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

作者: 往前走的蟹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3-23 23:14 被阅读0次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样的表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晚清著名政治家、三代帝师翁同龢(和)曾在一幅对联中写道:“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符号,是中华民族自然作息、躬耕田畴、苦读寒窗积淀而成的做人品质和审美追求,不仅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自如。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后,安然自若、焚香操琴,以“空城计”智退司马懿,这是临危不乱的智慧;淝水之战中,谢安和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十万军队与前秦七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在接到得胜的喜讯时,淡然说出“小儿辈大破贼”, 这是游刃有余的境界;楚庄王大宴群臣,灯灭之际有将军拉扯妃子衣服,被妃子折断帽缨,他不去追究何人失礼,反而要大家全都把帽缨折断继续喝酒,因此赢取人心以死相报,这是宠辱不惊的心胸。

   “致虚极,守静笃”,“守静”是为了恢复心灵的清明。如果内心不安静,怎么会抽丝剥茧寻找本质,又怎会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只会让自己一直处在忙乱当中,没有方寸,只会火上浇油,使问题激化。安静下来,梳理出最重要,也就是最根本的问题,才能掌控局面,按照自己的计划前行,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么进步,任何人都会生活在一定的麻烦之中,这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紧张和压力。情况越是危急,事情越是麻烦,就越需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心态,需要静态观变幻、静气思良策、静心做事情,始终要做到精神镇静、头脑冷静、心态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静之心处人处事,只有这样,才能静心凝神,举重若轻,锻造出我们强大的人格力量。

相关文章

  • 每临大事有静气

    我们生活里有一句老话,说的是“艺高人胆大”,一个人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有比较深的认知,在面对危险而混乱的场景时,能保...

  • 每临大事有静气

    最近在读《侯卫东官场笔记》,里面的名言警句不少,让人感触良多。“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侯卫东以前的上级领导,青林镇...

  • 每临大事有静气

    人生的修炼,可长着呢。 这周接到一个重大任务,要在300人的会场做主持,外表看起来依然平静,其实我的心里早已惊涛骇...

  •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遇到重大事情尤其是突发的大事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实在是人...

  • 每临大事有静气

    转自我的一位玉友姐姐零八年写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分享给大家 有幅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这幅...

  • 每临大事有静气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静,自古为人所推崇,不仅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

  • 每临大事有静气

    当接踵而来的事,打乱原定的步伐时,就会心烦意乱。 紧接着这种烦乱就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各种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从被...

  • 每临大事有静气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静心的东西,琴棋书画,每一样都需要平心静气才能完成,心浮气躁是根本就做不好的。我们的文化...

  • 每临大事有静气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样的表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 每临大事有静气

    普通人家平凡生活中的许多不顺心的琐碎事,常让妻感到烦躁、生气。在这种时候,妻多会向我唠叨。 某年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临大事有静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cx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