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要快乐,不必正常》的结尾,珍妮特.温特森这样写道:
安年轻时没有得到多少爱。
“妈妈没有时间温柔。她让我们吃饱穿暖就是爱我们了。”安说。
安在母亲耄耋之年时,鼓起勇气问了这个问题:妈妈,你爱我吗?
母亲的回答很明确:爱。我爱你。以后别再问我了。
这是一段安和母亲的对话。
安,是作者珍妮特的生母。
看完这本书,我对父母之爱生出许多释怀。
婴儿珍妮特被温太太领养,却始终没有被温柔以待。
温太太是一位抑郁的基督徒,视快乐为洪水猛兽,自我压抑,也用自己的压抑束缚丈夫和珍妮特。
她悲观沮丧,不相信生活会变得更好。
温太太领养了珍妮特,却未从心里接纳她。
温太太对珍妮特,是排斥,是控制,是不信任。
珍妮特时常愤怒、绝望、孤独,深感自己永远身在门外,是没人要的。
直到16岁离开温太太的家,珍妮特从未曾拥有过打开家门的钥匙。
幸而,在后来的漫长人生中,珍妮特得遇温良之人。她开始思考,开始相信,开始和解。
在她离开温太太的家,想要闯出名堂时,她遇到露丝,借她一间小屋写作,那是她人生第一次拿到家门的钥匙。
在她决定寻找生母时,她遇到苏茜。
苏茜看懂了她:
她知道如何去爱,却不知道该如何被爱。她不放心让别人爱自己。
苏茜给予她无条件的帮助和支持,并让她明白被爱也是一种能力。
直至后来,她在她们的鼓励和帮助下,终于找到生她的母亲——安。
安告诉她:我一直是要你的。
多年之后,母女相见的画面很克制,也很温情。让人看到被治愈的可能。
回忆过往的伤痛,回忆温太太,珍妮特这样写道:
温太太也给了我她能给的——那是一份黑暗的礼物,但并非毫无用处。
爱,是个艰涩的字眼。
温太太,使人看到爱的匮乏;
露丝和苏茜,使人看到爱的可能;
安,则意味着爱的回归,她本也是爱的起始。
最重要的是,珍妮特自己。
她始终清醒:无论多么贫乏,也要热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