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下不见活死人墓,唯见鹅 鹅 鹅。
每次看二冬的文字,就感觉一股清新自然扑面而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那个远离城市喧嚣,在终南山借山而居的独行者。似乎总能勾起我的共鸣。
文字是有魅力的,即使在其人不得而知的情况下,好像通过这种更易传播的媒介,在千里之外的山野,或在闹中取静的都市一隅,思想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哪怕是片刻的停顿,也能让远在天边的人儿于文字间相遇。
觉得,二冬不是隐者。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想来,独善其身的卸甲归田,不是他的本意。多半只是做学问的本心。
在平凡中见真实,在平淡中见真知。
一看见梨花,就想到“梨花带雨”,说明这个词语的意象是很有穿透力的。
如果清风拂面,再遇和风细雨,这一年,多少淡雅,娇柔白净,都在这“梨花带雨”之中了。
西安的春天很短,不过人生中最美好的绽放,想来都是,一小段。花开七天,一天便是一年。
摘苹果的时候,伸手轻轻一碰就掉了。我觉得,应该是苹果很怕痒。
槐花很好吃。每年四月中旬,院子里就会开满槐花,白花花的,很魔幻。每开一次,就是一年。让人有点失落的是,它可以开上千年,我却只能看几十次。
在我的记忆里,桐树花和油菜花,都有小学后操场的味道。每当春风拂面,夹带着桐树花或油菜花的香时,少年时代的记忆,就有着显微镜下的叶脉,一样清晰的质感。
我不想栽树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树神太像神,显得我太微不足道了。山里住,周边很多树都比我年龄长,一想到几十年后,我不在了,那些树还会在同一个位置,伫立、呼吸、远观这世间万象,如此安静,缓慢地活着,我就会很虚无。在它们眼里,我的一生,就像春生秋死的玉米,匆匆忙忙就消亡了。
——截选自《鹅 鹅 鹅》
字里行间的调皮,轻描淡写的从容。朴实而又隐秘,真切而又隐喻。
都说世事洞察皆学问。那些生动的、有趣的,让人会心一笑的,都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这是让人惊讶的感染力。就像我一听见清明,就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以及应景的雨,应景的行人,魂归故里的感伤。会写下情不自禁的模仿体。好的语句真的让人食髓知味,欲罢不能。
在文人的世界里,不仅仅是风花雪月吟诗作画,也有财米油盐酱醋茶。有接地气的“鸡江湖”,劈材、种菜、烤火、狗生、鹅威武,刷抖音…生在红尘中,做着快乐事。
这样的生活,简单。
却不可复制。
任何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的。包括经历,包括感悟,包括快乐。
而与之共鸣的,可能是某段时间相同的经历,可能是某个空间类似的感悟,也可能是某个人带来的快乐。
亦如在二冬故事里的某段时光,也是我曾经拥有过的情怀。
揽将春深处,青山入我怀
青山脚下绿油油
知了 知足
便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