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卡牌咨询|做真实的你?做更好的你?

卡牌咨询|做真实的你?做更好的你?

作者: Tley_ban | 来源:发表于2018-01-11 01:07 被阅读55次

    最近我在追前年的节目《你就是奇迹》,看到这集关于“火柴人”这个听起来“找死”的进现有教育体制的项目。在遭受到全场投资人的质疑时,乐嘉老师从性格的角度,挖掘创业人创业的初衷。

    在投资人(因为大环境)和“正常人”看来,“做这件听起来你想进“体制”,而且还对“业绩”没啥用的东西,脑子秀逗了的学校、老师、家长,才会让你占用提升“业绩”的时间。

    用单一“业绩”的方式培养来形容,虽然说得很赤裸。但事实上,这跟你在工作中提升业绩没啥区别。但是在工作的场景,你可以有不同岗位职能的工种。每种工种都是一份职业,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三六九等之分。社会也在不断提倡这方面的认知,对于这一点就算你内心留存着对人的鄙视,却还得迎合社会的价值观不去展露。

    可在校园时期,教育体制对这种“三六九等”的区分却有着无上权威。当你高喊着“多样性”,提着“多元化”的同时,是否真正不拿单一标准去评判。还是嘴里说一套,心里想一套。用对职业的认同来去认同教育,这个“教育成本”至少在目前“比天高”。

    当然这还不能算作讨论的重点,因为在“教育”这个方面,绝大多数人还是坚持着——“事情结果最重要”

    ---------

    那我们就从影响更深的角度来看:

    从性格色彩的专业角度,节目中的内容已经触及到深入的层面。在专业中部分性格的人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活成“你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从这一个角度,如果你并不是内心骨子里对“多元化”的认可。并对自己“上帝之手”磨灭本性,并不存在心存愧疚。并且你的孩子,正向着正面你所预期的方向发展。那么恭喜你,在不久的将来,你可以自豪的说那句“经典名言”——“都是当年我为你的好。”

    但更多在每期课堂中都会出现的案例事却是如下几种

    第一、如果你的“改造”,并不迎合未来的社会。因为你并不是上帝,你不能“预见未来”。你,如何对孩子有个交代。——举个例子,目前不断在被政策、人工智能取代的专业。

    第二、很不巧,你的孩子主见性也极强(专业里称具有黄色特质),甚至是极其极其极其强!——你会解释为叛逆。要么你和他长期以来的“世界大战”(很可能你也有黄),就看谁对谁先“放弃”。短期内他会觉得自己赢了,自己可以放纵了,自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第三、这是在课堂中我们最常见,也最不忍见的画面。就是长期的“被要求”、“被改造”却无法达到要求,在被施加的各种“有形”、“无形”的手段过程中,却没办法抵抗,或者没有也没办法一步一步的拥有自主的意识。最终——活成被牵线的木偶。

    ——要么你牵他一辈子,要么你撒手时他完全没有自己行为能力的方向(这一点,近年来不断在提的“高校课程不接地气”、“毕业等于失业”是一个道理)。甚至长期经受身体或者精神上面的打压,造成“唯唯诺诺”或者“见人说人话见鬼话”的特质”。

    在当年实施上帝之手的你被质问时,那句最经典的话来了——“这不都是......”。

    “为什么你的想法是‘对的’,口袋是错的。”——韩老师

    在开始学习性格色彩的过程中,不断看案例用事实说话。当然很多事实不用学,也已经有很多大咖、教育人士在呼吁。但当然“呼吁”在你内心深处还认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应该的”这种前提下,什么用都没有。只能抱着你对“生命”还有一丝善念,否则神仙也救不了你对你最亲近人的改造,以及造成的惨痛后果。

    -----

    以上是我就这次咨询复盘的的一次扩充,关于这个主题希望剖的更深一些,也是剖到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层面。并且这种在“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在金字塔的顶端。你会说极端只是个例,但“改造欲”并不是个例

    当然也会有无数成功的楷模,但通常这些都是在被歌颂下你所看到的,却容易忽略那些更多心灵深处的东西。还有那些在边缘,被忽略的绝大多数。(至少你的标准订立是以“优胜劣汰”,这样的方式。)

    节目中乐嘉老师这种内心波动的情况,其实几乎在每次课堂上都会有。不管来源是家庭关系、还是教育体制,那种对生命的真实感触。会随着你被环境的“洗涤”,“狼性”文化的教育不断退化。

    教育不只是结果、目标导向,如果你是希望你的下一代从小就开始养成“职场的厮杀”。提要求很简单,但教育使用对的方法,你是否愿意花时间,经历。还是只是说“我给你这么好......”,“我辛辛苦苦”,用错的方式。

    如果你不接受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甚至起码的愿意花时间,用真正对得起“教育”这两个字的方式。那么,所有的解释,只是不负责任的“甩锅”。

    这有像当你真正认同——“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这句话。而不是碍于所谓的“素质”,所谓的大城市文明。到了小地方,到了城中村,到了乡下,到了你眼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家乡,也能真正的做到正视、遵守。那种最根本最基础的“境界”,才是多元化的开始。教育也是如此,如果达不到。有这层意识了的人出国,或者选择大城市这种底线。所谓的人才流失,都是必然。

    ——2018.1.28

    视频——你就是奇迹第2季之男子教育梦


    摆牌

    在我开始卡牌咨询的过程当中,初期除了对身边的一些友人做卡牌意外。还接到了一些来自各个群内的性格色彩爱好者的咨询。这也拓宽了我用卡牌发现、解决问题的领域。在这个我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哈尔滨夜晚,行程的路上听了一天各个老师和大咖们的分享后,突然对之前做过的一次关于孩子的线上咨询有个分享的兴致,这个分享的过程其实也是来源于真实经历中对真实性格的观察。

    来访者女儿摆牌牌面

    来访者是一位妈妈,在早些时候微信群课程分享的时候有发自己的卡牌来咨询。在给予了牌面的核心关键点的解析后,某日私加找到了我。给我发来了一组新的牌面,说是她女儿的,希望我给她解。

    理论上其实我并不是非常喜欢线上解牌咨询,尤其是对陌生人。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放的开跟你视频、语音的做如同面对面的咨询。这种隔着介质只是冷冰冰的手机,其实很难操作。但当然,由于这个牌阵是来自于上小学4年级的学生。从理论上来讲受到后天多方位改造的可能性是不是非常的大,或者说通常逃不出那么几种影响的因素,就接手了这个牌阵。

    卡牌解析

    1、我第一眼看到这个牌阵,我很惊讶。心想“这不会是这娃敷衍她妈的吧,摆出的四色平均。”不只是颜色平均,连分数都平均。这让我对她牌面上站在高位的黄色产生了兴趣,这姑娘是不是对挑战性比较感兴趣。

    2、但却有发现更怪的现象,要强的人会有在高位放了两张内向型性格的过当?这一点是我不解的,再往下看更觉得——宁可将三张看似描述的更佳正面的排放在第二排,也不愿意把两个过当牌拉下来一些。于是我将“要强”,前面加了两串字:“没主见不发声的。。。。。。”

    3、在上面第二点上,我隐约感觉到了“情绪化”,于是我问孩子妈她对孩子是否情绪波动较大的询问,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并且对“内心保守”的原因,举了一个孩子和她说过的事。女儿和好朋友讲秘密,让后被人给“卖了”。在这一点上我能感觉出,摆牌女孩其实是在意别人的行为,对她造成的感受。通俗说“在意别人眼光”,并且会受这种眼光影响情绪。

    4、咨询到此牌面疑点有二。第一,如果女孩是个有活泼敢爱敢恨的人,为什么会呈现任务目标导向,更在意对事情的结果牌阵处于高位;第二、假设她内心骨子里为人处世是以事情为导向,那牌面上为什么看到不到她主见性在哪里。不管是牌面,还是整体分值布局,都是左右彷徨,不知所措。

    5、于是我继续想找到原因,孩子妈给我透了一句话“小学到4年级都是班长。”。这让我一下子对这副牌面的疑点找到了答案——才小学4年级的孩子,为什么牌面看起来这么没自信的“要强”(假要强)

    6、再看牌面,其实这孩子也并不是真正的要强。

    对自己内心并不是非常坚定的要强,这种要强其实并不来源于自己的本性。这是受到了从这件事情本身以外,外界的其他认可才是去行动的真正目的。这其实就形成了很多形式上的东西。

    在这起咨询上,环境条件其实已经对孩子有了影响。或者说在这个年纪已经开始“角色扮演”,这种角色扮演就像成人在单位中,扮演各种职位的角色。上有领导,下有下属。在校园也有这样的环境,小到班级的班干部,达到学校的社团。尤其是并没有一个成熟的中小学生里,对于“权利”他们并没有形成认知,或者有人教他。他们所获得的只有是——当了这个能看上去别人厉害,真正做什么事情的主权并不在他们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这种氛围的极端事件,就是前些年出现过的“五道杠”。“五道杠”在用这样的行为,来获得外界所能获得的眼光。实质上,背后那“小老百姓”的眼生,才是最让人觉得可悲的。一种并没有做到积极引导的傀儡模式,引发的是对这种关注的追求,和其他人对这种拍马屁的厌恶。

    让一个孩子,从小就接触“社会式”的尔虞我诈。更重要的是,这种一时的“光荣感”在后续并没有其他新的内容使得孩子能有成长,尤其是并不像大学这种有一定空间自由意志的社团。(当然,我并不表示所有社团都是有自由意志,在做有价值的事情,有的甚至就是这种溜须拍马的载体而已。)。

    如果你看不到这种傀儡式无业绩“职场模式”的实际弊端,可以看前段时间的一条爆料。部分企业HR已经表示,在意应届毕业生是否在学校参加社团甚至担任岗位。原因是这样的人可以直接——OUT,企业不希望请一个半吊子没实力的“大爷”。这个感受是来自于经历过的社会人,真实的感受。


    卡牌咨询

    你是希望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有用,还是行为能收到外界的认可,去做一些“想法是对的,口袋是错的事情。”。这个做法是否正确,其实最终时间会给你答案。

    在这起咨询中,经过信息的整合。我能很明显的发现,来访者对于自己在做事情过程中,并不是——自己的主见,而是别人需要她怎么做。这其实符合现在校园班干部的形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仅有可能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对一些内容有所迷茫,展现自己的本质。当一但到了自己有更多的头脑意识,就发觉自己可以有目标了。但这种目标却不是来自于事件的本身,而是利用了职位。

    我也不清楚应该怎么去形容这种现象,但至少在社会上被公众看到的就像“五道杠”。也还有蕴含着很多社会所看不到的,就像为什么脱离义务教育后的学生会,有时候会成为校园传闻“攻击”的对象。只用记住一句——无风不起浪。

    最后然我们回到这副牌,在义务教育阶段指令都来自于老师,因此来访者的孩子内心其实是觉得自己没有决定权的,但却要做好一件事情来获得认可。在她能够获得认可时,这些可能会显得有用。但一旦获得不到认可,或者这个认可已经让她麻木,需要获得新的认可。那么她的方向,谁来把控。

    我也很难评价这种校园时期,一个岗位干到毕业的模式。仅是家长为了孩子有更好看的校园履历,还是老师为了有个熟悉“业务”的人,减少自己的麻烦。不管是哪一方,引导和关注是在职位上孩子的导师。而不是在并没有成熟的意志以前,让其利用权利。


    操作建议

    由于因为是隔人咨询,我给孩子妈的建议是先解决上面的两张蓝绿牌,至少先让她女儿能够显示出真实的自己。不管她是认为自己原本的目标感很强,还是她更希望回到能和闺密有小秘密的氛围,去寻找到她天性中,自己最希望得到的内容,而并不过早的接受“职业化”的改造。


    卡牌师卡牌总结

    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就发身在我自己身边亲历的也很多。也见过内心的变化,设置能够有更直接的案例po出现实后果,但......

    我们不管现在的很多校园会是为什么以一种像默认了的,一个岗位干到毕业的行为。我们不去探究其中的原因,但至少应该去将这些在学业以外内容对学生是一种新的提升方式,还是一种老师为了自己偷懒的方式。设置的内容是否有用,并设置的内容是否能合理的激发学生正向的能力。

    同时在孩子一开始回家还会聊学校的事情时,对与一些事情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真实动机。并在一定的情况下进行干预,甚至和学校的老师沟通直接干预。

    至少在80后90后大学毕业,和还在大学里的学生会说“珍惜时光”,或者“怀念”。这些留恋绝大多数并不是指那些在职场上更淋漓精致的工作、岗位,甚至“办公室文化”。而是那种单纯。

    记住那句经典的话——方向是对的,为什么口袋是错的。

    ——2018.1.11哈尔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卡牌咨询|做真实的你?做更好的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aa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