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星球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如果资源能够再生,那么历史上至少有一大半的战争不会发生。
原始世纪的人们为了一头猎物大打出手,中世纪的领主与骑士则是觊觎着对手的领土与农民;大航海时代的冒险家为国王与女王探索着未被开垦的土地,而近代的两次世界大战则是想要将其他国度都吞并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试想,若是一亩地的小麦能喂饱几千人一整年,矿山中的金银铜铁一辈子也挖不完,一头肥猪光喝西北风就能长到千斤之重——没有几个人会想去打仗,为何要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然而那种世界是不存在的。即使人类已经可以用核能发电,用电能与太阳能驱动机械,用分子合成食物,但资源依旧在源源不断地流逝着。研发新的机械与科技需要资源,改进现有的设施需要资源,而那些上层富人们自然也不能与普通人一样,他们吃的野生动物,穿的绫罗绸缎,都是一点一滴的资源消耗——即使它们可以缓慢再生,但消耗速度永远要快于再生速度。
人类也曾想过离开地球,移居外星,找到新的定居点。就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在宇宙中进行大迁徙。但至少数百光年的距离在没有空间跳跃的支持下还是太远,而定居点的建设也要好几辈人的努力——资源已经等不到那么久之后了,在先遣队返回之前,地球就会变成荒芜的死星。民众的欲望会榨干矿洞中的最后一块钢铁,变成城市中的新一座大楼;富人的要求会杀死荒原上最后一只飞鸟,变成碗中美味的烤肉。然后,人类就只会走向衰退。
所以,自然而然的,战争被发起了。
一开始只是边境城市的小股部队骚扰,目标也是为数不多的资源出产城市。不愿出口已经所剩无几的石油,就强行占领你的钻井平台;不想分享濒临灭绝的美味渔获,就在半道上拦截拖着网的渔船。平民死在了劫掠者的枪口下,而被害的国家自然也要派出士兵发起反击。可能一开始只是边境非正规军的骚扰,但在最后却被放在了联合国的谈判桌上。所有国家的首领都像疯子一般嘶吼着,在谴责对方的同时却也不忘要求更多的资源作为赔偿。
那是最后一届联合国大会,以各国领导人拔枪对峙结束。而在结束后一周,几个大国宣布要建立国家共荣圈,合并周边其余国家,以“合理分配资源”。而其他反对的国家自然大发雷霆,全国上下进入战斗状态,准备抵御即将到来的联合部队。
末世纪年后的资料库中,将这段战争称作“百日战争”。不是因为他的规模太小,导致很快就分出了胜负,而是因为规模过于弘大,才导致战斗的时间如此短暂。人与人的战斗在强大武器的加持下成了屠宰场的具现化,几百万的军队可能在三天内就会化成战场上遍布的断肢残躯。于是机械巨兽一般的战车加入了战斗,然后是遍布天空的无人机群,再是替代了军人的自律型仿真机器人,最后就是在战场上穿梭而过的各式导弹雨和激光弹幕。
直到那一天,人类才终于发现他们的资源消耗在了什么地方。在战场上失去动力的战车与无人机,它们的残躯中包含的金属总量达到了世界每年矿物产出总量的几十上百倍。钢铁骨架的仿真人士兵是地球上总人口的两到三倍,导弹与激光的地毯式轰炸将地平线生生向下推动了十几米,那些仅存的动物死亡的速度要远超过丧生于餐桌上的速度。
某些人想要收场,但战争早已无法停止,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场战争完全是吞噬那所剩无几的资源的无底洞,但早期的投入却远远超过了能够承受的程度,只得期望攻克下敌人的国土以补偿自己的亏空。所以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一百天,某个人按下了手提箱里的那个按钮。
自从1945年以后,放射性武器再度因战争的原因落在了这颗星球的土地上。它造成的损害比起战争之前的部分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却在所有人的心中打开了那个开关。第二枚,第三枚,第四枚……来自不同国家的终极武器落在了战争前线的大地上,替代并清空了战场上交锋着的仿真人士兵。然后核弹的目标逐渐推近,从边境的军事重镇,到国土内的经济中心,再到各国精神支柱所在的名胜古迹。而当弹头在所有主要国家首都落下的那一天,所有人都知道,战争结束了,而末日来临了。
可能依旧有人想要修建航空设施,去到外太空寻找新的定居点。但当战争结束的那一天,他们的希望就已经破灭了。战争结束,国家政府解体,核弹的残留破坏了大部分的地球土地,辐射飘荡在整个地球的上空。残存的人们有些躲藏进了地下的避难所,等待世界在某一天复苏;而更多的人退居到了未被破坏的少数城市当中,在破碎的科技树与稀缺的补给的支持下,尝试再度复苏战前的景象。
于是,新世界时代到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