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第四章:婴儿期:对抗痛苦的防御机

《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第四章:婴儿期:对抗痛苦的防御机

作者: 向日葵的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4-07-27 17:14 被阅读0次

            婴儿的出生带来很多欢乐,却也带来不可预测的困难,如果母亲自己的情绪生活困在忧郁中,要让她为一个全新的生命负责,可能令她感到责任沉重,甚至有时会视为负担。小婴儿可能偶尔才能找到他所需要的共鸣与相互感,并且从很早期开始,就必须面对母亲人在情绪却缺席(人在心不在)的冲击,并与之搏斗。

          任何负面经验都会烙印在人格中,一如木材里的裂痕印证了曾经历的干旱期,树叶仍会持续成长,甚或枝叶繁茂,但其核心已经受到影响。同样的,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的内在生命,也会有情绪干旱期的印记,因此婴儿可能在生命的早期,就必须采取对抗痛苦经验的防御机制。这些机制是用来保护脆弱的自我,使他免于经历可能会令他无法承受的,对崩解的恐惧

          举例来说,一位婴儿虽然才刚喂过奶,却仍焦躁不安地哭闹,为此感到心烦意乱的沮丧或困惑的妈妈,可能认为他需要换尿布,或者他想睡了。这位妈妈可能无法与婴儿的沟通产生链接,也可能宁愿做也不愿存在。这时婴儿会有不被了解的经验。假使这种经验太多,他对自己要探索体内的饥饿感与外在事件之间的关系,并进而为此整理出统和感所需的能力,将会感到困惑不安。由于感受到某种不愿了解他的敌意,婴儿的迫害感随之萌生。在此情况下,婴儿不仅无法感受到内在与外在经验之间的连贯感,同时也被误解,为此他必须找到其他力量来源,来支撑他在精神上求存的微弱努力

          不论母亲何种缘故,无法在场和响应婴儿的沟通,而导致原始涵容的缺乏,这种经验乃是正常发展的一部分。但是母亲可能外在缺乏支持,因某些现实原因或自己的内在一些东西而倍感压力时,或许在很多时候,她能在情绪临在,但是反复无常的不一致性,会使婴儿感到混淆与困惑,情绪上的缺席若太过频繁,会使婴儿产生不安全或涵容体有漏洞的感受。从婴儿日后所呈现出非常破碎的心智状态。可由此推论出在此时,婴儿觉得自己真的正在崩解中,或者无法安置这些感受,亦即就缺乏一层能使他的情绪自我维持完整的精神皮肤,他可以运用多种策略,来帮助自己度过暂时性的缺席或困境

        对此,婴儿的立即行动,将这种痛苦的经验投射出去,丢到别的地方。哭泣,放屁,排便,尿尿,呕吐等,可能是婴儿要排除不适感时,在情绪上及生理上的冲动性尝试。在好的情境下,这个尝试在乳房或思考的乳房的涵容下发生。这时会思考的乳房能在情绪上消化婴儿投射出来的痛苦,好让这个经验产生意义,让婴儿感觉到他的痛苦的根源及本质得到了解。而这个经验本身产生一种感觉,婴儿会觉得,将自己的情绪放到或丢到另一个地方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可以将情绪放入某种东西(他者)之中,而且也可以将这些情绪收回,同样地放入某种东西(自我)之中,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三度立体的内在存在经验

          无论在生命的那个阶段,当具有涵容能力的客体缺席时,个体会诉诸多种防御机制,来帮助自己尽可能保留自体的完整感,这些防御机制在婴儿期即可观察到,并且在生命历程的各个阶段也可以看到。个体必须运用这些机制,作为短期内立即减轻焦虑的工具,并协助保有或恢复某种程度的平衡。但是这些防御机制若太常被用到,或者在某一段时间过度使用,它们可能会被内化成为性格的一部分,而不具暂时纾缓的功能

        说句书本以外题外话,想要一个聪明又身心健康阳光灿烂的孩子,就好好爱孩子的妈妈,妈妈身心好了,孩子才发展的好。养孩子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温尼科特理论中的好妈妈指的是六十分妈妈,只要妈妈心情好,情绪就会平和,眼中就有孩子,她就知道如何照顾孩子,母爱是一个女人天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第四章:婴儿期:对抗痛苦的防御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gu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