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拼多多电商扶贫3.0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拼多多电商扶贫3.0

作者: 观其远见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16:12 被阅读0次

    改变乡村,尤其是改变乡村的精神面貌和收入状况,这是许多人都很非常关心的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乡村都是地广人多,与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乡村发展好了,城市发展更好,乡村发展不好,城市发展也会遇到相应问题。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就1920-1930年那会,中国曾有掀起过一起规模大、时间长、波及广的乡村建设运动,当时,全国出现了数百个乡村建设团体和机构,出现了一大批乡村建设的杰出人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之为乡村建设三杰的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

    教育是晏阳初和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主线。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普遍存在“愚、贫、弱、私”四大病害。他提出要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连环教育的三种方式,实施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以此达到政治、经济、文化、自卫、卫生、礼俗“六大建设”。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方案是,把乡村组织起来,建立乡农学校作为政教合一的机关,向农民进行安分守法的伦理道德教育,达到社会安定的目的;组织乡村自卫团体,以维护治安;在经济上组织农村合作社,以谋取乡村的发达。

    相比之下,作为实业家的卢作孚,方法就接地气多了:修建铁路、治理河滩、疏浚河道、开发矿业、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建设电站、开通邮电、建立农场、发展贸易、组织科技服务等等。

    抗战时期,位于重庆的北碚被称为“陪都的陪都”,卢作孚注意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如北碚的煤炭资源异常丰富,但矿区皆在深山老林之中,运输全靠肩挑背扛,效率极低。卢作孚招集各矿业主,以招股办法筹集资金,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使日运量由200吨迅速提高到2000吨,煤矿得到大发展,成为抗战时期碚都的主要燃料供应基地,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卢作孚以交通运输为龙头的模式进行乡村建设,使北碚在短短的20年间,就从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雏型”的城市。

    按照目前的话来说,乡村建设也是有优先级的,首先得让人收入提高了,其次才能改变精神面貌。如果顺序颠倒,往往事倍功半。

    到了今天,乡村也依旧需要建设,方法也各有各的版本。

    到了今天,乡村民众也依然存在,活法则是各凭所长吧。

    一种是鲤鱼跃农门,读书-就业-变成城里人,许多的乡村的孩子,按照这个路径在斩断自己与乡村的联系,但这毕竟是少之又少,更多还是像候鸟一样迁徙,往返与城市于乡村之间,在城市谋生打拼,又无法割舍乡村,“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就是这一批人的真实写照。

    一种是塘里的泥鳅,翻不了大浪,活得也还滋润,说到底,这群留在乡村的人精明务实,不管是在家务农还是小本创业,他们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目标,经营起来都有条不紊,开个小卖部,办个养鸡场,可能赚不了那么多,倒也其乐融融,但是加诸于他们的身上的天然束缚也非常多,就像海尔之后,再也没有这样一飞冲天的乡镇企业了。

    剩下的绝大多数乡村民众,就跟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农民一样,他们许多都有着善良、勤劳等与生俱来的品质,与此同时又有着挥之不去的短视、自私等特点,作为一个族群整体,千百年来,性格特点一直没变,也就是晏阳初先生所说的中国农民普遍存在“愚、贫、弱、私”四大病害,但是他们也想过上富裕体面的生活,也想自己的孩子读上大学,这也是他们奋斗的动力。

    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首先就是一把巨大而锋利的城乡剪刀差:一斤大蒜,从田间直达消费者餐桌,要过五关斩六将,经历层层关卡,在传统零售批发中,这斤蒜要经历农民-贩子-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消费者,足足五六个环节,每层加价30%以上。于是,在地头1元/斤的大蒜,到超市变成了8元/斤。中间的7元,支付给了这条漫长交易链,农民所获无几,而且还要承担诸如出现“猪周期、蒜你狠、向前葱”等周期陷阱,稍有不慎,就会中招。

    时代毕竟是在往前发展,电商的出现即是一例,C2C的购物模式很大程度可以压缩流通环节,让大蒜从田间直达消费者餐桌时,消费者赚优惠,农户赚实惠。不过,这是比较理想的假设,许多的农产品存在时节性,对物流有很强的要求,而且但凡开过网店的想必都很清楚,在网店所砸下的推广营销费用,比线下做广告的费用肯定低不了。

    更何况,还有一个天然的难以逾越的门槛,要懂网上开店,要懂营销包装,这对农户来说太难了,至少在他触网之初,一般是不可能具备这种能力,青壮年都进城务工,网店这块市场如果没有政策优势,政府支持,这个版块根本做不动。除非等个别品牌做大了,真正有利益可图了,才有专门的人来运营

    但是,新电商拼多多的闯入,打破了原有的体系。依靠C2B模式,拼多多实现田间直发餐桌,降低了中间流通成本,也在最短的流程中保证货品的新鲜。拼多多新电商模式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能聚集起巨大流量,形成“消费者—农户”的多对多匹配。大量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品种的小农产区,能迅速精准匹配到前端不同喜好的消费者,变大范围、小规模、分散化的小农经济为个性化优势。这种大规模的多对多匹配,也必然带动中国农业生产、流通体系的改变。

    换句话来说即是,传统电商沿用网店扶贫,农货只能等待被动搜索,既起不到多少效果,还让大量投入变成沉没成本。拼多多模式则通过边逛边买的购物场景,将更多贫困地区的农货主动呈现,并带动3亿用户接力,帮助农货订单实现裂变式增长。人际网络元素的加入,为购物增添了更多玩法和乐趣,也让买卖双方的门槛都随之降低,“拼单分享”的模式让消费者从“简单的买买买”,过渡到“有趣的拼拼拼”。在拼多多上爆红的干果品牌康梦,就是依托消费数据,迅速抓住市场空缺后崛起的。

    而且,在拼多多看来,解决农货滞销的“应激式扶贫”并非长久之计, 最根本的还是要帮助更多的小农,闯出品牌、提升溢价。在拼多多模式的扶持下,已经有不少品牌雏形初现:浙江80后小伙江平创办的“果小鲜”,3个月带动村民卖出5000万元销售额;陕西90后小伙刘宇的“聚果生鲜”,一周内卖掉1.5万斤“郑爷爷的梨”。

    可以说,拼多多在一边解决全国各地农货滞销,也在一边扶持新农人闯出品牌,实现了应急扶贫与长效造血的融合发展。拼多多与其他电商平台还有一点不同不得不提,拼多多一开始起家就是依靠水果,因为平台能够短时间聚集起巨大的量,无论东家还是西家的橙子,一下子都能够拼光,果园主因此可以让果子在树上自然成熟后再摘下来。

    英特尔原中国首席企业责任官杨钟仁曾说过一段话,英特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1.0版的“授人以鱼”,然后是2.0版的“授人以渔”,现在是3.0版,即要与各界伙伴跨界合作,共同“营造渔场”,称其为“CSR3.0”(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即企业社会责任)。

    拼多多何尝不是“扶贫3.0”。在供给侧,通过聚集海量订单分拆给产区,精准到贫困户;在需求侧,3亿用户接力分享的社交力量,让农货订单裂变式增长。

    目前,凭借“社交+电商”高度融合的创新业务模式,拼多多仅用了2年多时间,即一跃成为全国第三、上海市最大的电商平台。拼多多目前拥有3亿付费用户、百万商家,年交易额达千亿元。2017年,拼多多全年催生9亿多笔助农订单,帮助农民卖出183万吨农货,直接拉动170.56亿元收入,为126万农民解决收入问题。

    2016年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就与15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完成了对电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今年两会时曾说,“文化扶贫是核心价值观,电商扶贫是翅膀,快车呀!”

    拼多多新电商模式,有望为中国乡村经济的提升,提供了一种的新的思路。被称之为乡村建设三杰的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三位老先生,若是看到今天这一幕,亦应会点头赞许吧。(文/陆知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拼多多电商扶贫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ub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