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苏州文旅局之邀,带大家公益走读街巷。这次走读的是凤凰街周边,从备课到走读,仅仅三五天时间,仓促上场,又是炎夏酷暑,挥汗如雨。没想到,效果还挺好的,不仅学友们夸奖,我自己更是收获多多。
哈哈,以后有这样的机会,请多多给我!
凤凰街南出十全街,与带城桥绿相通,北出干将东路,唐代名孔圣坊,王鏊《姑苏志》“孔圣坊,南仓桥南,旧有夫子庙居此。”民国《吴县志》云:“凤凰街,宋有凤凰桥在其南,见《平江图》。”但民间传说,清代更名为“凤凰街”,与清康熙帝南巡有关。皇帝行宫设在街南东侧带城桥下塘织造府内,孔圣坊是皇帝去行宫的必经之路。皇帝是“圣上”,孔子是“圣人”,有人认为,两“圣”相遇,礼节上不好办,而孔圣坊南端原有金雀巷,金雀为花名,状如飞雀而得名,以“金雀对凤凰”为由改称凤凰街。凤凰街以十梓街为界,南段原称凤凰街,北段(十梓街到甫桥南堍)原称甫桥西街,1966年合称反修路,1980年定名凤凰街。
凤凰街101号原为清同治进士吴大澂之孙、著名书画家吴湖帆故居,称为“明楼”。更早前,那里曾经是康熙朝江苏巡抚宋荦居所。
凤凰街228号为顾沅(1799-1851)故居。顾沅为著名金石收藏家、画家,益善诗。收藏之富,甲于三吴。著有《游山小草》《吴郡文编》等。
道光七年(1827),正在重修沧浪亭的江苏巡抚陶澍在顾沅家见到历代名人像三百多幅,才有了修建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的灵感。
隔干将东路对面为濂溪坊,因传为宋濂溪先生周敦颐住处而得名。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14]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定慧寺巷的最西段靠凤凰街处,1995年37号街坊改造时,建了一座石牌坊,高大雄伟,两侧镌联。苏州古城区内,一条小巷能“享受”巷口立牌坊的待遇,也算是一种荣耀吧,当然,这也充分彰显了此巷的文化品味。
定慧寺牌坊东西两面各有楹联:
西面为王西野撰句,瓦翁书:“名士当年留旧宅,禅门今日尚生辉”
东面为丁丑岁夏 王仁宇撰联 周文祥书:“日出推窗喜见塔影,夜深闭户静听橹声”
定慧寺巷西起子城东外侧凤凰街,东到官太尉桥塘岸,因巷内有定慧寺而得名。
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里,藏着唐代的寺庙、宋代的塔,巷东头还有南朝的桥。千年古迹,静悄悄地隐藏在世俗的寻常街巷,看尽历史沧桑、数尽人间冷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