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之间拉开距离的题是哪一类?就是需要观点、见解和更多知识点的题,这一类的题,让学生之间的差别,就会拉得很大,语文的作文、阅读越高年级拉开的距离越大。一篇作文,尖子生写40分钟,能写得又快、又好、又有文采,一班的学生,写得又慢、又枯燥、结构上有问题,还有错别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就像最新配置的电脑,与老旧配置的电脑的差别。一篇作文,一个尖子生会有700~900个知识点的支持,而一般的学生只有1、2个-3、4个知识点的支持。知识点的匮乏,大脑这个加工厂就加工不出有创造力的内容。
要想提高学习的质量和速度就要更新大脑的内存和硬盘,使存储空间变大,增加大脑内的知识点的丰富性。
大脑所需要的知识点:
1.关系
我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学习,这是对于学习最大的误解。 真正的学习都来自于关系,从早期的母婴关系,到家庭关系,再到社会关系。
为什么家庭会成为最大的知识点?就是因为关系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婴儿在与母亲的关系中习得了最初的学习模式。婴儿的学习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母亲就是这片土地上的建设者,它为婴儿建立了什么样的地基,就决定了婴儿在这个地基上拥有什么样的房子。
母亲如果按照博物馆的形式,打下地基,孩子就可以在这个地基上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母亲如果按照摩天大厦的地基进行建立,那么孩子将来就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摩天大厦;如果母亲按照图书馆的模式建立地基,那么孩子未来就会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如果母亲是按照总统府邸的地基进行建立,那么孩子未来就拥有一座像总统府邸那样的房子;如果母亲按照自己住的房子的样子给孩子打地基,孩子可能未来就只是拥有一座普通的房子。

每个人的起跑线都是母亲,母亲决定了婴儿按照哪种方式起跑,是博物馆的博大,还是摩天大楼的高不可攀,还是图书馆的包罗万象,或者是总统府邸的伟大理想,亦或是普普通通的人生,在人生的起跑线开始,已经由母亲的人格所决定。
就像肯尼迪家族出总统、布什家族出总统、巴赫家族出音乐家一样,他们有那样的养育关系和养育氛围,他们家的孩子做总统、做音乐家,不是做梦,而是知道如何做成功。
徐志摩、琼瑶、金庸都是极具才华的文化名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来自同一个亲族,被共同的家族文化所孕育,他们成为不同的作家,但文化的根源是一样的,文化的关系脉络是一样的。
一个孩子最可依赖的知识点是他的关系,而关系中影响孩子最大的是母亲。在一个孩子还是白纸的时候,母亲对孩子的反应模式,决定了孩子的反应模式,这就是孩子关系模式的建立。
就像李清照的母亲,善诗文,李清照与母亲的关系就是从诗文开始,李清照写诗信手拈来,与母亲的早期培养是分不开的。歌德的母亲爱读书,从小就给歌德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故事不讲完,让歌德自己去展开想象力补充,这样的训练,充分锻炼了歌德的想象力和文学能力。歌德后来成为伟大的诗人与母亲的早期训练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的早期教育应该调整到母亲和婴儿之间的关系,孩子最可依赖的知识点,是关系中形成的对知识的热爱。

2.经历
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学,哈佛、耶鲁、牛津等,对学生的优秀程度进行考核有一个指标,会问学生,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用这个标准来评判学生是否具备优秀的可能。
成长中最大、最隐形的关系,叫经历。脚所到的地方,心才会知道。脚所走过的直径范围,是心理表象的直径范围。
记忆形成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表象的形成,表象就是事物的形象,我们见过草原,在脑海中会形成草原的表象,见过悬崖峭壁会形成悬崖峭壁的表象,这个表象的形成就是记忆的基础,被保存在我们的右脑。当我们学习辽阔、悬崖峭壁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们右脑中形成的表象,就会帮助我们理解,左右脑共同思考,才是最快,最清晰的思考。
我们经历的越多,脑海中拥有的表象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思考。
读耶鲁、剑桥、哈佛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教育就善于让孩子去经历。孩子很小,就把经历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去做,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丰富的表象经历,游历欧洲、美洲、非洲,护照磨旧了,换了好几个了,各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去经历、去看,永远比坐在课堂上学习获得的感受要多。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BBC王牌主持人迈克尔帕林根据世界名著“环游世界八十天”设计的相同旅程。他们从伦敦出发到阿拉伯,再到苏伊士港、印度孟买、新加坡、香港、上海、横滨、太平洋.. 通过美国和大西洋回到起点。
环游地球一周之后,脑海中就会形成环游地球过程中形成的表象,这些丰富的表象会形成脑海中的色彩纷呈的万花筒,为思考提供了一块巨大的蛋糕。大脑会根据这些原材料,做出各种各样的创意,写游记、小说、做各种设计、会形成独特的思考方式。
先有经历,再有思考,经历是提供给思考最主要的知识点。

3.知识的完整性
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对于题目的完成,总有不完整的地方,比如审题不清、计算不准、理解不到,这就是缺少知识表象的完整性,表象能力是残缺的,做出的题就是不完整的。
我们曾经给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学生,做观察练习,课件中展示一辆儿童自行车,让孩子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没有受过训练的孩子,他们的观察是零零碎碎的,没有顺序,看到什么说什么,比如他们只看到一辆小自行车、颜色,进一步提示,再仔细看看,他们会说出轮胎、车把、车座。受过表象训练的孩子,他们会说得完整而有顺序,他们会按照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他们的表达清晰而完整。之后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写出的作文,和他们的表象能力是一致的。感受的不完整,写出来的也不完整,感受的很全面,写出来的也很全面。
所有学生的考试题目,在看到文字的同时,要在右脑中还原成文字后面的表象,就是文字要表达的时间、空间概念,还原得越完整、越清晰,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更准确,形成的解题思路就越正确,这就是三度立体的思考模式,能够在脑海中完成题目的视觉立体形象。
如果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总是丢三落四,准确率也不高,那就要训练孩子的表象能力的完整性和转化性。完整性是,看一个形象,能像摄像机一样,完整无误的拷贝下来;转化性,指的是,题目如果没有图片,或者图片的提示比较少,那么要在脑海中,把这一部分没有提示的内容进行表象的补充完整。尤其是初、高中的题目,要把抽象的内容,变成自己可以理解的形象,再做题思路比较清晰了。
元认知五维高效学习训练,第二项就是知识结构的完整,对于学习的某一个科目的知识结构,要有完整性,因为这个完整性,是保证在考试和做题时的完整性。如果你的知识点是残缺的,那么在考试和做题时,需要这个知识点时,就像你儿时寻找的那块拼图一样,找不到,你的拼图就是残缺的,而找不到你要做题的知识点,做出的题也是残缺的。
保证知识的完整性是提高准确率的前提。

4.创造性知识点
如果学生坐在课堂上,只是在复制老师的知识到自己的脑海中,那么就是停留在知识的基础和表层上面,并没有拥有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首先是拥有知识的量,其次是拥有知识的质,质和量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拥有知识,才会有创造性的能力。
知识的量就是涉猎广泛,各个学科都有涉猎,无论哪一个学科,都有共性和相通的地方,学习不同的知识,增加学习的量,以主科为圆心,以副科为半径内容,辐射的内容越广泛,拥有的量就越大。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不输于专业选手,但他在音乐方面的修养,对于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方向。爱因斯坦自己就说,音乐给予他的科学研究层出不穷的想象灵感。
有了知识的量,还要有知识的质,对于专业性的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很浅的层面,要有深入性的内容。比如我们学《论语》,引入教材里面的内容很少,背会了,其实拥有的只是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一点都不多。要学到更多的《论语》的知识,就要去看《论语》的原版书。这还不够,还要理解《论语》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发展,在那个大背景下看《论语》的思想。这还不够,还要看在2500年来的历史发展中,《论语》的文化变迁,它为什么会被奉为儒家的经典?我们今天学习它,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这还不够,还要看《论语》发展中产生了多少由《论语》衍生的文化现象。这才是一个有质量的学习过程。
浅尝辄止的学习,就是知识的瘦子,只有狼吞虎咽才能吃成知识的胖子。这才是有质有量的学习。

学习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关系开始,再到过程中的经历,又到具体的知识的完整性和拥有知识的质量,每一部分都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如果知识点少,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就显得很匮乏。只有把低配的大脑调制到高配置的大脑,运行质量和速度才能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