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Green
昨天三联周刊发布上海五万杯免费咖啡迎复工:在上海,咖啡也许不是一种赶时髦的行为,而是人们开启清醒的开关;是人们抚慰心灵的慰藉。咖啡早已成为上海的日常。最近,小红书联动上海百家咖啡品牌送出五万杯免费咖啡,期望在这个明媚的夏天用一杯好久不见的咖啡和大家、和上海说声“好久不见”!
然后这段新闻被骂的狗血淋头!
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骂?骂得是疫情当头上海人的小资产情调呢还是不知人间疾苦的惺惺作态?用咖啡来期待复工的美好心情也不知道踩了谁的神经,触犯了谁的利益。导致我刚端到口边的咖啡又放下,喝杯咖啡不会被开除国籍吧?
我想说:咖啡其实每天都在,只是街头边走边手里拎着咖啡的场景好久不见。
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开电脑,还没进入正常桌面之前,转身,倒咖啡。
咖啡到嘴的形式有多种:要么自己从家出发,启动汽车发动机之前美团已经下好星巴克订单,到通勤车程五分钟的职场,它几乎已经在桌上静静等你;要么就是进职场就闻到浓郁的咖啡豆,会发现早到的同事在磨新鲜的豆子,看到顺便问一句:要么?
美式,多加冰哦!
简单的交流,中介物就是一杯提神醒脑的咖啡。
亦或者是冰箱里取出大桶的冰牛奶,倒入两罐咖啡液,简单的拿铁也能糊弄小半个上午。
总之,没有电可以,没有咖啡,百爪挠心。
不知何时,小港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很多网红咖啡店,朋友喜欢各处去打卡,我是个保守而相对守旧不愿意或者说没勇气开发新事物怕踩雷的人,习惯每天中午去公司对面一家小店,要两杯,一杯澳白,一杯dirty。杯子很小,一口气喝完一杯,另一杯打包回办公室,拎着咖啡穿过十字路口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时刻在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咖啡,我们会用什么来慰籍自己。
疫情被隔离静默的时间里,不能缺少的重要物资排行榜中,咖啡绝对能排到前五名。似乎有了它,我居家办公的日子才不会失魂落魄。
有一次和朋友聊起人生第一次喝咖啡,是雀巢的速溶,我们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地问对方:为什么那时候的味道,现在再也找寻不到?明明好喝的不得了嘛!我还记得当时的广告语:雀巢咖啡,滴滴香浓。
那个味道其实可能一直都记得,只不过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雀巢应该还是那个雀巢,是我们的口味和感觉,已经随着岁月和各种新式口味冲远了。
咖啡豆的品种那么多,什么肯尼亚哥伦比亚巴西埃塞俄比亚,我通通记不住,我只知道咖啡到我嘴里不要酸,有浓郁且沉重的独特香气对我来说就可以。什么G1、G2,G5,日晒、水洗也不重要,只要喝两杯以上不心悸就可以。什么单品豆拼配豆更不重要,舌头接纳就可以。
是个对咖啡宽容度蛮高的小朋友!
当然有时候会纯粹为了名字喝咖啡,比如瑞幸的耶加雪菲,厚乳,听上去就是厚嘛,纯嘛。什么阳光岛,炙蕉,更多的记不住,没别的,名字的吸引来自女人天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咖啡生产商记住了,先给咖啡起个好听的名字,可能销售量能上一个新增长台阶。
我还一度非常喜欢肯德基的雪顶,可惜后来下架了。完全没有顾及一大帮女市民的呼声。就这样,轰然离场,来了和星巴克竞争的榛果,其实味道也还不错,价格中庸,在大西北之行一路到敦煌的晚上喝到一杯,惊为天人,快流泪了。这一路没有咖啡只有二姐的香飘飘,实在是顶不住。
去大理的时候也买过云南豆,小豆看上去也不错,闻起来也挺香,但星巴克后来引进之后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在云南街边喝又是一种味道,和星巴克大厂联系不起来,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当然后来喝星巴克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了。星巴克可以不喝,但是他在城市里活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City气息,这一点,无可辩驳。他还是必须在的。
路边婴儿车里的孩子叼着奶嘴,你抱着咖啡擦肩而过,有啥区别?
没错,当你看到这一篇,我又失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