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州世相
一场61年前的台风和3402个亡灵(二)

一场61年前的台风和3402个亡灵(二)

作者: 明州世相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12:24 被阅读0次

    (二)

    作者:龚晶晶

    “在61年前的八一台灾里,我们下余村77户全家罹难,986人死亡,仅存284人。如今还活着的,已经不到40人了。今年又走了一个。我七十七了,要是什么时候闭了眼睛,可能这些故事也就没人知道了。可这50位烈士不该被人忘了。”老余红着眼睛,指着海塘镇海庙一角简陋的祭台问我:

    除了这里,我们不知道,还能去哪里祭奠这些英雄。

    走访时,村里人说,余光连是最好找的,不在家里,就在海塘镇海庙里。

    两块碑、一间庙,烈日下带着助听器脚步蹒跚的守庙人。所有人都知道,61年前,有50个来自外乡的年轻人为保卫这个村子死在了这里;却很少有人知晓,几十年来,村里的老人们,始终都在用最原始的方式,祭奠这些亡灵。村里的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每到农历六月,这里所有年过古稀的老人总是奔前忙后,郑重其事,将一场法事看做一年中最紧要的事。

    石碑上详细记录了每位烈士的生平,上一篇文章中的石根才也在其中。

    或许,只有这些从尸横遍野中趟过来的人,才真的明白,那场带走象山3402个生命的灾难,在61年后,对他们而言,还意味着什么。

    1956年8月1日24时,5612号台风(俗称:“八一大台风”),在浙江省象山县南庄区门前涂登陆。最大风速每秒70米,相当于19级以上台风!瞬间风速每秒90米,相当于23级台风!顷刻间,地成泽国,人为鱼虾。象山县全县共死亡3402人,伤5614人。其中烈士50人,尽数牺牲在了林海乡门前涂下余村的龙王庙。

    下余村1号,就是为纪念八一台灾逝者而建的海塘镇海庙。

    两次寻访下余村,一次暴雨,一次高温,许是来得不巧,村中总是少有行人。站在村口,一眼就能望见那个显眼的“海塘镇海庙”,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原本的龙王庙要比如今重建的“海塘镇海庙”更靠近老海塘一些,但相差也不过十几米的距离。每年渔汛期间,都香火鼎盛。

    如今的海塘镇海庙已不见香客和僧人,隔壁倒有个寺院香火甚旺。 平日里,海塘镇海庙一角的长椅上总会坐着几个老人。他们总觉得只要人在,这里总不至于太过冷清。

    “这个庙是为了纪念台灾中的逝者专门建的,我原来比较闲,就被叫来帮忙了, 这几十年,也就这么一直跟下来了。”现年77岁的余光连,从小就在龙王庙边上长大,对里头的一景一物都十分熟悉。“你看,这些柱子下的磉盘可都是原来龙王庙里的,大水过后又找了回来,这戏台,还有这阁楼,跟原来的也都差不多。”

    老余指着磉盘上的印子说,龙王庙的柱子可比现在要大多了。

    提起八一台灾,老余长叹了口气:“难得现在还有年轻人会主动提起这事,我们想说,可愿意听的人太少了……”

    台灾那年,余光连,16岁,因为父亲过世早早辍了学。他记得农历六月二十三那天,龙王庙里来了不少下乡“双抢”(抢收抢种)的干部,他们年纪都很轻,看上去面容白净斯斯文文的,与村子里的人大不相同。

    后来,他才知道,那一年本该是丰收的,可气象台突然发布12级台风警报,象山县委抽调了543名干部下乡抗台抢收。并成立抗台指挥部,地点就设在了龙王庙。

     

    老余自小就住在龙王庙边上,灾后重建时,也将房子选址在了海塘镇海庙的门口。

     

    作为见惯了台风的象山人,村子里似乎没人把这场台风放在眼里。

    六月二十五晚上9点左右,原本时下时停的雨,突然倾泻而来,大的离奇。10点过后,风越刮越猛,房屋咯咯作响,突然一个巨浪冲来,墙塌了,大水涌入屋内,原本在门口玩耍的弟弟也被浪卷走,再也没有回来,只听到母亲惊呼一声:“没洪潮啦!”兄妹几人便被大水一下子冲散……

     

    61年了,台灾时被冲毁的延昌古碶仍在村落一角,守护村民。

    “那时候都知道有台风,可谁也没想到会这么大。会死这么多人。”

    后来,老余听说,龙王庙里200多公斤重的磉子都被冲到了河对岸;一艘在新碶头港避风排水量达四五十吨的三桅运粮船,也被飓风狂涛“抬”过坝顶,“飞”上了山,一路冲到了仇家山。南庄区死的3000多人,绝大部分尸体都随着风浪冲到半河、梅溪、丹城、洋心、白石等地的河沟、高粱地和玉米地里。

     

    曾经的沧海已成桑田,昔日的老海塘也只有年过古稀的当地人才找得到准确位置。

    “台风来的时候,我大哥把唯一一个没有进水的手电筒递到了我的手上,我一照,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巨浪滔天,足足有十多米高,村里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子也都被卷了起来,那浪打到人身上是火辣辣的痛啊。”

    那一夜,人和木头被狂风恶浪推着飞驰,田野上已是一片汪洋,到处都漂浮着尸体,水中磷光闪烁,隐约间能看到木板、家具等杂物,后被巨风刮起,像箭一般“嗖嗖”射来,有许多挣扎在水上的人,就是这样被生生敲死了。哪怕是水性好的,也抵不过体力的透支,到最后,扑腾一下,两下,三下……最终没了力气,在浪里轻的跟纸片人一样,后来也不知被刮到了哪里。有很多,是尸首都找不回来的。

    笔者寻访多地,终在老余的指引下,找到了当年的老塘岸,竟就藏在这马路下头。

    老余被冲到上余村时被一块木头击中胸口,所幸还是活着,一路冲到了后洋江,当太阳一点一点升起,他看到原本的村庄都被泡在了海水里,同东海相连一望无际,只见抢救活人和寻找死人的农船,在海面上零落飘摇……稍稍高出水面的树上、墙头都挂满了赤裸裸的尸体。

    “听说,隔壁村的大哥就在那附近救了一个在图书馆工作的女孩,她是下乡来参与抢收的,还是个黄花姑娘,躲在树丛里不敢出来,只怯生生地说,大哥,你救救我,我连内裤也没有了。那个男的就去借了农妇的衣服来,让姑娘换上。天灾面前,人就连遮羞,都是那么奢侈。”

    据说,那时有个孕妇被大水一路冲到了丹城,因为没了衣物,所以很多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孩子才生到了一半,两条命就都没了,那样的惨状,如今想来都让人难受。

     

    提起往事,老余想说的太多,最后却总反复说着一句:实在太惨了。

    等到老余再次回到下余村,村子里已是一片废墟,只剩下两间光秃秃的老屋。树丛里,田埂上,到处都是尸体。老余想看又不敢看,深怕是哪个熟人。天是真热啊,村里的尸体都化了,一碰,皮肤就会软塌塌地掉下来。

    “听村里人说,洋心村有条河,在那里打捞尸体才叫人毛骨悚然。根本就捞不完,最后直接是把那条河连同尸体一起给填了。”

     

    两处八一台灾未倒的老屋至今尚在,据说当年庇护了不少村民。

    至于其他,老余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断断续续知道的。村子里死了986人,77户全家罹难,其余都成了寡妇或是光棍,灾后重建,政策下来,说是两人以上就能分到1间半的房子,一下子入赘者纷至沓来,记忆里那个全村都姓余的村子,没多久就多出了十几个姓氏。而77户姓余的人家,则都成了碑上一个个孤零零的名字。那年村里只记下了户主的名字,家中其他人就这样跟着台风消失了,就像是从来都不曾来过那样。

    “我们就连镇海庙都是隔壁的上余村早一步造起来的。咱们村死的人太多,活着的人太少,根本要不动啊,几年以后村里条件好些了,才造起了如今的海塘镇海庙。”

    对于没完整记录所有罹难者姓名这件事,老余一直耿耿于怀。

    在重建的“海塘镇海庙”一角,那块为村民造的碑就这样靠墙立着,横在一旁石桌上的石碑,则写着50位烈士的名字。他们中的不少,老余是见过的,而他们抗台牺牲的消息也是老余回到村子以后,才听说的。

     

    61年实在太长,死去的多数人老余都认识,可如今其中的多数老余已经记不清长相了。

    “这50位烈士是为了保护我们村村民才死的。其中一位叫韩桂秋,来自山东,是当年的县委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没有被敌人打死,却为抗台死在了我们村,想想真是让人难受。”说起那些烈士,老余忍不住红了眼睛,他说,韩部长牺牲的时候,女儿才3岁,儿子也只有4个月大,而其余烈士的年纪也与他相仿,“那时候的干部是真的好啊,洪水来的时候,都是带头冲进浪里救人的。不少村民都是因为他们的保护才活了下来。”

    老余告诉笔者,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村里的老人都会自发祭拜这些烈士。“你家出10块,我家出20,凑的钱也只够为他们做场法事。去年是60周年,我跟村里反映,能不能别让我一个老头再挨家挨户去讨了,从那开始都是村里出钱,烈士子女也会拿出一些。这不,前阵子才刚刚祭拜过。”

     

    走访时,海塘镇海庙门口正好放着数日前祭奠烈士的鲜花。

    说到这里,老人眼里的光忽而暗了下来:“我们村死了将近1000个人呐,所有烈士也都牺牲在这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总想着是不是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如果……如果上面能拨点钱下来,让我们在村里为他们建个纪念堂就好了。场面也大些,现在就一个碑孤零零放在那里,总觉得对不住这些英雄。”

    老余说,50周年的时候,县里拨了专款举行纪念活动,据说当时有两种声音,一种也是想在烈士的牺牲地下余村造个纪念堂,而另一种则是在面朝大海的地方造个纪念碑,“后来说是为了推动县里的旅游经济发展,选择了后者,就选址在了松兰山景区附近。可每年,烈士子女们总会来这里祭祀,到了村子里,除了这个寒酸的小角落也没别的地方可以祭拜了。”

    老余右手边,就是当年下余村灾后重建的房子。

    “我没什么文化,书读到第四册还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家庭困难早早辍了学,如果我多认识些字,一定把这50位烈士的故事好好记下来。子孙们不能忘了,他们是英雄,是为了救我们,死在这里的英雄。”老余眯着眼睛,一个又一个地向笔者介绍着碑上50个烈士的生平,就好像他们还未曾离去……

    其实,我没有告诉老余,那个50周年建的纪念碑,我是去过的。

    2006年8月1日建成的八一台风纪念碑,就坐落在大目湾新城东侧的龙洞门山上。建的那年,阵仗很大,老一辈的象山人多数都有印象,可去过的却是寥寥。

    第一次寻访时,不巧遇上了暴雨,泥泞的山路车子没开几米,就再也上不去了,想步行,却发现,这路实在比刚开的山路好不了多少,坑坑洼洼,很是难行,最终只能作罢。

    第二次寻访又是在一个41度的高温天,车子是开不上了,所幸还能步行。一路上,荒草已经比笔者要高上许多。

    20分钟左右便看到了纪念碑,可还未靠近,一块醒目的警示牌便映入眼帘:

    警告

    纪念碑大理石墙面随时有可能坠落,为安全切勿靠近纪念碑,不听劝阻者,后果一切自负

    ——公元二零一一年八月一日。

    不过5年,纪念碑上的大理石就出现坠落,成为“一旦靠近,就要后果自负”的地方。  

    行至近处,果然纪念碑顶部已经掉了不少大理石,边缘处也是破损严重。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初建造时铺砌的是3402块大理石,据说是缅怀八一台灾3402位罹难者的,如今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

    平台上荒草丛生,许是多年都未曾打理过了。纪念碑浮雕共有八面,其中文字部分四面,分别为:碑记,时任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的题字,八一台风介绍和防台救灾精神,而今多已字迹模糊。

    笔者仔仔细细看了很多圈,终是没有找到烈士们或是其他逝者的名字。

    是啊,

    61年过去了,除了这些垂垂老矣的幸存者,

    怕是再也没人计较:逝者将魂归何处。

     

    老余要是知道,该会难受吧。

    那么读着这篇文章的你呢?看到此情此景又有何感受?

    留个言吧,哪怕只是告诉我,你会记得他们也好。

    对了,在前一篇:

    一场61年前的台风和3402个亡灵(一)

    有个留言晶晶姑娘特别想分享给你:

    女孩的外婆叫李伟庆,象山珠溪人。

    61年前,那些冲进洪水里的干部,也不过同你我一般年纪。刚经历战争年代,豪情万丈,相信人定胜天。血肉之躯也敢挺身而出,抵挡飓风洪水,有着少年人该有的热血。可61年后,经历过如是浩劫。我们更该清楚,天灾面前,能抗者,则抗之;不能抗者,则避之,以人为本,科学抗灾,这是今人该有的认知。

    今年的台风姗姗来迟,虽然没有61年前的凶猛,但守在河塘或是危房里不肯离去的人们啊,请别让年轻的战士们,再做不必要的牺牲。

    晶晶姑娘:

    我是90后,无奈心里住了个老灵魂。

    沧海横流,英雄万古!

    寥寥文字,以祭故乡3402个亡灵。

    明州世相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支持:浙江素豪律师事务所

    发稿日期:2017年7月31日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明州世相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场61年前的台风和3402个亡灵(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et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