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就是孩子接触别人的机会太少了,而且,受制于父母太多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其他人。
溜娃,也是在投资孩子的能力
带娃混迹到他的小孩世界里,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为以后社交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小时候培养容易,等孩子大了,再培养就比较难。
所以,父母该花的精力不可省,这件事,我现在每天找机会执行,溜娃。
父母减少给予孩子外部动机
我们常常对孩子说,“你要怎样怎样做”
我们要求孩子做什么,这个给到孩子的是外部动机。
而来自孩子自己想要做,才是孩子的内在动机。
激发孩子内在动机
譬如,我们要求孩子整理他的房间,那是我们要他做的,是外部动机。
如此,孩子的行动是被动的。
那反过来,如何减少这种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为呢?
那就可以试着请他的朋友来家里玩,他想要给别人好印象,那他就要保持自己房间整洁度,那他就会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
他主动想要这样做的,那就是内在动机。
加强孩子的自主能动性
父母减少说教,减少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孩子就不会有太多的被动行为。
让孩子形成自己有主见的思想,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自己来决定你的事情”“你是行的”“你自己能做到”,让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相信自己。
太过听话的孩子,就会唯唯诺诺,心理没有长大。
一切都听从父母的主意,过度顺从,也未必是好事。
人生总会有叛逆的阶段,不在青春期里叛逆,就在中年里叛逆,更甚者到了晚年才叛逆。
控制型父母,对孩子以后的幸福是致命的
控制的父母,养育出的孩子,对他以后成家立业,在亲密关系以及打造家庭关系的过程当中,有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因为,父母绝对权威的控制,会让孩子有不敢忤逆的心理,可是,那个想要自由的意志产生的情绪,会转移到他的伴侣和孩子的身上,变成了冷漠或者愤怒。
这对他的家庭关系绝对有破坏性的打击。
所以,为什么有强势控制的公婆很难跟儿媳愉快住在一起?原因可见。
允许发声(发生)
父母允许孩子做他自己,让他自己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让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能说出来总比不说出来的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