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磨镜

作者: 昊哲 | 来源:发表于2023-03-12 21:09 被阅读0次

上一篇文章,我们看到了阳明的大悟,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阳明的“为政”,以及在这当中,阳明如何继续研究学问。 

阳明三十九岁的时候,到了庐陵知县做官。在阳明上任之前,庐陵是一个狱牒多的处理不过来,高低贵贱差距非常大,民风不好。阳明上任之后,他:均贫富、断诉讼、教化人民、绝火患、绝征税、绝盗贼、清驿递。这些举措就是顺着孔子的方向,庶之、富之、教之三步,让庐陵从一个乌烟瘴气的村庄,到了一个紧紧有条的村庄。 

阳明从小就立下圣贤梦。他为官,是不是妨碍了成为圣贤呢?当然不是,因为儒家分为立己达人,而为官就是在行达人的这一面,去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自己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好。 

阳明所有的作为都是围绕着他的圣贤梦,包括他的为官,和在这其中的讲学—— 

阳明说:“学者欲为圣人,必须廓清心体。”阳明以磨镜为例,让人充满斑垢驳蚀的心好好磨一磨,这样才可以让仁心体现出来,感悟真理。这样,人才会是有方向的,为了上位的志向学习。然后像阳明那样:干什么都可以。做圣贤可以,为官也可以。

 这里,我们还要辨析一下斑垢驳蚀、磨与心。

斑垢驳蚀,可以理解为本能、情感、没有道德理性这三层。总之,就是那些人与动物相同的点,或者没有德行,就会让人堕落的事物。 

而磨,可以理解为磨心,让本性显露。也可以是带着上位的方向,去磨道德一下的层次。比如让思维更加敏锐,情感更加细腻,更加友善,甚至自己吃的更好。能够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去磨这些,而不会担心走偏,是因为又着上位方向的引领。当然,真正到达道德层次,并不会过于关注这些。到达德行层,并不是说以下的,就完全不需要。毕竟,人作为一种生物,不可能不吃饭。对于阳明,舍弃亲情,就是断灭种性。如果没有理性,也不可能到达德行。 

而心,就是人的本心、善心、仁心。之所以阳明会把心比喻成镜,是当我们擦亮自己的心,自己的镜子的时候,就可以印证我们。我们对照着心,对照着自己的镜子,去不断用磨的功夫,擦亮自己。这也印证着阳明的“心即理”,当我们问自己的心这个镜子的时候,它就会照应出答案。 

于我而言,我心中当然有许多斑垢驳蚀,而我正是需要去磨这些。第一位要修道德,最上位的道德,或者说是生命的意义。因为这是最高位的引领,只有又了这样的志,让是生命充实。于我而言,这样的志其实就是学习之后想要干什么,或者说使命是什么。以后,要去让思维更加敏锐。对于我现在的阶段,就是在各种领域尝试着思维的贯通。我想这也是这一课对于我的意义。

相关文章

  • 磨镜

    欲为圣人, 当之若何? 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及其学派认为,如果想要成为圣人,就应该存天理而灭人欲,也即是...

  • 磨镜

    我们知道儒家都是要修那一颗仁心的,最后儒家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成仁,而如果想要成仁的话,向内那便是成己,也就是内修,...

  • 《磨镜》

    《磨镜》 浮生随风逐乱波, 人事扰扰尽消磨。 磨得半老心方静, 镜面无风何处波?

  • 磨镜

    所谓“磨镜”,其实便是一个不断的磨砺自己的内心的过程。用先生的原话来讲,魔镜的过程其实便是一个“廓清心体”的过程。...

  • 论“磨镜”

    说到磨镜,你能想起什么?根据生活经验,你是不是直接会想起卫生间的镜子,每天都要照一照,看看帅气美丽的自己。长...

  • 磨砖做镜

    一切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轻人向清净苦述,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处处得罪人,事事不顺;大学毕业后踏上社会...

  • 格物如同磨镜

    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

  • 闲言碎语说“磨镜”

    一年轻同事对自己名字里的“鑑”很是不乐意。那为啥当初要取此字呢?同事很无奈:老祖宗早就排好的呀,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 磨砖为镜

    镜是目标/是方向 磨是方法/是决心 砖是原料/是本尊 镜向目标固然很好 磨砺方法诚然可贵 选错了材料才是可悲 知错...

  • 磨镜人何伟

    美国人彼得·海斯勒有个中文名字叫何伟,为了解中国的农村,捕捉到人文和地理的各种变化,他2001年计划驾车从北京出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磨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eq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