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对儿童也一样。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成长。
2、这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儿童的无知。个体心理学专门研究儿童的心理,这不仅因为这个领域本身的重要性,同时还因为我们能够借以认识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3个体心理学有别于其他的心理学,它不能容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4、关于人的发展的一个根本事实就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儿童自出生起,就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希望图景,这种图景是无意识形成的,但却无时不在。
5、每一个体代表了人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每一个体又为其整体人格所塑造。每一个个体既是一副画作,又是画作的作者。
6、我们要永远考虑到,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特别是要考虑到他童年早期时的心理障碍和问题,因为这些心理问题和障碍会影响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7、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活动是以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事实为前提的,即人的自卑感。自卑感和心理补偿机制的重要一点是,它开启了人们犯错误的巨大可能性。
8、我们这里把那些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从小受到严厉管教、没有受到父母慈爱的儿童;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9、社会情感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都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社会情感是儿童正常发展的晴雨表。
10、个体心理学就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紧密联系。因为若是这样,孩子势必不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11、如果教育得法,学校自然也能弥补儿童早期教育的欠缺和缺失。理想的学校可以成为家庭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中介;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书本知识的地方,它还应该是传授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场所。
12、个体心理学在心理和教育方面视野开阔,固然不会忽视外在环境的影响。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对儿童的影响。例如,我们必须记住,有些家庭世代经济窘迫,总是满怀痛苦而悲伤地挣扎着生活。这种家庭为这种痛苦和悲伤所笼罩,因而不可能教育孩子持一种健康与合作的人生态度。他们饱受心灵的压抑,总为经济恐慌所困,因而不可能有合作的心态。
13、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每个疾病都是心理上一个“危险暗礁”,因此,要尽可能地加以避免。如果“危险暗礁”未能加以避免,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儿童的勇气和社会情感来降低它的危险性。有趣的是疾病有时却可以改善儿童的性格。
14、家庭的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自然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让孩子看到家庭对社会生活的参与程度。
15、儿童生活中的另一个“暗礁”是跟陌生人、家庭的熟人或朋友的接触。跟这些人接触之所以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是因为这些人实际上并不真正对孩子感兴趣。他们喜欢逗孩子开心,或在最短时间内做那些可以给孩子留下印象的事情。他们对孩子的高度赞扬,会使孩子变得自负起来。这些人在与孩子短暂相处中,会尽力宠爱、纵容他们,从而会给孩子的正常教育带来麻烦。所有这些都应该加以避免。
16、不应该让陌生人干扰了父母的教育方法。另外,陌生人通常还会弄错孩子的性别,称小男孩是“美丽的小女孩”,或称小女孩为“漂亮的小男孩”。这也应该加以避免,理由会在“青春期”一章来讨论。
17、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自然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让孩子看到家庭对社会生活的参与程度。换句话说,家庭环境给予了孩子关于合作的最初印象。
18、如果一个孩子在出生后的三四岁间受到良好的养育,如果他们被鼓励和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富有集体精神。那么,他不仅不会在与人交往时脸红、胆怯和自我中心,也不会换上神经官能症或精神错乱。
19、如果父母婚姻不幸福,总是相互争吵,为此付出的代价将是孩子。这些童年经历镌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难以从记忆中抹去。当然,如果孩子学会与人合作,这些经历的影响也可以消除。不过,这些经历造成的创伤却防碍了他与人合作。
20、顺便指出,还要教育孩子尊重动物,不要把他们当作玩具,而是要把它们视为人类的朋友,教育他们既不要害怕动物,也不要任意驱使和虐待动物。
21、消除这种因他人外表美而给孩子成长带来的伤害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孩子认识到,健康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要比外表美更重要。
22、宽容是一种必需的品质。特别是对于教师而言,对新的心理学观点怀着开放的心态是很明智的,即使这些观点和我们至今所持的看法相矛盾。
23、教师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即家长并不需要为其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所有毛病负责。毕竟,他们不是富有技巧的专业教育者,通常也只有按照传统来指导和管理孩子。
24、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合作进取的,指向生活的建设性的一面。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人的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发现这一印记,发现他所有问题解决方法中建设性的一面。
25、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合作进取的,指向生活建设性的一面,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人的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发现这一印记,发现他所有的问题解决方法中建设性一面。
26、由于个体心理学积极强调把儿童对社会情感的态度看作是其发展的检测器,因而,个体心理学很容易确定和评价儿童的生活风格。
27、最为重要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首先了解其总体的生活史。
27、个体心理学所作的研究使我们有权宣称,在心理“下落”方面,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起作用,而是那些不时产生的大大小小的错误在起作用。这些错误将会影响个体的未来成长。
28、现实自身的结构对我们行动所起的作用是多么的微小,现实自身的结构对我们行动所起的作用是多么的微小,现实对人的影响又是如何受到我们结构化的整合良好的人格的制约和决定。
29、只有当一个儿童面临他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境,而且又没有人指导,他只能独自挣扎着去应付时,这种恶劣的行为才会出现。
30、除了人格的统一性,人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
31、如果我们能以温和、关心和理解来对待这些孩子,他们则会令人吃惊地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能力。
32、孩子之所以不上学,是因为他追求优越的心理没有转化为学校的要求,而是表现为对学校要求的拒绝。
33、我们不仅掌握着学生的命运,而且还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
34、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未来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处于家庭和社会之间,它有可能矫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不良影响。
35、学校有责任使学生为适应社会生活作好准备,并确保他们在社会的这个大乐队中和谐地“演奏”好自己的角色。
36、如果今天的理想人是独立、自我控制和勇敢的人,那么学校就得作出相应调整,以培养接近这种理想的人。
37、学校必须清楚它是在为社会,而不是在为自己教育学生。
38、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学校对于这些问题负有教育和校正的任务,从消极的意义上来说,学校只是孩子早期家庭教育弊端暴露的场所而已。
39、我们要记住,父母刻意的教育会使他们特别关注和监视自己的孩子。
40、教育孩子就是要培养他这种社会情感,或者说,要加强孩子认识与社会一致的意义。
41、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
42、任何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他的整体生命的背景,而且只有参照所有既往的事件才能得到理解。儿童只有理解这一点,他才能够洞彻他偏离正道的原因。
43、怯懦是一种破坏所有人与人关系的性格特征。
44、我们必须加强儿童相互之间的友好感情,教育他们不要蔑视别人,即使别人做错了事,获得较低的学业分数。否则,孩子就容易出现自卑情结,丧失生活的勇气。
45、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
46、教师的天职,因为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
47、我们会发现有些小孩喜欢依靠在母亲或教师的身上。孩子所乐于亲近的人较之于他所宣称的最爱之人要远为重要。
48、父母胆小怯懦,他的孩子也可能胆小怯懦。不过,这并不是因为遗传,而是因为他在充满怯懦的环境中长大。
49、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性格特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
50、健康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这也未必尽是如此。健康的灵魂也完全可以寓于有缺陷的身体之中,只要这个儿童能够克服身体的缺陷,勇敢地面对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