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本经济学

第一本经济学

作者: 北冥Master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23:23 被阅读0次

    端午假期把这本基础经济学经典之作通读了一遍。这本书是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角度来解读经济学基础原理。
    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了解这些基础原理和研究方法都是非常有益处的:不能让你马上发财,但是可以学习和掌握一种研究方法,很大程序上可以杜绝被人忽悠。

    作者:罗伯特·墨菲 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
    译者:程晔

    一 基础

    1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稀缺:

    人的欲望超过能满足欲望的可用资源。稀缺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从而需要人们进行交换。

    取舍:

    由稀缺导致的不尽如人意的现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学习经济学的好处:
    • 任何经济的运转都有着潜在的原理或“定律”。
    • 只有具备健全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
    • 经济学知识本身并不能保证你富裕,但如果你忽视,你将很难摆脱贫穷。
    • 在生活中很多重要的关键时刻,都需要健全的经济学知识来帮你做决定。不是人人都得成为经济学家,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得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 经济学不仅有内在的魅力和在生活中需要的实用性,而且还是当代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正遭受政府的极力干预。为了保护我们的社会,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必须传授给足够多的人。
    • 为了防范政府无视经济规律,推行破坏性政策造成的危害,每个公民都应该掌握基础经济学。
    2 如何发现经济学原理
    • 公理:一个演绎系统的初始命题或基础。例如,几何学教科书中,亮点之间构造直线的方法是公理。公理是无需证明的,它被认定为真,以证明其他那些更加深奥的命题。
    • 逻辑演绎:一种从一个或多个公理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的论证方法。
    • 预算赤字:政府的开支超过税收与其他收入的那部分,它必须通过借债来支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个受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影响而形成的学术派别,它认为可以通过政府的预算赤字来摆脱经济萧条并恢复充分就业。
    • 奥地利经济学派:一个受卡尔·门格尔,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家的影响而形成的学术派别,它认为萧条是政府干预经济造成的,并建议在萧条期间减税并减少政府开支来帮助恢复经济。
    如何发现经济学原理:
    • 有目的的行动:在意识理性的指引下进行的活动,具有目的的行为。
      经济学总是至少牵涉到一个人的意识,这意味着个人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将采取手段来改变物质世界,以达到这些目的。
    • 为了理解经济理论,我们必须区分有目的的行动与无意识的行为。经济学的法则只适用于前者,而不适用于后者。
    • 有目的的行动是指人为了达到目的而实施的行动,无意识的行为是指在物理世界中,由“纯粹的自然”造成的运动,无意识的行为并不涉及人的意图。
    • 经济学原理并不限于“完全理性的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真实的人,他们每天都在真实世界里自主交易。
    • “人拥有自主意识,并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本书将要推导的经济学原理全部基于这一事实的逻辑蕴涵。
      换句话说,一旦社会科学家决定承认这一“理论”——人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正如你我亲身体验的自我意识,那么就能根据此“理论”自发推导出其他知识。
    • 如何发现经济学原理?不必参考物理学与化学,用几何学的模式更恰当。在标准的欧几里得几何学里,我们从一些足够合理的定义与前提开始。例如,我们首先定义什么是点与线,然后解释两条线相交构成了角,等等。一旦我们手里有了这些初始的定义与前提,就可以利用它们来构建“定理”。意思是,由初始的定义与假设条件出发,通过逻辑演绎的推导,以此证明为正确的结论。
    • 尽管结果是由初始定义和前提经过逻辑推导而来的,推导出的命题仍然包含关于真实世界的真实而有用的信息。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在“科学的”,能够提供“真实世界信息的”研究领域里,命题必须至少在原理上能被实验和策略所推翻(实证主义哲学观)。几何学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但几何学的实用性却是众所周知的。
      本书中的经济学原理与法则也与几何学一样,不必依靠实践来检验命题是否成立。因为任何显而易见的证伪仅仅意味着,检验时缺少证明需要的条件而已。尽管如此,你将发现,通过审慎的自省和逻辑推理获得的这种“不切实际的知识”,确实能让你理解真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
      一旦掌握了本书(无需检验)的逻辑演绎,你的经济学之旅将获得最好的指引,并得到最好的结果。
    3 由行动推导出的经济学概念
    偏好:

    个人的目的或欲望。经济学家把个人的行动解释成试图满足自己的偏好。

    物品:

    因为能帮助人满足偏好,而被人认为有价值的稀缺物体。

    服务:

    人所实施的一项能满足他人偏好的,有价值的任务。服务是人的劳动力创造的“物品”。

    效用:

    用来描述从一件物品或者服务中获得的价值。
    经济学教材书中普遍使用的术语,用来描述人从一件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价值。

    • 经济学是系统地研究交换活动的科学。本书讨论的“交换”无疑是有目的的行动。
    • 关于人类行动,首先被认识到的真理是,行动只能由个人“实施者”来完成。只有个人具有目的,并能付诸行动以达到目的。并不存在所谓“团队”,“集体” 或者 “国家”的目的和行动,因其不能由三教九流的人各自行动产生。“社会”和“团体”不能独立于成员的个人行动而存在。
      因此,“政府行动”的说法无非是一种隐喻,事实是,一些人与另一些人确定了关系,并被他们自己和其余的人认可为以“政府的”方式在行动。
      当我们说起他人有目的的或意图明确的行动时,无疑在暗示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或愿望,认为世界应该呈现出何种面貌。
      在经济学中,我们用“偏好”一词来描述这些感受,因为人们偏好世界所呈现的一种状态甚于另一种状态,所以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采取行动。
    • 因为偏好与具体的个人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说偏好是主观的。
      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采取有目的的行动,人与人的欲望并不一定相同。经济学家必须认识到偏好的主观性,才能对交换进行解释。
      因为偏好与人的交换联系在一起,所以偏好揭示出的,只能是目标的高低排序。
    • 为了理解和描述交换,我们需要假定人们会对目的和目标进行排序。人们采取行动来满足他们最重要的偏好,或者达到他们的最高目标。
    • 一旦我们认定某件事是有目的的行动,即可进一步进行逻辑演绎。例如,每一个行动都必定有实施者---有意识的人。尽管人们能够和别人一起行动,但具体行动只能由个人实施。
    • 我们用人的偏好来解释行动——人通过行动来达到的目的。
    4 鲁滨逊·克鲁索经济学
    劳动力:

    人的身体对生产过程做出的贡献。
    要让一样东西(object)成为物品(goods),必须有人对它的计划和使用。

    物品:

    因为能帮助人满足偏好,而被人认为有价值的稀缺物体。

    服务:

    人所实施的一项能满足他人偏好的,有价值的任务。服务是人的劳动力创造的“物品”。人们利用物品或服务来满足偏好。

    消费品:

    有一些稀缺的物体可以直接帮助达到目的,比如水果。

    生产品:

    有一些有用的物体,并不直接有用,而是间接有用的——它们能帮助获得更多的消费品。比如一个棍子可以用来打落树上的椰子。生产品也叫生产要素,生产资料。

    土地/自然资源:

    由大自然赐予的生产品通常称为土地和自然资源。

    休闲:

    人不去从事劳动,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和时间来直接满足偏好,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消费品。
    把体力劳动用于满足间接的目的时,他是在从事劳动生产。另一方面,如果运用自己的双手,大脑等等来获得直接的满足,经济学家称之“休闲”。

    资本品:

    人创造的,不能直接由大自然赐予的生产品。
    资本品是由人创造的生产要素。任何一件资本品都是由至少一件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结合生产出来的。多数资本品的生产也要借助于其他已有的资本品。
    人类历史上生产的第一样资本品,一定是某人利用自己的劳动力把一些原始的自然资源变成了生产要素。

    收入:

    人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新增消费品与服务的产出。

    储蓄:

    如果人的消费量少于其全部收入,即产生储蓄。

    投资:

    当生产要素用于生产未来的收入,而不用于生产当前消费时,即产生投资。

    生产率:

    一件生产要素在一段时间内的产量,通常特指劳动力。

    均衡:

    当所有的动荡与变化都平息后得到的稳定状态。

    折旧:

    资本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和耗尽。

    边际效用:

    一个新增单位的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主观满足。

    收益:

    由一项行动方案带来的主观满足。

    机会成本:

    因为一项行动所舍弃的次优收益。

    预期:

    人对未来的预测,其中包含着人对“世界运作的方式”的理解,并以此来引导当前的行动。

    物品按单位估价:

    经济理论史上最重大的一个突破,是认识到人们评估物品的价值,不是按照物品的整个类别,而是按照物品的单位来进行。用经济术语来说,人们对物品的估价基于边际效用。

    • 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用途最多的生产品,是人的劳动。
      劳动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每一个生产过程都必不可少的生产品。
    • 人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把时间和其他资源投入到现在还是未来。通过储蓄与投资,人们牺牲当前的满足,却能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满足。
    • 只要主观收益超过成本,人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忙于一项行动。

    二 市场经济

    5 私有财产权制度
    资本主义:

    一种依赖私有财产与自由企业的经济体系,没有任何个人或集团能控制整个系统。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的市场运行方式。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发交换行为的总和。

    • 社会需要制度来制定规则和程序,以避免对稀缺资源的争执,让人们和平地交流互动。
    • 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是私有财产权。
    6 直接交换与易物价格
    货币:

    经济体中的每个人都接受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作为交换对象的一方,在每一笔交易中都不可或缺。

    直接交换/以物易物:

    当人们交换对自己直接有用的物品时,所发生的交易。

    价格:

    交换的条款,意味着付出多少单位的某物品,以换回1单位的另一物品。

    贸易收益:

    通过互相交换财产,双方都获得(主观)收益的一种情况。

    均衡位置:

    交易不再带来贸易收益的稳定局面。

    非均衡:

    一种不稳定的状况,其中至少仍有两个人能从继续交易中受益。

    • 人们彼此交换,因为期望通过交换获得收益。
    • 只要交换是自愿和诚实的,双方都预期从交换中获益。交换带来了双赢的结果。
    • 如果经济学家知悉潜在交易者的偏好排序,就可以描述他们将怎样选定交易条款。
    7 间接交换与货币出现
    间接交换:

    当至少有一个交易者换回的物品不是为了自己直接使用,而是打算日后换点别的东西时,所发生的交易。

    货币:

    经济体中的每个人都接受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作为交换对象的一方,在每一笔交易中都不可或缺。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货币是一种被广泛
    接受的交换媒介。

    • 尽管直接交换提供双赢交易的机会,但交易者需要找到一个拥有自己想要东西的人,并且对方也愿意接受自己出让的商品,这就带来了局限。
      这种限制将使人们很难从事专门的职业:想吃肉的牙医必须找到一个牙痛的屠夫。
    • 间接交换扩大了互惠贸易的机会,让更复杂的商品重组称为可能,使得每个参与者获益。间接交换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使用,货币让人们更容易计划交易活动。
    • 货币不是某个人发明的。人们通过间接交换来改善交易局面的行动自发地产生了货币——几乎是“意外”的结果。
    8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劳动分工/专业化:

    每个人只进行一项或几项工作,然后通过交易来获得别人生产的东西。

    劳动生产率: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工人能够生产的产出数量。

    规模经济:

    产出的增加比例超过相应投入增加的一种情况。例如,如果投入量增加1倍导致3倍的产出,那么就带来规模经济。

    绝对优势:

    一个人在执行一项任务时,每小时的产出数量超过别人的优势。

    比较优势:

    一个人拥有优势的所有任务中,一项具备最多优势的任务,称为具备比较优势。

    • 货币的优势之一是可以让人们专门从事不同的职业。
    • 劳动分工(专业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当一些人专心种粮食,其他人专心建房子,另一些人则专注于治疗疾病等时,总产出将大增。
    • 即使有的人每一项生产率都拔尖,他仍然可以通过与生产率较低的人交易而受益。此时,双方应着重于那些具有相对优势即比较优势的领域,并相互交易彼此的产出。
    9 企业家精神与竞争
    竞争:

    企业家之间的竞赛状态。大家都能平等地竞顾工人,竞购物资,用以生产商品和服务,并销售给共同的顾客。

    边际生产率:

    多雇佣一个工人所增加的总收入。

    企业家:

    在市场经济中,雇佣工人并购买资源以生产商品或服务的人。

    总收入:

    在一段时期内,顾客为购买企业家的产出所支付的货币数量。

    开支:

    在一段时期内,企业家因购买劳动力,原材料和其他要素投入所话费的货币数量。

    货币利润:

    总收入超出开支的金额。

    货币亏损:

    开支超出总收入的金额。

    企业家的贡献:

    成功的企业家以及创业者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会纠结于过去和当前,而是根据自己对未来的洞见处理事务。他和别人一样看到过去和当前,但却以独到的眼光去判断未来。

    •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驱动力。他们雇佣工人,购买资源,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出售给消费者。
    • 竞争促使企业家生产顾客喜爱的商品和服务,并在质量满足顾客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压低要价。
    • 竞争同时也促进企业家按照工人为企业贡献的全额价值付薪水。如果支付的薪水过低,那么其他想多赚钱的雇主将以更高的薪水挖走工人。
    10 收入,储蓄与投资
    个人收入:

    在一定的时期内,个人通过出售劳动力和个人资产(如股票)所获得的,能够用于消费的总金额。

    企业收入:

    总收入减去开支。

    储蓄:

    收入多余消费支出的差额。

    举债:

    消费支出多余收入的差额。

    投资:

    为了增加未来的收入所花掉的储蓄。

    利息:

    在一段时间内,把储蓄借给别人所赚得的收入。利息通常用本金(借款的原始金额)每年赚得的百分比来表示。

    • 利息的存在,使得个人可以通过储蓄和投资来增加未来的收入。今日的勤俭节约,能获得更多未来的消费。
    11 供给与需求
    需求:

    在某产品或服务的各种假定价格下,每个价格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定律:

    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降低某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将导致消费者购买更多的数量,而提高价格将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数量。

    需求曲线:

    对需求关系的图形化说明,纵坐标代表价格,横坐标代表数量。一般需求曲线画成光滑的曲线或直线。

    供给:

    在某产品或服务的各种假定价格下,每个价格与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定律:

    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提高某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将导致生产者出售更多的数量,而降低价格将减少生产者出售的数量。

    供给曲线:

    对供给关系的图形化说明,纵坐标代表价格,横坐标代表数量。一般供给曲线被画成光滑的曲线或直线。

    过剩/供大于求:

    当实际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时产生的一种情况,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想卖的数量超过消费者想购买的数量。

    短缺/供不应求:

    当实际价格低于市场出清价格时产生的一种情况,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想购买的数量超过生产者想卖的数量。

    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

    生产者想出售的数量正好等于消费者想购买的数量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想要出售的数量和消费者想要购买的数量。

    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的,生产者减少在每个可能的价格下的出售数量的一种情况。这种变化会导致整条供给曲线左移。类似的,当变化使得生产者增加在每个可能的价格下的出售数量时,将导致整条供给曲线右移。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的,消费者减少在每个可能的价格下的购买数量的一种情况。这种变化会导致整条需求曲线左移。

    替代品:

    对消费者来说,用途类似的商品或服务。

    互补品:

    消费者放在一起使用的商品或服务。

    • 经济学家用供给和需求来解释市场价格,以及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供给与需求并不是“理论”,而仅仅提供一种思维框架,用来理解经济体系中的变化如何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12 利息,信用与债务
    时间偏好:

    人们偏好更早而不是更迟消费的程度,衡量人们对于享乐的急切程度。

    折现:

    单位货币因为未来才能到手而减值的百分比。

    汇率:

    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或一种货币单位与另一种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

    到期日:

    一笔贷款的期限。

    信用交易:

    交易的一方现在出让某物(如货币),而另一方承诺在未来归还。

    债券:

    公司发行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欠条,承诺向持有人还本付息。购买债券的人借钱给公司,希望在未来连本带利收回。

    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

    一种银行不保存全部客户存款的惯例。换句话说,银行的全部客户存储余额高于金库里存放的全部现金。

    信用中介:

    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中介,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

    银行:

    公共的信用中介,银行从形形色色的贷款人手里吸收存款,并放贷给各式各样的借款人。

    信用风险:

    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的可能性。

    按揭:

    一种用于购买房屋或其他不动产的特殊类型贷款。通常用购买的物业作为贷款抵押物。

    违约:

    借款人停止偿还贷款。

    拖欠债务:

    借款人因没有按时还款给银行,结果丧失良好的信誉。

    信用卡:

    一种让借款人购物时,能立即从信用卡公司获得贷款的设备。

    信用记录:

    一个人借款和还款行为的记录。

    信用评分:

    机构根据信用记录给人评出的一个分数,可以帮助潜在的贷款人评估贷款风险的大小。

    信用额度:

    一个人可以从预先批准的资金来源(如信用卡)中借到的最高金额。

    抵押贷款:

    为防范借款人违约,用资产(如房子,汽车等)作为抵押品担保的贷款。对于借款人的好处是,抵押贷款的利率低于同类型的无抵押贷款。

    无抵押贷款:

    没有抵押物担保的贷款。如果借款人违约,贷款人将无计可施。无抵押贷款对借款人的好处是,如果发生违约,其名下的其他资产不会被扣押或“收回”。

    抵押物:

    借款人申请贷款时提供的一项资产。如果借款人违约,贷款人可以占有抵押物作为补偿。

    生产性债务:

    用于投资的债务。理想的情况下,从投资赚取的收入能够支付负债带来的利息支出,这样生产性债务就变得“入能敷出”。

    • 常见的信用交易包括公司发行债券,买房者向银行按揭贷款,以及个人刷信用卡付账等。
    • 某种意义上看,利率是货币间的兑换率---不过,这两种货币分别是“当前的美元”和“未来的美元”。
    • 利率越高,企业经营就越注重快速回报的短期项目。从另一方面看,低利率为企业家进行长周期的生产过程开了“绿灯”。
    13 盈亏计算
    毛利/会计利润:

    总收入中扣除实际开支的那部分。也就是报纸上常报道的,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

    净利润/经济利润:

    毛利扣除资本投入的正常利息回报后剩余的部分。

    经济问题:

    如何分配社会上的稀缺资源(包括劳动力),使得生产出的商品和服务最符合人们的偏好。

    • 利息是把储蓄借给或投资于一个项目的正常回报,即投资项目的普通回报。经济利润是企业家从一个项目上赚取的额外回报,即超出同类项目正常利息回报的那部分。
    • 盈利和亏损帮助指导企业家,如何把稀缺的资源用于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偏好。如果一项经营有利可图,那么这就是一个信号,它表示企业家正在把资源转变成价值更高的商品或服务。而如果企业家赔钱,那就是另一个信号,它表示消费者不愿意让资源继续耗费在亏损的经营项目上。他们宁愿企业家把资源转投其他项目,以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
    • 盈亏计算只能反映经营活动的货币层面。企业家可以因为个人的爱好继续经营“亏损的”业务,这一决定并没有什么“不经济”。但即使如此,盈亏计算反映出别人希望如何使用资源,它让企业家考虑到其他人的偏好,并在了解情况后决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
    14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

    一种特殊类型的市场,买卖双方在股市里交易公司股票。

    公司股票:

    股票代表持有人对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如果有一家公司的总股本为10万股,买了5000股股票的人就拥有公司的5%。

    证券交易所:

    买卖股票的特定地点或场所。最著名的例子是位于华尔街的纽约证券交易所。

    证券公司:

    帮助个人买卖股票的公司。证券公司受客户委托,代表客户执行买卖股票的指令。

    独资:

    由一个人拥有的企业。

    募集资本:

    成长型企业通过出售部分所有权,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过程。

    上市:

    向普通民众开放销售公司股票。而不是局限于公司老板特邀的人。

    成立股份公司:

    把生意转变成公司的形式,使公司的所有权分散到股票上。

    首次公开募股(IPO):

    一家首次决定上市的公司向公众拍卖的股票。

    发行债券:

    通过向投资者出售债券来筹集资金。

    发行股票/发行权益:

    通过向投资者出售股票来筹集资金。

    债务转期:

    借新债还旧债。

    (按揭贷款)再融资:

    房主从银行获得新的按揭贷款(比如降低利率或降低每月还款额),并用于还清现有按揭贷款的情况。

    可赎回债券:

    债券发行人(借款人)有权提前还清的债务类型。

    剩余索取者:

    等到所有债权人都被偿付之后,最后才有权索取公司收入的人,特指股东。

    股息:

    公司拿出一部分净利润,支付给股东。

    举债经营(负债率):

    借钱投资以增加公司潜在的回报。

    破产:

    企业的负债超过资产的情况。

    投机者:

    认为价格将上涨而去购买一项资产(如公司股票)的人,或因预期资产价格将下跌而出售的人。

    利率风险:

    利率上涨导致债券的市场价值降低,因而带给债券持有人的风险。

    卖空:

    向所有者(如股东)借资产,并按当前市价抛出的一种交易类型。卖空者最终必须买回资产并归还原所有者。

    • 股票市场(既包括实体的股票交易所,也包括电脑网络)让买卖双方在一起交易代表公司所有权的股票。股票市场决定谁是公司的实际拥有者,而这些所有者最终为公司的经营负责。
    • 销售债券是公司筹资的方式之一。无论公司经营成功与否,都应该按合同规定还本付息。出售公司股份是公司筹资的另一种方式。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有权按比例拥有公司的收入,不管成败如何,投资者与公司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 股票投机者试图低买高卖(高抛低吸)。成功的投机者修复“定价错误”的股票,因为他们的行动抬高被低估,压低被高估的股票价格。

    三 计划经济

    15 计划经济——理论篇
    指令经济/中央计划经济:

    计划者拥有全部重要资源,并根据统一的中央计划指使劳动力的一种制度安排。

    计算问题:

    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提出,反对计划经济的理由。米塞斯指出,由于计划经济的计划者缺乏资源的市场价格,他们无法确定一个特定的项目消耗的资源是否多于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
    即使计划者们都如天使一般无私,他们也无法知道是否有效地利用了稀缺资源,有没有为公民提供最好的服务。

    • 纯粹计划经济的设想是由计划者拥有全部资源,并通过统一的中央经济计划指挥全部工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将比无组织,“无政府”的市场经济更加有效和公平。
    • 计划经济被激励问题困扰,因为当个人的回报不与自己的表现挂钩时,很多人都不太可能会努力工作。如果施行“各尽其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总产出可能急剧萎缩。
    • 计划经济也被计算问题折磨。因为生产计划中缺乏了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市场价格,计划经济的计划者将无从得知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也许把资源转用于其他项目,能生产出国民更喜欢的商品或服务,但计划者无法获得足够的反馈来指导决策。
    16 计划经济——历史篇
    • 历史证据不能证实或者证伪经济学法则。尽管我们推过完美的推理,已经发展出一套精确的经济学法则和原理,但在实践中,若算上推理过程中忽略的其他因素,经济学法则的影响力可能微乎其微。因此,观察真实世界的案例是有益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对理论的评价。
    • 比较一些起点相当类似的地区---比如东柏林和西柏林,朝鲜和韩国---当其中一边实行纯粹的计划经济之后,两边的生活水平差距急剧扩大。
    •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或规律是用趋势来描述的;在讨论某一变化将如何影响经济的时候,我们必须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四 干预主义:混合经济

    17 价格管制
    干预主义:

    混合经济的理念,即政府严重干预资本主义制度,管制个人怎样使用私有财产。

    价格管制:

    一种由政府规定合法价格范围,并惩罚不按规定交易的商品或服务的政策。

    最高限价:

    价格管制的一种,针对某一商品或服务设定最高价格水平。

    租金管制:

    为公寓租金设定的最高限价。

    贫民窟恶房东:

    给不维修公寓并普遍不讲道德的一类房东起的绰号。

    最低限价:

    价格管制的一种,针对某一商品或服务设定最低价格水平。

    最低工资:

    为工人薪资设定的价格下限。

    价格支持:

    政府维持最低价格政策的一种手段。不是威胁出价太低的买家,而是由政府直接出手购买那些市场价格即将跌破价格下限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支持的影响不同于最低限价)。

    失业:

    劳动力市场过剩或供大于求的情况。一些工人即使工资要求和工作表现与现有工作的人一样,却找不到工作。

    • 干预主义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它允许个人保留多数资源的所有权,但由政府来管制人们怎样使用“自己的”财产。
    • 最高限价导致短缺,长期供给下降,非价格配给和质量下降。最低限价导致过剩,长期需求下降,非价格竞争以及买方提供的非货币条件恶化。
    • 供给-需求曲线有效地说明了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导致的短缺和过剩。
    18 销售税与所得税
    征税:

    政府剥夺私人的一部分收入或其他资产的过程。

    预算赤字:

    政府的开支超出征税收入的那部分。赤字是政府在一定期限内,为应付开支而必须借贷的金额。

    通货膨胀:

    创造更多货币,抬高价格。

    黑市:

    违反政府管制的非法交易系统。

    销售税:

    向销售商品或服务时征收的一种税。销售税通常按税前价格低百分比征收。

    家长作风:

    认为有些人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因而否决他们的愿望。

    所得税:

    对个人或企业的收入征收的一种税。通常按税前收入的百分比征收。

    累进所得税:

    一种税率随着收入等级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种所得税。

    所得税等级:

    不同所得税率的起征和截止范围。

    税前抵扣:

    税法中的条款,允许特定的开支(如医疗费用或购买节能设备的开支)从个人的应税所得中扣除。

    应税所得:

    应按所得税等级条例正式征税的实际收入。应税所得是由最初的收入扣除全部抵扣额,并作一些调整后得出。

    • 无论如何筹钱,政府开支一定会从私营部门决定的项目中抽走物质资源,并投入到政治程序选择的项目中。
    • 政府为开支筹钱的典型方式是征税,借债和通货膨胀。
    • 比起自由市场的结果,一切税收都会扭曲经济。
      在非统一销售税率下,将有利于一些商品而不利于另一些商品。即使实施统一的销售税,也会降低工作的报酬,人为地鼓励人们更多的休闲。
      所得税更是对工作的直接惩罚,它人为地鼓励人们选择具有非货币化优势的职位。
    19 关税与配额
    重商主义:

    一种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经济学说,它认为积累货币是一个国家通往繁荣的途径。

    出口:

    一个国家的国民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或服务。

    进口:

    一个国家的国民向外国人购买的商品或服务。

    贸易顺差:

    用货币来衡量的,出口超过进口的数额。

    贸易逆差:

    用货币来衡量的,进口超过出口的数额。

    零和游戏:

    一个人(或国家)的收益即另一个人(或国家)的损失的情况。在零和游戏中,互利双赢的结果是不可能的,有赢就有输。

    自由贸易:

    各国政府不对商品或服务的跨国流动施加人为限制的一种环境。

    贸易保护主义:

    一种试图利用政府的贸易管制来帮助本国工人的思想。其基本原理是,政府通过限制外国进口来鼓励消费者“购买国货”,并为国内工人提供就业。

    关税:

    对外国进口货物征收的税。

    进口配额:

    政府允许一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最大进口限额。

    • 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思想,它认为积累货币是一个国家通往繁荣的途径。重商主义为了将货币留在国内,极力鼓励出口并限制进口,来为国内产业提供就业。
    • 国际自由贸易的论证仅仅是自由市场一般原理的应用。只有更多选择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收益。自由贸易并不强迫人们购买进口商品,它仅仅消除了进口的障碍。
      人人从事专门的职业,并相互交换剩余产品,这再合理不过。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世界不同的地区,它们应该分工从事专门的生产活动,并彼此交换多余的产出。
    • 关税和配额是政府对外国进口商品采用的人为限制措施。与支持者对宣称完全相反,以人均来看,关税和配额会让一个国家的国民变穷(关税和配额很可能会让一个国家中的某些人受益,但这些人的得益小于其他遭受的损害)。
      从长远来看,关税和配额不能“创造就业机会”,他们只是改变了就业结构,把工人从效率高的行业转移到效率低的行业。
    20 关于禁毒的经济学解释
    禁毒:

    政府对吸毒,特别是制毒和贩毒所施加的严厉惩罚。

    罪恶税:

    对香烟和酒一类商品征收的高额销售税,不仅为了增加政府收入,而且还要鼓励人们减少购买这些不良物品。

    危险津贴:

    为了吸引工人从事危险行业而必须额外支付的薪水。

    高利贷:

    以高息放贷,并用非法手段索偿的做法。

    高利贷法:

    规定最高利率上限的法律。

    • 不道德的事和违法的事之间有重要的区别。
    • 奥派认为贩毒是“无受害人犯罪”这个结论是有待商榷的:
      吸毒的人第一次接触毒品主要的三种途径:
    • 被逼吸毒
    • 被骗吸毒
    • 好奇吸毒
      前两种应该不属于“无受害人犯罪”的范畴。
    21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一个原指货币通胀的术语,但现在往往指价格通胀。

    货币通胀:

    经济体中货币总量的扩大。

    价格通胀:

    以单位货币计价,商品或服务价格的普遍上涨。价格通胀与货币购买力下降是一回事。

    货币存量:

    在一个特定时的时刻,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

    消费价格指数(CPI):

    劳工统计局用来衡量影响普通家庭“价格水平”的指标。CPI是汽油,食品和其他常见物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值。

    M1:

    一种常用的,衡量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的指标。M1包括公众实际持有的现金,以及全部支票账户余额(由于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M1的数量比实际印刷的钞票多)。

    恶性通货膨胀:

    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之间没有精确的区分,但在恶性通货膨胀下,人们开始不管什么东西都买,目的只是为了花掉每小时都在贬值的货币。

    贬值:

    政府削弱货币的政策。

    法定货币:

    没有任何东西“支持”的纸币。人们在交易中接受法定货币的唯一原因,是期望它未来能有购买力。

    美联储:

    1913年成立的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掌管美国的货币政策,并被授予提供稳定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充分就业)和低价格通胀的双重使命。

    • 货币通胀是指货币数量的扩张,在美国经济里特指美元总数量的增加。价格通胀是指用单位货币计量,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普遍上涨。
    • 干预会导致系统性的通货膨胀。
    • 大范围地持续价格上涨能够摧毁一个经济体。当货币的购买力迅速侵蚀病无法捉摸时,就限制了使用货币的益处,并迫使社会退回易物交换的境地。缺少了健全的货币,人们就没有多少储蓄的动机,也不愿意做出长期的投资决策。
    22 政府债务
    流量:

    在一段时间内测量的概念。

    存量:

    在一个特定时间点上测量的概念。
    政府赤字是流量,而政府债务是存量。

    债券的票面价值:

    债券发行人承诺到期日向债券持有人支付的金额。

    国债/公债:

    通常指美国财政部未偿还的债务总价值。

    挤出效应:

    因为政府的赤字开支而导致私营部门投资的萎缩。

    • 政府的借贷增加了对可贷资金的需求。从而提高均衡利率。较高的利率减少了私营企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
    23 经济周期
    反周期政策:

    政府和美联储逆自由市场趋势而行的标准政策。举例来说,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的赤子政策能够刺激消费和增加就业,因而是正当的。

    宏观经济学:

    一个经济学的类别,它重点研究整体性的经济问题,如价格通胀和经济周期。

    资本消耗:

    通过减少对资本品维护的投入,来(暂时)达到高标准的生活。

    • 市场经济的一种周期性的规律。现有几年的“繁荣”,其特点是低失业率与景气高涨。繁荣之后,紧接着“萧条”与衰退,其标志为高失业率与企业的破产清算。
    •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周期性的规律。
    • 政府利用中央银行的运作干扰市场利率,导致繁荣与萧条交替的周期。通过创造新资金并注入信贷市场,中央银行人为地降低利率,并向企业家发出虚假信号,让他们扩大经营并投资于长期项目。
      繁荣的景象不是以真实储蓄为基础,而是依靠通胀。无可避免的崩溃实际上是为回归基本现实而进行的必要的市场调整。
    • 不可持续的繁荣是由信贷市场的通胀引发的,许多工人和其他资源被引导到错误的产业。当经济衰退开始后,市场必须重新把它们分配到正确的地方。工人的缓慢流动需要时间,这一点表现在高失业率上。
      政府的“救助”措施——比如向失业者发放补贴等——将延长高失业率的时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本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un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