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的内心真的是慌得不行。。。
还有4个小时就是研究生考试出成绩的时间,昨天起就陆续接到三位亲戚的问候。我心里特别没有底,告诉他们:如果考得好,一定和他们讲,如果考的不好,就不再告知了。
这一天里,我近乎每隔5分钟就不自觉地刷微博、QQ群,生怕错过成绩出来的消息。之后做了一次冥想,尝试着接纳自己紧张的状态,现在的自己似乎缓和点了。想来与其苦等分数出来给自己当头一棒,不如主动准备迎接分数的到来,整理整理思绪,迎接未来。
紧张是因为畏惧,可以预料到,如果分数不理想,我极有可能进入自我否认、害怕辜负亲友的期待的自责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当中。这些负面的情绪都极其的强烈,尽管分数还尚未出来,但是我的大脑似乎已经信以为真地陷入其中了。但是,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都有选择自己应对态度的自由。当然,如果进一步的思考下去,未来也就两三条路可走,完全不至于无路可走的那种迷茫。
即将出来的仅仅是分数,而分数线大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才会出现,也就是说明天并不能完全知晓自己是否通过了初试。历史上有很多经验教训:有人觉得自己分数低主动放弃了,但最后却意外发现自己过了初试线,从而他们自出成绩到出分数线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没准备复试,最后复试匆匆忙忙。也有人觉得自己的分数能够勉强进入目标院校,但是最后却没能进入,花了大把时间在准备复试上,却错失了调剂其他院校的时间。所以在出成绩但是分数线并没有出的时候,制定正确的计划极为重要。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320 320 320 310 340 340
以上是近年我目标院校的分数线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2013-2015年,分数都是320,而之后几年的分数虽然有起落,但是与320分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可以看出我目标院校分数线的划分有一定规律性。2016年,由于数学单科超级难,分数线也合理的下降到了310,根据此可以推断出,目标院校的考研分数依旧是个稳态,此外也可以猜测出大量的人分数集中在310-330左右。到了2017年,由于数学变得异常简单,高分很多(也可能是报考人数增加的原因,全国整体考研人数增加了14%,我目标院校的人数应该也增加了不少),分数线提高了30分到了340,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数学简单或者更多人的涌入。2018年数学难度继续增大,理应分数线再次降低,但是由于我所报目标院校人数的增加(明确有所增加),分数线依然保持340,可以看出报考人数的变化对分数线的影响很大。今年我的目标院校报考人数和去年大致持平(可能稍微少一点),而考试的整体难度相对于去年稍微简单一点,大概可以推算出今年的分数线应该也在340多一点点。上面的推理很模糊也很勉强,不过大概能够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分数在340以上,极其大概率被录取,应当全面准备复试;如果分数在335-340,这是个很尴尬的分数,被录取的可能不算低,为了不留遗憾,还是得全力以赴地准备复试;如果分数在330-335之间,被录取的可能性我猜想只有10%左右,还是尽量去准备复试吧,不过也要做调剂或者工作的打算了。至于分数低于330,我觉得还是趁早准别调剂或者工作的好。
不管最终成绩如何,出成绩之后一定会有大量的同学才群里讨论分数线的高低,这些都是充慢焦虑情绪的讨论不但不会得出一个指导性的结果,反倒更加会将焦虑传递,还是尽量不要看为好。
最重要的是:不管最后成绩最终让我欣喜还是让我失落,它都不能证明什么,只是那一个阶段的结果,不能因此否认自己,也不能好高骛远。一辈子很长,成功固然欢喜,失败也不过如此。下一阶段,得更加努力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