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去了英布这名得力干将之后,项羽想到了一个对付刘邦的战术,他效仿英布在钜鹿打先锋时候的作为,毁坏了汉军从敖仓运取粮食的甬道,切断了这条高速公路。汉军吃喝不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这种苦逼的环境下,刘邦迫切地想要加快灭楚的进程。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把韩信和彭越召唤回来呢?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没有到决战的时候,不能召唤这两员大将,他们在外面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现在召他们回来恐怕会功亏一篑。
那么,刘邦会采用什么办法呢?宝宝们,画卷已经展开,请赶快过来围观吧。
这天,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建议他复立六国王族的后裔,并且列出了三条这样做的理由。
理由一,商汤和周武王开了这样的先例。具体而言,商汤灭掉夏朝之后,把杞国分封给了夏桀的后裔。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也把宋国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后裔。
理由二,如今,六国后裔的处境不好。具体而言,六国被秦朝所灭,秦朝灭亡后,世人都以为天下会恢复到战国时期的格局。没想到项羽却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大幅缩减了六国的国土面积,六国的王族后裔有苦难言。
理由三,这样做,效果预估良好。具体而言,天下如果能恢复到战国时期的格局,六国的君臣和百姓一定会对刘邦感恩戴德,仰慕刘邦的风范和仁义,心甘情愿地对刘邦俯首称臣。到那个时候,刘邦就可以面朝南面称霸天下了,项羽也会审时度势地收敛起衣襟,向刘邦行朝拜之礼。
宝宝们,有没有觉得这条计策有些奇怪?复立六国的后裔,刘邦现在又没有称霸天下,他现在恐怕没有这个资本吧。连我都认为这个计策存在很大的问题,郦食其和刘邦当时却浑然不觉。
一般来说,在情急之中,人的头脑容易发热,思考问题不周到,一不小心就做出错误的决定。在缺粮的困境面前,郦食其一不小心就出了个馊主意,刘邦一不小心就看上了这个馊主意。他病急乱投医,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火急火燎地命令郦食其赶制印玺,然后出使六国去替自己分封战国时六国的后裔。
这个计策如果实施了,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汉朝恐怕就不复存在了。事实上,这个计策刚在实施之时就流产了。
当刘邦以为好日子即将来临,正在惬意地用餐之时,张良恰好外出归来。
“子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看着刘邦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张良洗耳恭听。不听不要紧,一听吓一跳,听着听着,张良表情凝重了,他肯定地说:“汉王,千万不能这样做啊,如果你分封了六国的后裔,你一统天下的那一天就永远不会到来了。”
刘邦大吃一惊,脸色由红转白,嘴巴张成了O字形。
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张良列出了八条理由。
第一,商汤之所以敢分封夏桀的后裔,是因为有把握灭掉夏桀;周武王之所以敢分封纣王的后裔,是因为有把握灭掉纣王。如今,项羽的军事实力还很强大,刘邦有灭掉项羽的把握吗?
第二,灭掉商朝之后,周武王用实际行动,对劝谏过纣王的三位忠臣表达了尊敬之情。现在情况不同,刘邦能依样画葫芦——生搬硬套吗?
这三位商朝的忠臣分别是谁?周武王有什么实际行动?宝宝们,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
第一位忠臣名叫商容,因劝谏纣王,他遭到了罢黜,而后就隐居在太行山上,不问世事。商朝灭亡后,周武王请他回朝廷担任重臣,他却拒绝了。周武王没有强人所难,在民间表彰了商容的德行。
第二位忠臣名叫比干,是纣王的叔父。对于纣王倒行逆施的行为,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在朝堂上挖出心脏,以死相谏。周武王在比干的坟前添了抔土,垒了个坟头,在周围植上了树木,寄托了自己的哀思。
第三位忠臣名叫箕子,是比干是兄弟。由于他经常劝谏纣王,见比干丧了命,担心遭遇杀身之祸,就装疯卖傻,不再上朝。纣王不相信他疯了,就将其囚禁起来,限制了人身自由,直到周武王执政,他才重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第三,周武王财力雄厚,不染指纣王积累的物质财富。不论是纣王的钱财还是粮食,他都统统分发给百姓,自己秋毫无犯,刘邦难道也有这样的财力吗?
第四,灭掉商朝之后,周武王把战车改成了用于日常出行的马车,把兵器倒立起来扔进了仓库,以此向天下人保证,天下再也不会有战事纷争了。刘邦有做到这点的魄力吗?
第五,灭掉商朝之后,周武王把战马放养到华山南面,再次向天下人保证,天下再也不会有战事纷争了。刘邦有做到这点的魄力吗?
第六,灭掉商朝之后,周武王把运输粮草辎重的牛群放养到桃林北面,又一次向天下人保证,天下再也不会有战事纷争了。刘邦有做到这点的魄力吗?
第七,如今,各国游士远离了家人亲戚,抛弃了祖先的坟墓,离开了昔日的老友,跟着刘邦四处作战。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牺牲,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拥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封地。
如果刘邦复立了六国的王族后裔,游士们的希望就破灭了,他们立即就会回到故乡去侍奉复立起来的诸侯王,守护祖先的坟墓,与家人、老友一起过日子,他们就不会再跟随刘邦四处作战了。这样一来,刘邦麾下还有人吗?
第八,如今,楚国的军事实力更加强大,复立后的六国后裔可能还会见风使舵,向项羽俯首称臣。刘邦怎样去依靠六国的力量呢?
刘邦听得心惊肉跳,脸色由白转青,气得把口中的食物都吐了出来。他对郦食其破口大骂,说他是书呆子,差点坏了自己的大事。就这样,郦食其的计策刚刚开始实施就流产了,他依照刘邦的命令,把刻好的印玺销毁一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邦何其幸运,避免了一场致命的政治错误。要是张良晚回来一天,造成的损失恐怕就难以挽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