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 周日 大风
如果孩子害怕做某些事情,比如害怕荡秋千、过桥、坐船……等等,那么大人应该怎么样引导孩子呢?
《游戏力》一书中这样说道:
或许有人觉得害怕荡秋千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假如生活中充满太多这类事情,恐怕我们就不会无动于衷了。有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会对孩子说,“你今天一定要坐上秋千,不然你永远都不准去公园。”大人可能会赢了眼前这场战斗,但是将输掉整个战争。
大多数孩子,特别是男孩,之所以最后变成鲁莽或铤而走险的人,都是因为在当初不得不把自己的恐惧埋藏起来,然后必须不断的证明自己一点都不害怕,结果就做出更多的蠢事。
合理的解决方法是,轻松随意的提出建议,真诚的表示愿意帮助他克服对秋千的恐惧。你已经在扮演导演和舞台监督的角色,对他躲避秋千的做法进行干预,但干预力度不至于把他吓坏。
恐惧的经历,有时会造成大不相同的结果,孩子有时候并不回避恐惧,也不通过游戏去面对恐惧,相反却强迫性的去寻求类似的恐惧体验,他们可能会试着用游戏来处理恐惧经历,但是因为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因此就只能让自己再重新经历一次受惊吓的过程。恐怖电影和过度暴力的电视节目常会导致这种结果,孩子们想要一遍遍的看这种节目,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陷入了恐惧的循环中。表面上,他们似乎并不害怕,他们甚至可能把屏幕上看的东西表演出来,他们是想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来克服恐惧。
要克服这类恐惧,有些孩子可能只需要多看几次这种节目,直到越来越不害怕为止,这种方法叫做脱敏法。或者他们可能需要坐在你的膝盖上观看,这样就可以安全地面对恐惧,如果你正在和孩子一起看这类影片可以做个“中场尖叫”的游戏:在紧张处暂停影片,假装尖叫一下,通常孩子会开始发笑,让一些感受释放出来,其效果就像打开高压锅的阀门。
也有些时候,当孩子把害怕的事情演出来,或者重复观看恐怖影片时,并没有越来越不怕,而是又一次被吓到。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就必须进行角色置换,以笨拙无用、不太可怕的方式来扮演那个怪物或坏蛋。这是个有趣的挑战,你要扮演既可怕又笨拙的坏蛋,从而引起孩子的笑声。而笑声可以帮助孩子从攻击性或者恐怖性的情节中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