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不擅长处理人情世故,在农村老家,人情世故占生活中的比例可能要达到三成以上,讲究礼尚往来,但有时候有来无往或者有往无来那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假如在陌生的世界,不需要考虑任何人情因素,可以我行我素,可以在道德约束法律规定范围内肆意妄为,但是在熟人社会,就不行了,这也许就是很多年轻人喜欢在城市居住的原因之一。
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总归无法脱离社会成为独立的个体。
昨日从农村老家回城,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恰遇两个熟人,说是熟人,实际算是我妻子老家的朋友,机缘巧合,一桌喝过酒,他们夫妻二人在我家落脚过一宿,他们这次去省城复查试管婴儿的事情。一番攀谈,原来他们已经在南京定好酒店,在我个人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我就通过微信和我妻子沟通建议让他们把预定的酒店退掉,在我家住一宿,因为刚好我一个人在省城,房间还剩余一间,完全可以住一晚,他们再三推辞理由是酒店无法退,而且离住的离医院近一些也可多休息一会。也许是怕我麻烦。就这样,大巴车来了。我从前门上了大巴车,并且给他们占了两个座位,而她从后门上车已经坐下了,于是我就一个人坐在前面了,上车没多久我就听听音乐睡着了。售票员开始售票是从后面收,我没有特别在意。直到收到前排到我的位置的时候,他突然跑过来跟售票员说已经买过票了。票价不高,不足百元而已,但是我又不好再去给他,去你来我往的推辞。只能极力邀请他去我家落脚,晚上再请他们吃饭,不过最终他们也没答应过去,我有些过意不去,在服务区的时候买了点饮料给了他们,他们也没有拒绝。
其实内心我是比较拒绝别人替我购买车票,或者我替别人购买车票的,特别是同龄人之间。就像聚餐吃饭,跟我熟悉的朋友都知道,约饭前都或多或少有过约定谁买单,而不是到结账时候服务台你争我敢的推推搡搡,特别市井。这周末刚好有个个例:一中学老友也是很久没见,都各自成家,他在老家工作,我在省城工作,两家人一起吃饭。饭到八成时候,他说要去上洗手间就出去了,实际后面我去买单才知道,他已经出去把单买过了,本来他送了我一幅画,我是希望我来买单的,但是他又觉得毕竟在老家,他做东因此他买单比较合适,我就只好作罢,说出邀请他来省城旅游我再安排的话。后面恰巧我老婆给女儿买了一对银手镯,就想着送他们家宝宝一个,他也没收,说家里有,宝宝不爱戴。约饭的目的实际也就是老友叙旧,关于买单倒有些波澜。
其实活在人情社会,吃亏是福这句老话肯定没错。不能处处精明算计,这样一来会活的很累,二来,口碑也会很差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