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从小地方到了都市的年轻人,多少会对乡村有些自己的批判观念,落后,迂腐,封建,甚至不愿回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比起发展不过几十年大都市,中国农村社会还是存在一些无可替代的温情,虽然在琐事上事事计较,但在人情、危难关头却总是有着强劲的力量。
见到一家妻子患了精神障碍症,丈夫原本是成天无所事事,忙时农作捕虾,闲时打牌喝酒。妻子渐渐病情严重,脾气大变,不做饭不洗衣,孩子也不大管,重任压在丈夫头上,当时在心底想到这丈夫大抵会一蹶不振,要不就是果断离婚。
一个中年妇女,早已朱颜不在,往日温柔贤惠成了当下的撒泼胡闹,偶然路过那家,妻子眼神铮铮地盯着人,冷漠决绝,让人寒颤直往外冒。
当时在读中学,回家的机会更少了。
几年光景过去,高考结束,我才终于有一个完整呆在家的假期。又见到那妇人,仍不与人谈话,清醒时间不过片刻,多数时候一人自言自语。
度一日是一日,吃药哪里解得了心病!唯一的女儿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了,照顾病人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丈夫在物质上从不亏待这母女俩,可精神上的残缺又如何去补足呢?
一日,妇人又无端发起脾气,女儿许是觉得委屈,指责了几句,过了一会儿,听见两人扯着嗓子大吼,最后实在累了,女儿在一旁抱头痛哭,而妇人只是默默不说话。
日子就这样好坏交替着过,丈夫依然和朋友打牌吃酒,可从不抱怨生活,照顾妻子吃饭食药从未间断。
这种温情在我看来太难得了,习惯了快生活,浮于表面的现代人情义,对这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深厚稳固的情愫不能不为之动容!
在乡村,人和人是紧密相连的,对个人隐私和独立强烈渴望的年轻一代甚至有些无法理解,难道他们就没有个人生活,难道他们就这么关心邻里,这么想成为"一体"中的一员,变得毫无特色吗?
显然,任何发展模式存在都有着自身的合理性,何况千年习俗怎么可能一朝改变,我们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实在无需指责相异的文化产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