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 元·鬼谷子下山图罐 )/ 拍卖价 2.3亿 / 伦敦佳士得罐高27.5cm,口径21cm,腹径33cm,足径20cm。
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
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胎体】
景德镇瓷用料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唐五代时,瓷胎由单一的瓷石构成,宋末元初起,发明了瓷石掺合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岭土达20%,二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二铝(AL2O3)的含量得以提高,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大件器物的制造,同时提高了烧制温度,使瓷化程度增加。
在此基础上,景德镇烧出了体型巨大的青花器,有直径近60厘米的大盘和高达70厘米的大瓶。
( 景德镇 高岭土)元代青花瓷的制瓷原料就采用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其胎料主要有两类:一类用进口青花瓷,胎骨较白,稍含灰,手感沉重,致密坚硬;另一类用国产土青料,胎骨灰白,胎体手感轻。
元末有些青花小器胎色土黄,较粗松,用国产青料。
(元末青花云纹碗)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
(元 青花罐)/ 胎体接口处痕迹明显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藏景德镇窑产品 / 高44.1、口径5.5、腹径28.4、底径13cm。
胎质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白釉纯净,透明度极高,青花系用进口苏勃泥青料。
无盖,小口,口沿平厚,颈短而细,平肩,肩以下收敛,胫部瘦长,近底部外撇,平底。
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萧何、韩信和艄公的形象绘制的富有个性,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
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纹饰带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
【釉层】
元青花胎二元配方的使用提高了烧成温度,这样就能相应地改变釉的配方(元代以前景德镇制瓷一直使用一元配方)。
元青花的釉面先后有三种:
(一)影青釉 又称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国产青料。
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
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为亚光,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
(二)白釉 从14世纪中的至正年间开始使用,用进口青料。
釉面白中泛青,釉色莹润透亮,光洁滋润,积釉处显鸭蛋青色,釉色亮度时常会有闪动感,足圈釉面显出淡淡的水绿色。
具有恰到好处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泽,能更好地衬托青花的表现力。
(三)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
釉层乳浊,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钵、小罐类居多,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时手抓留下的指痕。
元青花除玉壶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无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釉斑。釉面手感温润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
(元·青花花卉纹鼎 )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11cm,口径10.1cm,足距7.7cm。
鼎直口,口沿上对称置双耳,浅腹,圜底,下承以三柱状足。
通体内外施青白色釉。腹中间凸起弦纹一道。
外口下绘青花菱形锦纹,下腹及足绘青花折枝花纹,青花发色艳丽。
【青料】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
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
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器型】
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
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
而元时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菲律宾。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
(元·青花云龙纹梅瓶)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
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腹部绘云龙纹,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纹饰】
元代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
装饰技法
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
构图方法
大致可分为饱满和疏朗两类。
1.饱满类型的装饰,无论圆、琢器,全器被青花纹饰所覆盖,有的器身布满青花纹饰达8层之多,以此突出表现元青花的壮美之感。
2.疏朗形式的装饰,讲究无论是圆、琢器的青花纹饰都由单独纹样构成,装饰画面疏朗,活泼自然。
(元·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
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
瓶盘口,长颈,瘦腹,台足,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环耳。
形制高大魁伟。胎质洁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泽靓丽浓艳。
自口至足共绘八道纹饰,分别为缠枝菊花、蕉叶、云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海涛、缠枝牡丹以及杂宝莲瓣,层次清晰,繁而不乱。
(至真瓶61字铭文)颈部蕉叶纹之间书有纪年铭文: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元·青花高足杯) / 高安博物馆藏【官民窑器】
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官窑器和民窑器仅能从纹饰上加以区分。
原因是自元代延祐元年开始明确“双角五爪龙纹”及“麒麟、鸾凤、白兔、灵芝”等,臣、庶不得使用。因此凡有禁用纹饰的青花器也是民窑受命而生产的官窑器,但不画这些纹饰的元青花瓷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官窑器。
而元青花中的三爪、四爪龙纹及制作较粗的器物上基本为臣、庶所用的民窑产品。
( 元·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 / 高安博物馆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