了一声“爸爸”,紧接着有人答应了一声“哎”,完了才反应过来,还不知道是不是自家的孩子叫的呢!
他这一答应,把大家乐坏了,几位男士都笑他没看清楚就答应,倒是我们几位妈妈在旁边帮腔:“人家那是心里一直挂着孩子!”
饭毕,大家找了个平整且还算干净的小树林,大家支了帐篷,拿出零食,男人们打牌,女人们聊天,孩子们分堆玩耍。
还是刚才那位“瞎答应”的爸爸,从车后备箱里扛出一堆连我这个做妈妈看到都自叹不如他细心的东西:吊床、折叠椅、折叠桌、水果刀,甚至还有装垃圾用的垃圾袋。
那些吃的喝的更不用说了,人家早就备上了!
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一位有烟火气息的爸爸,一位沾着浓浓育儿气息的人。
他是我所见过的这么多年龄段的爸爸中,对育儿这件事最乐在其中的人,没有之一。
说起他,又想起了《三字经》里“养不教,父子过”的说法,深以为然。
再者说,《三字经》最初提到了孟母,可是历史上那么多名人,为什么不提父亲,反而要提孟母,这不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孩子的事情应该是由父亲来主导的吗?
文中提到的这位爸爸不是事业型的,他有两个女孩,性格都很好,妻子是个医生,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物,他们俩的性格颇有点男主内、女主外的味道。
但不管这样的形式是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我觉得只要他们夫妻二人之间达成了共识,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更何况我一个外人看起来这样的形式没什么不好。
至少在这个父爱还不是擅于直接表达的年代,他们家的孩子能够感觉到很多孩子感受不到的浓浓的父爱,就已经是一件幸福非常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