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7年,中国影视产业整体表现节节升高,热情中不乏冷静,爆发中不乏理性。电影领域,国内电影全年总票房突破550亿,《战狼2》一部影片票房占全年总票房的10%;电视剧领域,大女主戏流量先后突破300亿点击和400亿点击;网生内容全面进入精品化制作,《河神》《白夜追凶》《小戏骨系列》高口碑爆款遍地开花。
中国影视产业已经走上更加成熟、规范、专业的发展道路。不论是电影、电视剧、网生内容,近两年的一个共通趋势就是增长速度的放缓,告别粗放型增长模式,注重产品的头部化、垂直化和精品化。换句话说,2014年前后互联网企业和跨界资本的进入降低了影视行业的准入门槛,经过近几年市场自发调节后,现在的影视行业不只需要拼实力、拼资金、拼资源,更要拼创意、拼精度、拼市场敏锐度。
与前几年投资热潮、炒作、估值虚高的风起云涌相比,2017年的影视行业在资本市场和观众市场中都逐步回归理性。加上政策上的全面收紧,既有扶持也有规范,既抓内容也抓形式,2017年可以被称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理性之年”。
除了公司股权类投资,影视产业更普遍和常见的是影视剧项目投融资。影视剧项目有十分明显的分级、分类、分阶段趋势,头部项目多由头部影视剧公司主控,投资成本高、曝光度高,全程聚焦资本市场和受众市场关注;而腰部项目和尾部项目资金并不充裕,资金需求高但可能融资困难,相对可操作性较强,如果精准地抓住了市场胃口就很容易出现爆款和黑马。简单概括近两年的特征就是,内容和资本并行孵化优质项目,头部项目和黑马项目共同竞争促进市场多样化。
不管是项目方做融资商业计划书,还是潜在投资方拿到项目后进行评估,都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核心因素:剧本、主创、主演、成本预算、项目周期、市场回报预测,一般以同类影视剧的历史成绩为参考值,联系当前市场环境进行初步的评判。
然而,不同于欧美、主要是北美已经通过成熟的市场运作和完善的工业体系建立了系统的、可量化的、相对有效的评估体系,国内的影视剧项目方法论和数据都还很稚嫩。尤其是当前影视行业数据不透明、数据注水现象严重、市场环境变化速度快的条件下,风险和回报的预估难度都被成倍放大。
影视剧市场的集中度一直在不断提升,头部资源占据的市场份额和资源比重越来越大,头部以下项目的竞争就越发激烈和残酷。
近年来,影视行业中的黑马现象逐渐增多,这与国内观众审美成熟有直接关系。电影市场中,越来越多观众将电影票等同于选票投给了获得他们认可的影片,通过口口相传的力量,让“良心品质”获得相匹配的市场回报。电视剧市场中,部分由实力派演员担任主演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如《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情满四合院》也获得了惊人的反响和好评。
这些不属于典型商业电影的影片的成功,以及非网文热门IP改编剧集的热播,是中国影视行业真正进入理性化发展的表征,更是行业和市场都重视“内容为王”趋势的结果。影视投资的逻辑不仅要符合经济规律,也要符合艺术价值。
当然,电影投资回报率如何还是离不开两大要素,一是电影本身的成本,二是电影公映结束后获得的票房。所以说,电影投资,掌握方法筛选出优质的电影投资项目至关重要。
好项目,及时抓住
影视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影视前景的看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影视投资行业。关于更多影视投资行业的问题,可以私信我wangke930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