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结
一、工作方面:
1.第一次购买法律专业课件,认真听并落实。
本周开始有心思真正思考工作上如何落地拓展和精进专业,购买了同行在婚姻家事领域做得好的课件,听着她走心又实在的营销和当事人沟通的分享,内心不禁感叹:这么多年,我都干嘛去了?
我把自己关在一个狭窄幽暗的空间里,不让自己出去,外面的信息也进不来,就是这样逼死自己,直到自己疲软得缺氧。
我开始参照她的思路来梳理自己的工作方向,无论如何,专业上的写作要开始动起来,在一个平台深耕下去。不管质量如何、不管结果如何,先让自己沉淀下来写起来。短视频在写作的基础上,顺便做就行。
2.书籍:《底层思维》&《原则》
《底层思维》中两点重要启发:
(1)认知“系统”:就像看到的钟表,我们一般只能看到表盘的时、分、钞针的呈现,而更进一层,是要穿透表面,到达表盘背后的实质,看见这些要素之间是如何连接、如何产生关系才是系统的核心。系统即: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于变革与自我变革:一般人改原则,二般人改流程,三般人改变系统——变革要素之间的关系,才是真正的高手。(eg:和尚分粥的故事)
我看见自己对于认知系统、认知底层有着很深的渴望。想要洞悉本质,找到自己的安全感,实现弯道超车。
(2)时间颗粒: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中国首富王健林的时间颗粒是15分钟,即一般每15分钟为一项日程安排;早上出发首尔,晚上七点看到他稳稳地坐在办公室。有一次,在节目的采访中,有个节目主持人迟到3分钟,王健林直接走了。后来主持人说王健人太不人性,就迟到了3分钟,至于吗?至于,因为你们的时间颗粒不同,主持人的时间颗粒也是30分钟,但王健林的是15分钟。在商业的世界里,守时,尊重他人的时间颗粒,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是3分钟,有一次到中国总部见高层,从电梯到办公室需要多久,到与高层握手、签名,都精确到分秒。
而有的人时间颗粒是1小时、半天或一天,时间颗粒的精细化程度也决定了一个人职业化、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人时间颗粒的精细化越高,对工作的专注度、要事第一、效率的要求就越高。
有人说,这样压缩成颗粒的工作强度,生活还有什么意义?真正的强者,已经将工作本身变成了“玩”,乐在其中、享受其中,这已经内化成了他的习惯。
习惯不会让人难受,只有养成习惯的过程才会让人痛苦。这也是老师说的:火箭在发射的过程会用70%左右的燃料,更新启动的过程最为不易也不适。
《原则》一书中的重要启发:
关心把事情做正确,不关心正确的答案是否来源于我。这是一份放下自我的傲慢心、放下自己的面子、放下自身的偏见,才有的宽阔与完整,也是对差异欣赏和接纳的态度。
二、个人体验方面
情绪翻动最厉害的是早上送孩子上学。
8:10上学,我自然醒是在7:50,如果按照我的速度,穿衣、刷牙、穿鞋、背书包、下楼、学校,完全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
可是,我遇到的是孩子。首先是他对抗上学,不肯上学,直接赖床,不肯起床,好不容易起床又不肯刷牙,迟到错过了学校早餐,只能在家给他做早餐,好不容易吃完,到穿鞋下楼学校门口已经是9:20分。
这个过程,我内在升起翻江倒海的愤怒与无助。
首先是自我攻击:你明明知道孩子不可能像执行命令的机器人,肯定需要有更多的缓冲时间和空间,你把时间卡得那么死,都怪你,都是你自己偷懒,不肯早起,才造成的后果。这不怪娃,你就搞死自己吧。
向外攻击:都是你这个娃,都是你赖散拖沓,都是你跟不上节奏,才迟到,显得我这个母亲不称职、不够格。都是你让我这么丢人,这么不堪。工作上不行,带娃也不行,什么都不行。我今天要把你弯得整成直的。
我整个人的身体紧绷得像一支拉满弦的弓,就像好要征战千里的士兵,谁在这个时候撞上我的枪口,死无葬身之地。
我的身体左肋骨下方也跟着明显的疼痛,这一股拼了命要捍卫要争取的劲儿,就一个声音:我不能输,我不能掉队,我不能落后,我不能成为废渣!
是的,我所有的能量都在对抗:我是废渣!
这种全身瘫软、无力动弹的状态太可怕了,就好像无论谁上来,都可以给脚自己两脚,踩得稀巴烂。我害怕被人踩在脚底下,失去尊严不能动弹。于是我强撑誓死捍卫自己不能倒下,不能落后,这成了我唯一的选择!
我记不起曾被谁这样恶狠狠地踩在地上,失去尊严一动不能动。直觉地影像里, 这个人应该是我妈。那种嫌弃我到死、红了眼的恨,都注入了她的脚上,落在了我的身上。在这一刻,我没有了尊严、没有了生存的基础。自己的母亲,尚且这么嫌弃和愤恨自己,我还有什么理由自处?还有何生存之地?
心疼这个孩子所承受的一切,才懂得她一直捍卫的不能倒下的是什么,才理解她强硬的背景下内心的荒漠,才看见她一直不敢触碰面对的底层是什么。
俯下身,温柔地抱起她,用无声的言语告诉她:你所害怕的、所捍卫的,我都懂。我陪着你!
终于,有人在了;终于,有人真的那么懂得!终于,我等到这份无条件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