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上学开始,印象中,老师会布置很多需要熟记、熟背的功课——名人名言、古诗古句、知识道理……
那时候就认为,读书和学习,只是为了知道这些故事和道理;让自己读熟和背会,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让自己取得良好的成绩;读的越多,背的越熟,别人就会看到,表扬和夸奖我。
上次来家孰班学习,老师说,这次回去的作业,要把《三字经》背会。
之前没有学习,没有接触过古文的时候,觉得这种东西不都是小孩子学的吗?这次认真了解了一下,感叹古人智慧的伟大,才知道,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从老至小,全部适用。
在读的时候,入心的时候就会深入思考这些简短的文字,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博大精深的道理,感觉自己学习的太晚了,要多读书啊!不入心的时候,就会为了赶紧背会而读,越“急”反而越记不住,越记不住就越集中不了注意力。
这次的学习,很多家人都提出了想学习“正知”。老师告诉我们,学习正知最简便也是最快的方法就是——读书。
我们便开始学习《太上感应篇》和《弟子规》。
上午连读四遍《弟子规》的过程中,自己头两遍还可以做到全心投入,姿势越坐越端正,声音越来越洪亮。第三遍开始,就开始口干舌燥,嗓子干涩、气不顺,注意力稍不集中,就会读错字、读错行。第四遍就有些坐不住了。
感受到自己的状态后,就想到:老师向我反应,萱上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跑神的情况,和我读书时候的状态竟然如出一辙,惊人的相似。
发觉这一点后,下午的读书过程中,我努力要求自己,“不跑神,坚持,声音大且洪亮”。听到领读的芳姐一个人的声音,居然压过了我们十二人的齐读声,便向芳姐请教怎样才能声音洪亮而且嗓子还不干涩……
姬老师听到后,说:“其实你们怎样读书都好,关键的是你们要知道,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只是为了让你们背会吗?有多少人,什么都会背,关键要看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做到了什么!”
是啊!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曾很多次发现,为人处事和与人沟通交往中,为什么很多的“大道理”都懂,自己却“做不到”呢?!
比如,从小就学“孔融让梨”,我从这则历史典故中学到了什么呢?在平时的“做到”中,又有几次,我真的做到没有抱怨,心甘情愿的“让”呢?是真心实意的觉得就应该让,还是装模作样的只是想让别人看我有多“好”呢?!
目的不纯的学习,就不能收获到书中真正的意义。
——读书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不是为了背书而背书,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
读书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