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4e18f43060cc904d.jpg)
飞鸟与鱼不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人生这一场盛宴,人聚人散,无须怨恨,无须耿耿于怀。因为路过生命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
你不是每一天都能遇见黎明的灿烂霞光,也不是每一天都能做攀登峰顶的英雄;也许,你会被突如其来的风雨打湿了双眼,觉得自己无力又渺小。但风息云散后,总有草莓味的清晨、巧克力味的下午、萤火虫照亮前路的夜晚;更幸运的是,某个下午的不期而遇,那个重要的他闯入了你的生命。
[法]奥莉安娜·史密斯
人生过半,常常回想起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不论是亲疏远近,内心如此清晰,也渐渐梳理出了与每个人关系远近的一些基本原因。
三岁前,我是只愿意让妈妈抱,给我老爸气得够呛,他主要还是看我妈太累。去福州,下火车后,距离家里还有很长的距离,我还是坚持让我妈抱。我爸把我抢着抱了过去就跑,我一直喊,他们也听不清楚我喊的什么,后来才知道,我一直喊得是“鞋掉了,鞋掉了”,一双新买的小皮鞋,到家只剩下了一支。
小时候与母亲的感情是自然的,毫无间隙的。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耐心,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孩子认识了母亲之后,具有了天然的粘性。随之而来的开始认识家中其他亲人。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姨,舅舅,姑姑和叔叔等。
中国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亲情关系很密切的家族关系为重要基础的社会。从小到大,人们最看重的都是亲情。甚至到了社会,职场,这种远近的关系也是带着浓重的亲情色彩。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能摆脱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规律。父亲是福建人,大部分亲戚都在福建,从小接触比较多的是母亲这边的亲人。即使如此,在心里,还是会有自然跟谁更亲近的感觉。
小时候,在姥姥家比较多,尤其是寒暑假和过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去天津姥姥家。从小比较怕姥姥,她管小孩确实厉害,威而不怒,没有打过我,严肃的看着我,就害怕。姥爷脾气比较急,但很少对我发火,我记忆中最严厉的就是让我去坐小板凳。小时候好动,让我做小板凳不动,就是很大的惩罚了。慢慢地,我是很喜欢我姥爷,不仅仅是他教我照相洗相片,教我乐理,五线谱的一些窍门,主要是喜欢他的性格。这当然也是因为母亲性格很像我姥爷,脾气急,但很正直,热情开朗,对人真诚善良,没有一点心眼儿。这也许是就是常说的原生家庭对我人生的根本影响。
长大后,开始知道了三观,这些方面依然还是传承了姥爷和母亲的体系。这方面一直持续到了母亲晚年。中年后,价值观的相近,让沟通一直很顺畅,应该是没有过任何冲突。
姥爷小时候就有散财童子的雅称,这点,我母亲和我依然也是完整的继承了。从小到大,没有感到过生活富裕,甚至可以用拮据来形容,但骨子里依然改变不了“大手大脚”的毛病。所话说,财散人聚,也许最快乐的是一生收获了众多的朋友。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d9c3c5bf44d0511f.jpg)
人之间的聚合离散,其实只有三个原因,情感(缘分),三观,再有现实中物质财富的因素。
人之聚散,如此的容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是红楼梦中的名言,说的也是聚散,人的聚是经常的,散是必然的,有聚就会有散,散是最终的结果;聚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 工作中的聚是为了安排任务,散是为了取得成果;一个大家的聚,是为了庆祝节日,处理一些问题,然后分开;一个小家的聚,则是平平常常的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务。但是孩子大了就要离开家,读书、工作,成家立业,一个小家也就变成了2个小家;朋友相聚是为了交流感情,沟通情况、增进了解,灯下小酌,海阔天空,散尽忧愁。侃完以后散去,心中块垒尽消,郁闷扫尽,神采飞扬,兴高采烈的回家,接着做自己的梦。
相聚使人高兴,离散使人悲伤,中国人还是喜欢相聚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戏剧,大多数是以大团圆结局,但是不管怎样,散是注定的,人总是要死的,不会长生不老,死乃是最后的散---死别。既然如此,就要笑对人生,享受阳光,享受相聚带来的幸福,即使离散,也要把最美好的时光留在心底,离别带给人的是伤感、伤痛,相聚带给人的是快乐、幸福,思念带给人的是苦涩、甜蜜、哀愁,没有相聚,就没有离别;没有快乐,就没有痛苦;没有离别,就没有思念,这孪生的兄弟,注定要与人相伴终生,让你的生命,就像一杯苦咖啡,即香又苦,慢慢品来,味道十足。
回首的不经意间,经年不再,堆砌成岁月。
时光悄悄逝,无声无息。人间已数年,人来人往。
转瞬间,片叶成就了四季,人间又一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8ee0c91cc6670c17.jpg)
人来人往中,聚聚又散散。有缘的留下,无缘的离去。
时光无声,走得从容。那些不堪的过往,已逐渐被遗忘。
生活,时而平静,时而激荡。
平静安宁时,总觉得活着就是好,很美好,亦很满足。
激荡起伏时,生活是考验磨人的,很烦恼,也很愁人。
想要留下的,想要得到的。生活从不曾满足过谁。
人来人往中,生活常在一轮轮的洗牌中,失去了不该失去的。
爱上一个人,爱的真挚,虔诚。在一起的时光,美妙动人,开心愉悦。
那个时候,人世间,一切皆美好,即使有挫折与考验,也是不值一提。
只是美好的日子太短暂,某一日,突然间,就从此天涯海角。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混入人来人往中,再无相见的时刻。
一切,如时光无声,只留下刻骨铭心的过程。在心灵的颠沛流离中,在岁月的痕迹斑斑中,无奈地回味,惆怅。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
好了又疏,离了又回,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为了各自关系的需要,为了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所有的现象都错综复杂地存在着,交缠在一起。很难将其分辨开。
不管是否是想要的,也不顾每个人的感受。
现实,就是如此,捉摸不透,又无规律可循。
试问谁,能保证今后的岁月,事事顺遂,顺心顺意,人生如意,一切平安?
即使能叠加前世和今生,依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依然会愧对生命的盛意,依然对不起岁月的馈赠。
人生无绝对,幸福不幸福没有标准,快乐与不快乐没有定论。
只要自己觉得好就好,也不必对生活有过多的抱怨。
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心中有数,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自体。
原谅曾经无法原谅的,懂得曾经不曾懂得的。岁月便不曾老去。
新生活,新希望,那就不负时光吧。所有的美好,通过努力会应时绽放。
时光永远无声,悄然带走很多,该有与不该有的都不重要。
很多东西,都是天生注定,早已安排好的。
岁月留下的痕迹,已给了答案。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时光无声,岁月留痕。人来人往中,一生就这么过来了。
有相处的烦恼,有分手的惆怅,有得到的喜悦,有失去的懊恼。
所有的喜怒哀乐在一生中,混战纠缠。
一生,就这么在时光无声,岁月留痕中而过,日子就是在这种时而快乐,时而忧愁的心情,就这样伴着我们走过这一生。
亲疏都随缘,尽心就好
人这一生,会遇见成千上万的人,大部分是过客,知心者寥寥。
你不可能和每一个人成为朋友,也不会被所有人喜欢。
费力迎合别人的期待,会让自己活得很辛苦。
三观不同的人,不必费力迎合,聊不到一起,就主动远离;
不喜欢做的事,不必违心去做,该拒绝就拒绝,该翻脸就翻脸;
他人的求助,不想帮的,可以不帮,帮不了的,也不必愧疚。
人生不过几十年,过好自己的生活,远比满足他人的期待重要。
就像房琪说的:
“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满足每一个人,而是要找到跟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有缘的人自会被你吸引,被筛掉的人,本也不必成为朋友。
往后,缘分不强求,朋友不强留。
做好自己,然后亲疏随缘,爱恨随意。
过往别纠结,当下即好
季羡林先生说:
“人生在世要想得开,如果不能‘忘’,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
人这一生,总有大大小小的遗憾。
有的人揪着过去不放,任自己在痛苦中沉沦;
有的人则选择放下过去,只抓住当下的时光。
其实很多时候,过不去的不是事,而是自己的心。
生命的车轮向前,再难的事都会结束,只看自己的心如何选择。
倘若放不下内心执念,一味纠结于过去,反而会误了当下的幸福。
打碎的杯子,再难过也无法修复。
与其埋怨悔恨,不如欢欢喜喜去买一只新的。
不为已经发生的事纠结,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懊恼悔恨也好,捶胸顿足也罢,除了徒增悲伤之外,于事无补。
把时间浪费在自怨自艾中,是对生命的无端消耗。
不如把遗憾打包封存,用积极的心态过好当下的生活。
往后,学会和过去告别,不要回头看。
放下过去的痛,才能解脱自己的心。
得失全看淡,知足才好
《菜根谭》里有句话说得好: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人生在世,知足才能常乐,心宽才能从容。
这世间,没有永恒的得到,也没有一味的失去。
在得与失中反复较劲,不过是给自己徒增烦恼。
况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眼前的得到,也许埋下了未知的风险。
当下的失去,或许攒下了未来的福气。
一时的得与失,实在不必过于放在心上。
以平常心对待,生活方能豁达坦然。
世间浮华皆如梦,淡看浮云是福人。
人的福气,从不在别处,只在自己的心境。
纠缠于眼前的得失,又怎能拥抱前方的风景?
生活不总是尽如人意,所谓人生,也不过是一半得到,一半失去。
得到的,好好珍惜,不辜负生命的馈赠;
失去的,也别惋惜,它不过是给未来的美好,留出了一席之地。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才无愧于此生。
往后,看淡得失,知足常乐。
心若无挂碍,时时是晴天。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烦恼是自寻的,快乐也是自己给的。
人生最好的治愈,就是放过自己,学会释然。
平凡的自己,坦然接纳;缘分的去留,顺其自然;
过往的遗憾,打包封存;一时的得失,不必计较。
放过自己,人生才得以欢愉。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35eaa2504e84280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