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成分”的故事

关于“成分”的故事

作者: 布衣暖暖 | 来源:发表于2023-11-14 23:56 被阅读0次

昨天在机场候机跟老妈闲聊,聊来聊去就聊到了“成分”的话题。

“1950年农村划成分时,你爷爷家开始被划为贫农,他觉得丢人,就多次去村政府央求将自家改为富农,最后人家被他缠得受不了,就给他改成了中农。”妈妈笑着说,“59年以后就唯成分论了,你爸爸因为中农成分在不少事上都受到了影响,气得你奶奶总说你爷爷是打肿脸充胖子,老爷子自己也追悔莫及,恨不能扇自己几个大耳光。“

“那时候爷爷家里很穷?听你和我爸说他可是个很能干的人啊,再说家里就我大姑、我二姑还有我爸三个孩子,生活不该太困难吧。”我有些不解。

“你奶奶是续弦,你爷爷第一个妻子得病去世,留下个女儿比你大姑大三四岁,十三四岁时生了场病,家里条件不好去不了大医院治疗,不到半年就病死了。你大姑以前常跟我说起她小时候的事,每年家里一打下粮食就被城里和乡下的驻兵给强行征走一大半,剩下的根本不够吃,没办法只能去城里跟亲戚家借粮,次数多了人家最后都不愿再借给他们。冬天常吃的菜是水煮萝卜、白菜,也不放油,只放点盐调味,春天就去地里采野菜,掺一点点豆面或玉米面蒸了吃。”

"怪不得爸爸一直不喜欢吃萝卜馅和野菜馅的包子或饺子,原来是小时候吃伤了。"我恍然大悟。我和哥哥跟妈妈一样,都特喜欢吃野菜包子或饺子,爸爸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总说我们傻,放着那么多的好菜不吃却偏要去吃草。

因了爷爷的一念之差,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狂热年代里,我和哥哥在那些成分好的同学面前总觉得矮了半截,挺不直腰,说起话来也是理不直气不壮,内心还是很有些自卑的。那时经常填写各种表格,都少不了家庭成分一栏,我特羡慕那些出身贫农的同学,甚至好几次晚上做梦梦到自己也成了根红苗正的贫农后代,醒来后才发觉只是南柯一梦。

这种唯成分论一直持续到1978年,“家庭成分”不好的后代们,在入学、招工、参军、入团、入党和分配工作等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直到1979年1月,全国440万人被摘掉地主、富农的帽子,其子女也摆脱了家庭成分的沉重枷锁。

同样是面对划分成分的问题,姥爷当年的选择则比爷爷明智多了。

姥爷解放前一直给人做账房先生,家境殷实,解放后在大队里当会计。获悉农村要划分成分的消息后,除了满足家里五口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他将家里大部分土地和粮食都捐了出去。到划分成分的时候,本该被划为地主或富农的他却因为捐赠后家产锐减被划为了下中农,成为“贫下中农"的一部分,不管是他和姥娘还是妈妈、姨妈和舅舅,在之后的历次运动中都没受到什么影响。

姥爷早年读过六年私塾,而爷爷只读了三个月就回家务农了,果然无论在什么年代知识都是有用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成分”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hs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