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27
今天抄唐诗,李白的《长相思》,其中有两句是: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看到“关山”两个字,我脑子里突然就浮现刘诗诗的《一念关山》,就在刚才,我还在热搜上看到关于这部剧的讨论。
其实,令我着迷的不是刘诗诗有多美,而是“关山”这两个字,尤其是又在李白的《长相思》中偶遇这两个字,更让我觉得这其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浪漫。
偶然和巧合总是会有这样难以言说的魅力。
于是,我萌生了探索“关山”背后故事的想法。
按照惯常做法,我打开度娘,输入“关山”二字,显示结果:关山地质公园?香港男演员(噢,还是关之琳父亲呢!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下面显示的结果还有山名、地名、景点等,可见“关山”首先是一个地理名称没跑了。其中一条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关山,是一座自然界的奇山,也是一座闻名于世的文化名山”,带着探索了解的欲望,我点开了视频。下面这些关键词可以让我们对“关山”有个大致定位:“咽喉”之地,连接着中原和西域,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处,甚至成为“秦人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除却地理意义,“关山”更具有一种深厚久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了解到这些,“关山”这两个字在我们的认知中突然就变得丰富厚重起来,而这种厚重又是如何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呢?
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那个话题,李白《长相思》中“梦魂不到关山难”中的“关山”意象,以及“《一念关山》”中的关山意象,其实都是在用一种现实的“极难”突出感情的“极深”。《长相思》中的思妇就算做梦也难以跨越阻隔远方丈夫的关山,可见关山之难渡,思妇之情深,情深就在于明知不可渡而偏渡,就连做梦也要渡。而“一念关山”是说一念之间,关山即跨,颇有佛家“一念三千”的禅意。用关山的艰险来映衬欲念的庞杂,关山虽难,然欲念可破,足见人之欲念可强大到何种程度。联系起《一念关山》这部电视剧,我们有理由推测其中的主人公必定欲念坚深,可破山海。除了可以想象的甜,我们大可以期待一下“《一念关山》”中潜藏的极致“虐”。
在搜索过程中,我还发现“一念关山”这个词出自南北朝沈约的《却东西门行》的最后两句:一念起关山,千里顾丘窟。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想起战场上的兵窟惨状,心里难免哽咽。“关山”在许多古诗词中,并非实写,而更多是战场、关隘的代名词。沈约其诗显然火不过其人,我们虽不知“一念关山”乃沈约之笔,但“沈约瘦腰”却有所耳闻。不过千万别误会,不同于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风流之姿,沈约腰细乃是因为体弱多病。
其实了解字词意象背后的文化历史,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其背后的的情感张力,从而从内在获得一种审美愉悦,而不是仅仅把审美限定在眼睛和耳朵上。就像是看到刘诗诗那绝美的剧照,我们不仅仅只是感叹一下:绝了,美哭了,而还能从“一念关山”这四个字中想象一下这个女人的强大内心。
“关山”二字,可不止如此,从小到大,我们学习了很多诗词,其中不乏“关山”。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杜甫《洗兵马》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
“关山”历经千年,已然成为一个象征符号,一个名为“艰难”的象征符号。然关山难越,一念即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