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朋朋精选
《大而不倒》作者: 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大而不倒》作者: 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0-06-25 08:20 被阅读0次

    原作名: Too big to fail

    内容简介:

    该书通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描述,向读者客观而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前所未有的访谈,不曾公开的华尔街决策内幕,揭示了美国经济萧条如何发展成全球金融危机,再现了从银行到政府再到整个美国身处金融危机第一现场的反应。

    作者简介 :

    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Sorkin)《

    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及专栏作家,2001年创立了纽约时报的在线财经报道网站。

    2004年获得美国财经新闻界荣誉杰洛德•罗布奖,2005年和2006年他的新闻再次获得美国商业新闻奖和作家学会奖。

    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提名他为全球青年领袖之一。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系统风险累加到本身成为系统的一部分,谁也奈何不了。

    #  08年金融危机的全纪录,十分精彩,对整个过程、各方博弈记录详实,调查采访范围很广,华尔街、财政部、美联储方方面面都深入进去了,作者笔头功力也强,后面简直像在看惊悚小说,眼睁睁看着雷曼倒下,保尔森疲于奔命,富尔德一次次错过机会,有贝尔斯登两房在前,援助法案在后,那么多巨头逃过一劫,雷曼就这样倒霉的成为了唯一破产清算的所谓牺牲者。不过本书主在记录,对后续追责尤其是监管体系、政府责任等等没有重点讲,要了解更多还需要再看别的著作作为补充。ps书太重,晚上看容易砸脸 

    贰:

    1.Dilemma. 

           个别金融集团的庞大已经达到可以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程度。因为把自己的企业和整个行业绑在了一起,所以让整个国家的纳税人来为这样的企业承担。

        整本书其实都是在描写这样的困境。拯救这样的企业会让决策者面对道德风险,即让无辜的纳税人为贪婪的人性和失败的商业模式承担后果,并且也潜在地鼓励了创造冒巨大风险去赚取巨额收益的衍生工具,因为如果赌输了,也会有政府出来收摊。一开始,为了避免这样的处境,保尔森选择牺牲掉雷曼,向华尔街泼一盘冷水,让那些大佬们清醒下来,让他们意识到政府会选择让他们自生自灭。但后面的事态发展让保尔森也无法再旁观下去了。如果不选择政府干预,那么也许整个金融产业包括那些已经有一二百年的美国公司都将面临面顶之灾。最危急的关头,市场上已经没有了流动性,这意味着市场已经接近瘫痪。而一旦金融行业瘫痪,由于它的行业属性,瘫痪将会影响到所有行业,失业率将会上升到历史上罕见的高度。这样的风险,没有任何一个人付得起责任。所以政府选择了直接干预企业的兼并,维护市场的稳定。这样的选择很难判断是对是错。就像这本书最后一段讲的那样:“他们的功过将留给历史来评判。”因为根本无法去模拟和想象另一种选择和结果,所以也许永远也无法给出公允的判断。

        联系到中国的处境,许多行业也存在着类似“大而不倒”的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垄断企业,你从财务报表根本无法得出企业的效率和利润,因为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操纵财务报表上的项目。因为绑架了整个国家,它可以通过在某些地区不供应石油来要挟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却在同时向国外以更低的价格出口石油。某种程度,这样的国有企业都已经成了“独立王国”。在未来,中国经济改革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把这些国有企业妥善地私有化,安置其庞大的职工,这将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2.Politics.

          这本书揭示的另一本质是,经济与政治两者不可分离。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财政部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和纽联储主席盖特纳都曾经直接命令企业(高盛、摩根史坦利、雷曼、花旗、美联等等)并购另一企业,以此来缓和金融危机的萧瑟市场气氛和悲观情绪。这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政治高管直接参与甚至决定企业的决策,而他并不是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他所关注的并不是企业的未来和股东的利益,而是纳税人的利益和国家的未来。但当财政部长保尔森命令高盛或者是摩根史坦利的时候,这些拥有私人飞机,豪华别墅的华尔街的大佬们都选择了顺从。许多议员都直接把这称为“社会主义化”。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大的层面上来说,经济是大家按着一定的游戏规则来玩的游戏,而政治是制定规则的游戏。当经济游戏玩不转时候,最后出来收拾局面的一定是政治。

    3.Confidence. 

            信心比黄金还宝贵。

        从书里可以得出结论,华尔街大部分的投行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信心之上。金融企业不像制造业企业,即使市场形势不好,那么至少还有实物存在。而金融企业,只要市场上出现大规模的恐慌,那么这样隔夜拆借融资的商业模式也就土崩瓦解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华尔街的脆弱。连处在链条最高层的财政部长和华尔街的CEO也无法逃脱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慌。

        在市场经济中,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看重的是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的预期。而预期的形成除了建立在经济局势和公司基本面,很大程度还建立在人们的信心上。在书里,你可以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抵挡得住那种恐慌。人们疯狂地出清股票,根本不管自己的成本是多少,只是害怕自己成为最后逃不掉的那一个。所以几十块的股票也可以瞬间跌倒一文不值。它的存在价值在某些时刻完全与它的公司经营情况无关,只关乎投资者的信心而已。

        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谨慎。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因为当银行不断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里是底。即使你判断对了长期趋势,你也很有可能在价值回归那一天之前早就亏光了本。

    4.Rumour 

    谣言的威力。单独把它从信心里单独出来列一章,是因为这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产业。是的,你没有看错,会产生一个rumour market。因为市场的信息可以轻易地影响一个公司的股价。因为人们的信心往往十分脆弱,所以也往往容易受到谣言的中伤。在资本市场,谣言的威力更加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所以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人去挣。想想不久前伊利股价跌停,就是因为网上爆料了一封举报其总经理中饱私囊的文章。现在还不知道文章的真假,但是伊利股价跌掉了几十个亿已经是既成事实。另一个现成例子,是最近最火的muddy waters(浑水公司),是一家调查机构兼对冲基金。它因为发布对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中概企业的调查报告而出名,在揭露那些作假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同时,它靠做空这些公司来赚钱。类似Muddy waters的调查公司会是一个趋势。当然,在A股,现在连直接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双汇)都没有什么事,所以对于A股,这样的公司还暂时生不逢时。但只要未来法制健全和透明起来,那么迟早大家会看到那些裸泳者。 

          谣言加上做空者,简直就像航空母舰加上核弹头,它们的威力可以轻易地从地球上抹去一家已经存在几百年,有几万名雇员的公司。连华尔街的投行都对此无能为力。总有一天,这些也会在A股市场上出现。

    5.Accounting

          对于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发现这一点真是让人觉得开心。真正的分析师首先必需的基本课都是成为一名会计,读懂公司的财务报表(里面包含着许多的秘密),看懂各种不同会计处理背后的利益博弈,以及还原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然后需要地是实地亲身地调查企业经营的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牛逼的分析师还应该有自己独家的信息来源。信息来源的级别越高,得到的信息就越有价值。

        书中曾提到,在雷曼推出光鲜的业绩报告和自救计划的时候,德意志的著名分析师迈克尔梅奥可以一眼看穿业绩报告背后,雷曼对于自身资产的估值难以置信的乐观的问题。这证实了尽管市场上存在财务报告和会计处理操纵的现像,但是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仍然将是好企业的一块试金石,也是有分量的角色。

    叁:

    如果早有人告诉我这本书和《冰与火之歌》很像,而且更精彩,我可能早就看了。所以别人不说我说一下吧。为什么像?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写作手法都是基于POV的。这在冰火里当然很明显,在《大而不倒》则比较隐晦。总体上《大而不倒》的内容是按时序编排,同一时段不同场所发生的事情则交替记述。由于作者的写作材料主要来自对当事人的访谈和当事人提交的其他记录资料,对每个场景的还原都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当事人的意见和情绪。所以,读者会错愕地发现,即使是那些被公众舆论当作罪魁祸首的企业家,也在书中的某些场合流下了真诚、痛苦的泪水。因此,整本书里除了那些大概没怎么采访的边缘人物,比如趁火打劫的弗劳尔斯,几乎没有纯粹讨骂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角色的塑造显得相当地丰满且充满矛盾。至于到底怎么看待这些人,作者并无定论而留待历史评说,读者呢,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立场去评价了。

    其次,如果做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08年的华尔街也可以看做凛冬将至的维斯特洛。恐慌是长城外蠢蠢欲动的异鬼,国有化是盘旋不散的巨龙。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则可以看作是维斯特洛的片片领地。断腕自保、抱团取暖还是委身求存,是摆在每个领主面前的困难抉择。鲍尔森和盖特纳所代表的美国政府算是地位超然的黑衣人部队,而他们也肩负着抵挡市场恐慌的最重大职责。当然,细究起来,事实比想象更精彩,华尔街的多方博弈也比冰火里的政治游戏更让人眼花缭乱。在现实中,一样有人性的混沌,但很少从个别人物的得失出发,而是牵扯到整个行业的生死、世界经济的兴衰。更何况,《大而不倒》里丝丝入扣的情节如果放到小说里,很可能会被批评为“太假了”。

    冰火不按幻想小说套路发展,主角动辄突然死亡,这是马丁大叔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为的是塑造世界的真实感。对《大而不倒》而言,完全无需刻意的设计,真实的残酷即随处可见。书的前半部是垂死挣扎,后半部是起死回生。但对于那些未曾挺过转折时刻的企业来讲,死了就是死了,作者甚至不会多花笔墨交代所有相关人等的下场。而且真实的残酷也更不讲道理。雷曼的失救是因为鲍尔森要杀鸡儆猴还是真的爱莫能助?恐怕他自己都想不清楚。

    当然,相比冰火本书也有不足。最严重的问题是剧透,不过这基本无解,如果读者是财经知识小白倒是歪打正着。其次是术语和人名。虽然作者已经尽量写得通俗易懂,但读者总得知道头寸、敞口、套期、掉期的大概意思才能读得下去,至于书中的大量人名也着实让人挠头。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根本不理会大多数名字,只记住每个组织最关键的一两个人就可以了。

    如果能克服以上困难,再挨过慢热的前1/5,相信每个读者都可以尽情享受一部跌宕起伏的精彩史诗。

    肆:

    2008年3月,始于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涉足subprime mortgage bond market过深的华尔街各大投行及金融机构告急。华尔街第五大投行Bear Sterns相较其他四家投行资产规模最小,应对危机能力最弱,最先出现liquidity危机。市场一时惊慌失措,fed reserve,DOF初次应对危机高度紧张,迅速促成JPM收购Bear的交易,政府慷慨伸出援手,JPM只需承担Bear次贷资产所产生的最初1B美金损失,fed reserve为剩余30B高额潜在损失买单。市场称之为政府向华尔街投行送出bailout。

    Bear消失之后,危机焦点依次对准规模和威望紧随其后的Lehman和Merrill Lynch,此时政府面临公众对于bailout的严重指责,二度面对危机,决定不再出手援救,转而私下大力协助华尔街金融机构间互相并购以度难关。Lehman和BOA谈判良久,无奈BOA更加心仪一年前曾试图收购的Merrill Lynch。借助政府协助,Lehman找到Barclays试图获得英国人的并购。华尔街幸存者们在fed reserve闭关两天,终于在JPM号召下伸出援手,凑的30B以促成Barclays收购Lehman有毒资产。但保守稳健的英国人在最后关头竟放弃交易,一句"England does not want to import the cancer of America"宣告Layman死刑。Lehman董事会深夜决策,无奈申请破产保护。Barclays的CEO(美国人)指责英国政府little England,讽刺其狭隘眼光。Lehman CEO Dick Fuld无法相信自己落得如此命运,终死不能瞑目。

    回首几个月前的Bear并购,到后来政府出手救助AIG、两房、MS和GS,喊停short selling,以至最终推出TARP,无法解释为何唯一被放弃的是Lehman。虽然Dick Fuld的用人之道颇受诟病,其狂妄自大的作风难博得同情,错失韩国人的收购机会,但华尔街其他投行飞扬跋扈的头头脑脑们,哪里强过Lehman,他们就理应得到救助么?难怪Dick Fuld最终死不瞑目,因为他缺的可能只是运气。Dick Fuld自己除早期套现股票外,数亿美金股票化为废止。百年大行,死于运气,令人扼腕,不胜唏嘘。

    Lehman垮台之后国会一片叫好,但好景不长,世界开始因Lehman的垮台被清算。华尔街紧随Bear和Lehman之后的Merrill Lynch立刻处于风口浪尖,BOA迅速完成收购,Merrill落的侥幸结局,BOA开始慢长噩梦。

    虽然书名是too big to fail,但真正too big to fail的其实只是AIG和两房。Lehman的Fail可以容忍,如果Bear和Merrill的被收购也算得上fail的话,这也是政府所能容忍的。唯独过于庞大的AIG和两房,因为倒闭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无可控制,为避免金融体系崩溃而造成大量的失业潮、无数养老保险终结,社会保障中介,全世界为AIG和两房买单,社会生活中断(房贷车贷购物贷……),fed reserve和DOF终于再次出手公有化AIG和两房,当然也再次引起巨大批评。

    MS和GS依赖华尔街最佳投行的名誉和底气,只比同行多坚持数日而已,Merrill被BOA购并之后,空头和悲观力量便开始瞄准MS和GS,曾经无比强大的MS和GS发现,作为一家金融机构,根本没有什么是真正可以back自己的资产和力量,信心流失,对家赎回资金,再大的资产也会瞬间流光,强大的赚钱能力面对危机的暴风骤雨只是杯水车薪。

    MS自知如果世界末日到来,那么MS一定会比GS早死30秒。MS眼看步Lehman后尘,开始拼命寻找注资渠道和买家。Wachovia最终未能合并MS,且W自身地位也岌岌可危。中投高西庆带队登场,却因为提出过分严苛条件未达成协议,连王总理和Paulson直接对话也未能促成交易。最终出人意料的倒是被Paulson不看好的保守缓慢的日本买家以90亿美金雪中送炭。因为closing日期恰逢columbus day假期,三菱银行签出恐怕是世界上金额最大的一张支票,派一队人马送到MS,拯救MS的那个清晨,惊愕的MS Banker数清了支票上的9个零。

    眼见MS得救,GS自知时日不长,终愿送出超优惠条件吸引Warren Buffet投资5B,成为金融危机中唯一赢得WB的金融机构。WB的巨大声望帮GS吸引了随后投资者带来的另外5B支持,终于绝处逢生。

    GS和MS在苦苦挣扎之后,终于一同转型为商业银行,结束华尔街broker dealer的百年历史模式。

    收购MS失败的Wachovia位置岌岌可危,政府希望促成Citi收购W,Citi终于开出1美刀一股的收购价并以为占得便宜。不料当晚Wells fargo得到抵税优惠的激励,预见到收购W之后能得到的巨额税收减免,竟开出17美刀一股无需政府援助的大Offer收购Wachovia。如果说Lehman是2008年最背的,那Wachovia一定是最走运的。

    精疲力尽的Paulson,Bernanke和Geithner意识到一次次绝处逢生化险为夷终究不是办法,fed reserve,DOF终于拟定TARP提交国会,大选年的政治风暴让TARP第一次被以5票之差否决。Paulson不惜在民主党领袖面前下跪为TARP第二次投票求情。TARP耗时两次终于通过国会批准并由bush签署为生效法案,以7000亿美金作为政府救助的资金来源。paulson曾想获批更大金额,但5000亿嫌少,1万亿听起来实在恐怖,于是折中到7000亿数字,祈祷一切平安。

    最终华尔街金融机构最高头脑汇聚一堂,听Paulson,Bernanke和Gerthner讲解TARP计划并在压力之下接受数百亿不等注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125B救助款项拨出,市场暂时稳定,故事宣告结束。

    ——————————

    这本书电影一般重现2008年危机之中各大金融机构管理者、政府监管层的应对和故事。如果不熟悉那段历史,这本书是很好的全景呈现。当然,书中对危机的缘由、交易内涵、救助方案、系统性问题都缺乏介绍,也刻意回避次贷成因,CDS内涵,多空较量这些专业问题。但这恐怕也超出了财经记者的知识范畴,不该苛求。但读完本书,相信读者心理的问题一定比读之前更多,于是转向稍显专业的the big short或paulson自己的传记一探究竟,也或许真的会打开CDO的circular想孤僻症患者MIchael Burry一样挑战一下自己的金融知识和智力水平。

    政治上这本书明显在为fed reserve,DOF,布什班子歌功颂德,Paulson和Geithner的形象无比高大,一个个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ernanke倒是一副学者风范,沉默寡言,不知这位Geithner的领导为何风头还不及下属一半。现今Geithner成为美国财长,功成名就。反之Paulson让人感觉背了黑锅,而没有他的推动,如今的经济恐怕更加糟糕。感觉褒奖过度,避谈paulson一干人对危机产生应付责任,也不敢深入探讨一个有失公平和持续性的救助方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救助中有GS这样的投机主义者捡到便宜,也有LB这样的悲催孩子做了炮灰。总而言之,瑕不掩瑜,too big to fail是迄今读过最厚的一本英文书,最过瘾的一次对金融危机的回顾,够得上5星。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本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请自觉投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而不倒》作者: 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gm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