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写作是件非常自由的事,没有所谓模式。
最近有很多写作培训班,说实话,不太理解这个概念。你可以叫”给客户邮件培训班”,"给老板报告培训班”,但是你不能叫写作培训班。如果遇见我这么较真的客户,愿意为了成为郭敬明那样的"作家"付费,你如何收费呢,一个亿也不嫌多啊。
在我看来,写作的”本领”一方面源于天赋,一方面源于阅历。
有的人天生就对文字特别敏感。打个比方,面对花一朵,你只能写: 花啊,好漂亮。他偏说: 我不敢看它,它强烈的,击碎了我的灵魂,我措手不及。艾玛,这哪是花,这明明是炸金花。
这种天赋源于某种强烈的神经质的感受力,对于这世界的风吹草动,细枝末节,写作者的眼睛,耳朵,每个毛孔都打开着,恨不得连漂浮的灰尘都使劲儿吸纳进去。同时,他们还具备把这种细枝末节描绘的,或者天崩地裂,或者丝丝入扣的能力。你是决然想不到"乍暖还寒时候”这种表达的,不就是天忽冷忽热,秋衣脱了又穿,穿了又脱么。
这种天赋在拥有者那里,运用是非常自然的,他们无需刻意搜索某个词汇再落定到纸面上。他们跟自己聊天的时候,也是运用这套文字系统,输出的就是所想罢了。不信你看他们的朋友圈,你找不到一个"我”,不是出走的灵魂,就是孤独的过客。吃碗兰州拉面,都是滤镜加”此刻,平静而愉悦”。
然而写作的欲望如果是源于真实的自我表达,那么它是很私密的事。它的读者即是作者本人。至于最后变成了大众转播,很可能只是不经意的产物罢了。写作者需要读者么?这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
喜欢写作的人,多少有点自恋。觉得自己的观念,故事,情感,体悟优于他人,觉得有这么一句美妙的体会,只自己知道,太伤感了,一定要公布出去,寻得两三知己。林微因姐姐看着自己一席白裙倒影,觉得惊为天人,立刻要作首诗来,存好,发朋友圈,留给普天下的男同胞们YY。
我在读书时写很多东西。我的作文本,我母上大人留了很久,有时翻来看看,哇哦,我何出此言。小学时候,我写诗(抱歉,那个时候没见识,一句一行就觉得是诗歌),十分暗黑诡谲,所写不是生死,就是爱情,当然爱情最终也逃不过生死;中学时候,我开了好几个长篇的头儿,第一句基本都是:那时,他或者她,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不是么,只有我知道啊。他们当然不能称之为作品,然而,我惊叹于那个时候自己的大胆与灵敏,每个字都鲜活饱满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不美,但是有力量。大学开始,就鬼扯起人生梦想了,就好像还没想好要取悦谁,但是每个文字都充满谄媚。
当下,目前,现在。是一个诚心实意的字也写不出来了。作为一个曾经一写起来,就自嗨的人,如今觉得"写明白"比”说明白"还让人疲累无比。
除非故意,文字不会骗人,它就是你的生存状态。
写到这里,突然想匆匆结束了。世俗的生活,让人的感官变得迟钝,表达也随之迟钝。自我宽慰一下,林姐姐为什么写的一手漂亮的诗,因为她的情感世界,自始至终,都是个童话。
与天赋一样,大喜或大悲,对于写作者是不能求得的礼物。平凡到庸俗的生活,不是出世者,终究是提不起描绘的兴趣。
我想写什么,让我随便写吧。我只是不甘心,还不想放弃参与生活的权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