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同学语音聊天近一个小时,从聊天中可以听出她内心的小小焦虑。原来她找我是因为看到了她们单位的一则新闻,说是我们单位去她们那里调研了,想了解是不是职称评聘等相关政策会不会两个单位差不多了。另外就是针对她目前的情况,应该报哪种类型合适。
我只是说了我们单位的相关政策,但针对她如何来申报,我真的无法给出建议。因为我对于她们单位并不了解,这个一是要看自己的特色优势到底在哪里,二是要看单位的主导方向是什么,三还要了解其他参评人员的相关情况,这些都要做好功课,然后再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类型来申报,其他的就只能看运气了。
同学这几年去了沿海的分校区,按她说的,辛辛苦苦努力了好几年,倒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除了教研方面获得一些省级成果之外,在横向项目上也做得不错,这几年总计做了800多万的横向,像她这条件,在我们这里评教授,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其实在她们那里应该也问题不大,毕竟各方面成果都有,也还不错,她的焦虑点在于不清楚其他人的状况,担心别人的成果更多。又因为各方面成果都有,但又不是特别拔尖,因为在类型选择上就犹犹豫豫。
这真的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像我这种粗枝大叶的人可能也不多。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给她分析了各自利弊。这东西,也急不得,还是应该要调整好心态。
后来又聊了点闲话。
放下电话后,我心里忍不住吐槽,横向项目整了800多万,这也太猛了,当然这点钱在一些比较好的工科院校,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像这种北方的地方本科院校,还是比较出类拔萃的。其实我关注的点,从来不是整来了多少钱的项目,而是怎么把钱花出去。这真的是太难了,我从来不整这些,当然对我的学科来说也比较困难。
我是属于那种没有了目标想躺平的人。
昨晚又参加了一个线上会议,很认真的听完整个过程,也可以说是边听边兴奋的在心里盘算,自己似乎又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也在于这次正好get到了我的兴奋点,是我自己感兴趣的。所以,不在乎是否出成绩,也不在乎会付出多少努力,主要是自己喜欢就行。
那么,我会为了这个心理冲动想做的事,而放弃掉自己躺平的日子吗?又或者说,找一个契合点,想玩的时候玩,想做的时候做,反正也没有任务,纯粹个人兴趣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