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思考,依然来自于混沌大学的课程--李叫兽的《不传统的茑屋书店》
其中对茑屋书店的“赋能”模式进行了解释,“赋能”一词这几年被互联网大咖们频繁提及,从这个课程中得到了关于“赋能”的思考和启发,浅谈我对“赋能”的理解,欢迎交流。
“赋能”的本质是企业内部能力的外部化,即把一部分能够产生规模效应的企业内部能力外部化给别人。
例如,茑屋书店的本质不是书店,而是一家策划咨询公司,它赋能大量的加盟店主,为加盟店进行策划选品,店员培训,核心是促进加盟店自身的能力增长,而非只是让加盟店“执行”。
① 亚马逊,他的电商业务需要使用服务器,于是它发现这些服务器富余,于是将服务器的资源外部化,变为了AWS业务(亚马逊云服务),赋能各互联网企业;
② 阿里通过电商积累了物流能力,变成了菜鸟网络,赋能所有电商企业;
③ 中国支持非洲建设,不仅支持桥梁、道路等基础建设,还有加强其思维转变,比如,让阿里巴巴在非洲培训电子商务,加强非洲的思维认知,赋能非洲。
只有赋能了更多的外部资源,才有可能拓盘,从而带来规模效应和杠杆效应。
“赋能”和“激励”,有区别,“赋能”强调的是激起对方的,加强对方的能力,“激励”偏向于事成之后的利益分享。
“赋能”和“代理”,易混淆,“赋能”更侧重加强对方的能力,尽可能自己少做少监管,给对方更大的自主性和操作性;而“传统代理”更侧重控制对方的市场表现。当然,现在很多代理模式,也逐渐更新为“赋能式代理”。例如目前的微商品牌大多拥有强大的内训团队,加强代理的朋友圈营销能力等等。
引申到企业管理:
现在很多企业都通过内部或外部合伙人的方式进行企业管理,这也是属于“赋能”的一种形式。
泉州就有优秀的外贸企业通过赋能合作人的形式,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和突破。
“赋能”不单可以应用于企业外部,企业内部管理亦然,赋能式团队,强调团队的独立思考,以及自主行动的能力,赋能式的团队是“有脑”的,而不是所有决策都来自于管理层。
“赋能”也是考验企业家的格局思维,和杠杆思维。
虽然“赋能”近年谈论得很火爆,但其做法却古而有之,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用马云的话,互联网时代的下半句是“授人以渔不如建鱼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