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句话,企业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尽量少用人。尽量少人化。
读了这句话,有种电击的感觉。
因为我目前正在经历,这句话的困扰。
在一家公司做管理,之前公司效益非常的好。
因为政策变动,最近效益急转直下,几乎快入不敷出。
经常接到老板打电话过来让裁员。
被列入裁员名单的同事要一个一个的去谈。
去谈的时候,其实是面临着3个困难的。
1.因为效益不好,为了尽可能的少裁员,已经给员工进行了降薪,连续几个月的降薪,其实员工已经拿不到多少工资了,公司撑了几个月,也没钱了,他们拿到的赔偿非常的有限,谈起来比较难。
2.一些在公司做了很多年的员工,几乎想要干到退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其实他们是能干到退休的,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发生的那么突然,他们对公司的情感,很难割舍。
3.压力大负担重的员工,本来有个工作可以维持,但是一旦裁员,他们可能面临下一份工作没找到前的空档期,吃饭都是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难处,在和员工交谈的过程中,是真的感受到了大家的无奈。
其中有一个员工,我跟她谈了2个小时,走的时候,声泪俱下,那眼泪是为了熟悉而难以割舍的同事和为付出努力最终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的不甘,我特别能理解她的感受。
中层管理者就像一个夹心饼干一样,上面是跟了好多年给自己饭吃的老板,下面是跟着自己很多年,尽心尽力工作的员工,不管怎么做心里都不好受。
公司前几年,效益比较好的时候,大家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非常的不错。员工的幸福指数很高,在没有跌落之前的那个月,还宣布了全员涨工资,可不曾想,事情发生的太突然。
疫情之下,大家对于裁员充满了无奈和恐惧,但是没办法,企业活不下去了,只能选择舍弃。
所以看到这句,企业要少人化,真的让我心中一惊,转而人间清醒。
一般的公司,都是业务少的时候,人少,一旦业务做大了,就会迅速的招人,迅速扩张,这有一个好处是,所有人都能快速成长。
但是也会遇到,公司不行的时候,就需要迅速裁员。
上次听到一个老师讲课,讲一家公司,正遇到风口,拿到了资本投资,迅速的扩张,在几个月内,迅速的招了几千人,然后还跟老师炫耀自己的成果。
老师跟他说,你这么扩张,是要死掉的。
突然招那么多人,是没有能力承接的。
后来那家公司真的倒闭了。
当时听这个老师讲的时候,我还没感觉。
但是今天结合这句话仔细想想,是有道理的。
在国内很多公司都想做大,做强,这也是人之常情。
上次在跟几个朋友讨论,一家卖煎饼果子的小店,就有他们一家分公司的利润高,当时,我们还玩笑说,我们也可以去卖烧饼。
卖煎饼果子,人员少,店铺小、租金低。
小规模运作,但是如果一个分公司,想把业务开展,最少需要10个人,办公室大,租金高,人员成本更高,一般分公司,接的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所以利润也相对较低。
如果按照,少人化的方案来走的话。
其实很多公司是不需要那么多人的。
比如某个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可以给外包公司去做,比如,本来需要自己招10个人来做,但是直接包给外包公司,然后找一个人对接就可以了,而且外包公司相对来说,比自己摸索更专业一些。
如果公司业绩不好了,或者这个业务没有了,中止合作就可以了。
但是很多公司就没想明白这个道理。
比如我们公司,花了几百万,组建了一个团队,结果,干了2年,没有做成,如果把这件事儿交给外包公司来做,其实可以省下来一大笔钱,他们做的并不比自己做差。
把省下来的钱,提升一下员工福利。
这样员工高兴了,工作做的也更好了。
在遇到各种危机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大规模的去裁员。
我今天在想,如果是我自己做一家公司,我能不能做到,在业务规模上来的时候,不招人,或者少招人。
想了很长时间,我觉得我是做不到的,因为自尊心和虚荣心在作祟,大家都想做一个大企业家,大老板。
我之前有一个老板,当时公司有4000人,做企文化培训的时候,他跟我们说,一定要做一个小而壮的公司,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不做老大,我们的小,就是定个位细分,我们的壮,是把业务和服务做好,不去盲目扩张,要做一个小巧玲珑的小胖子,说我们不融资,不上市,不去攀比。
结果,没过5年,那个在千人培训会上侃侃而谈的老板,就忘记了他给我们的诺言,疯狂融资,后来业务拓展失败了,被一家知名的企业收购了。
人人都想做大老板,真正想明白小而美和小而壮,其实是需要修行的。
我以后也想自己创业,经过今天的思考之后,我觉得,是要重新刷新一下自己格局、见识和远见了。
小公司没什么不好,不管公司大小,让员工过的幸福,让客户觉得满意才是最好的公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