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嘟嘟的2次发脾气
事件一:上个周末带娃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新年庙会,节目很多嘟嘟玩的乐此不疲、手忙脚乱。在玩高空攀岩项目时候,来不及尿裤子了。没有随身带备用就给她2个选择第一回家换裤子第二穿潮湿裤子继续玩。然后她就陷入纠结的2难境地,又想玩裤子又不舒服,一直抱怨、唠叨、发脾气、大哭大叫、蹦蹦跳跳
事件二:在外用完餐,老公同事送我们回家,副驾驶上还有老公的领导,我们一家人则坐在后排,嘟嘟因为手腕上的那个不合尺寸的魔法手表:“一会说太松,一会说太紧,无论我和队友怎么帮她调整她都不满意、大发脾气,队友耐心耗尽,孩子满脸委屈,西斯基地,大哭。搞的我也好尴尬。
不就是娃发脾气的琐碎日常为什么我要记录,并且带给我这么深的触动,这2件事都是在公共场合,有外人参与下反观我和孩子的互动,更能发现人性深处某些隐藏的东西。
二、自我的反思
在上面2个事件当中,我都做过哪些事?
1.拒绝time-out 使用time-in 静静地陪着她和她一起面对
2.共情 说出她的感受认可情绪
3.积极心理学 乐观的解释风格 韦纳归因理论 把好事情归于可控因素把坏事情归于偶然
为什么这些有用的管教方式在当时一点用没有?应该是我自己态度的问题,有外人在场,众目睽睽之下很是抱歉、尴尬、没有颜面。
三、表象下的真相
1.孩子深陷困难她需要我的帮助 回想当时她哭喊时候望着我的眼神是一种无助、渴望、期待 而我却拒她于千里之外,因为我更在意自己的颜面。
2.原生家庭 追溯童年,反观自己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那个犟劲、固执、被人诟病的“一根筋” ,还有情绪化、玻璃心 等等这些,越是自己身上最不喜欢的越不想自己的孩子有,越是在意越苛刻。
3.做母亲的羞耻感 这2件事情都是。让我觉得孩子不好等于我不够好,很失败。
为什么学习了这么多育儿知识,我的孩子在众人眼里还是个熊鬼、好怂、好差劲。
四、万物生长
2020年TED宁波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主题叫《万物生长》
“有这样一个很努力的母亲,把所学育儿知识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但隔三岔五自己孩子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是外人眼中的熊孩子。经历了很多年现在还是会吼孩子但是整个人的状态是乐观和放松的。”她说:“努力了尽力了还是做不到,没关系那就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修炼呗!”
成为妈妈并不是学习了努力了就一定有好的成果,太过于关注成果就会过早地把视线放在了解决上面而不再专注努力,太过于关注回报就会不愿意付出,而解决某件事归根到底是要等它自己的到来。
生菜不会开花,但是万物都会生长,以他们本来的模样。
生命是个调整和再调整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更加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非解决不可,它有一点点的改变,而这就是意义的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