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个大学的好朋友, 关系很好。 平常很少联系,但联系了就会说说心里话。
最近的时候她联系我的次数多了。 我心里估摸她是不是有事了。果不其然。
我的同学乐观、孝顺。 她在广东的西部教书。 我读书的那会, 她作为一个高中的教师工作日白天上课,晚上看自修。 周末时, 便带着她那个胃部细菌感染的母亲到广州求医。一个月两趟三趟,心力交瘁。哥哥、弟弟、妹妹, 甚至连她的爸爸都觉这病看不好, 两地奔波也是徒然。但不听他们的劝告,独自一人 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花光了自己的所有储蓄。这些的年的坚持总算看到好的结果, 妈妈的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到医院复查的次数减少了。
去年的时候她结婚了。 我心里替她高兴, 一路的艰辛风雨终于有人一起承担, 渴了有人递杯水, 饿了有热饭菜。可是事与愿违。 男方父母是地道的生意人, 在两个摆酒的前几天才急急忙忙从深圳赶回去。结婚事宜一切都两小夫妻一起置办。我就很担心她的公公婆婆不赞成他们的婚事。就问她:你们结婚后需要跟父母一起住吗?她说公公婆婆在他们婚后回深圳。我就松了口气。 老公爱她,又没有公公婆婆的限制,日子总会自由些。 婚后两人遇到愈来愈多的问题,婆婆总觉得她奔着家里的钱嫁给了她的儿子,对我同学诸多挑剔。 可是远在天边总有婆婆爪牙伸不到的地方。可气的是,她的老公并没有好好疼爱她,理解她的艰辛。每次她带自己的母亲看病,老公就要跟她吵架,让她又累又伤心;在她忙碌的时间里老公要求帮大哥住院的女儿守夜是,并认为这才是她本该做的;介意他给她安排了人生路线,她却不按照次路线走。
我问她:你有好好跟他聊过了吗?聊过他和他大哥是两个不同的家庭, 能帮的时候尽能力帮忙, 施恩者觉得理所当然没事,但是受恩者不能觉得理所当然呀, 这叫忘恩。她回应聊过了,但是没有效果。
我回复了她的一句话:跟那些不会反思的人交流最难, 因为他们很多时候都觉得理所当然。缺乏独立思考的人像墙头草,注定要受一堆人的影响。
2. 我在原生家庭长大。 我总是不太乐意提起我父母的思想。 在饥饿的年代长大,哪怕是现在我父母只会过分地关注温饱问题, 在也没有别的思想和我们交流了。每次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要将他们的思想强制要你接受。 我每次都是嗯嗯啊啊回应他们的话。在我认为他们就是不会自我反思的代表。 我问他们,你们考虑过了吗?他们说想过了。 依旧强制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思考仅仅限于从事情上自己能如何获利,哪怕是自己子女的而将来作为代价。比如劝自己的子女辍学, 比如操办儿女的婚姻。但这并不是反思。反思就是自我认识, 比如一面镜子将自己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
关于写文章我觉得是否日更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事,每天的我们都要自我反省。 而写作就是一个很好自我反省的一种途径。 任何事情如果觉得是为他人而做, 总会坚持不了。正如亦舒说过, 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 那就毫无怨言。所以每天的自我反思,量变引起质变。期待遇上美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