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性的幽暗不是全面的黑暗,而是有极微弱的光的黑暗。如果这极微弱的光也失掉了,人性将呈现出全然的黑暗。这种黑暗不仅吞噬自己,也有能力吞噬他人。
《圣斗士星矢》中冥界的哈迪斯,觊觎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要把这大地变成另一个冥界。在哈迪斯的眼中,他的理想非常远大,他的策划极为周密,他的行为无比正当。他不仅要打碎雅典娜保护的光明的旧世界,而且要建立由哈迪斯统治的黑暗的新世界。他不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是一个深谋远虑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谋略差点就要成功。这真是令人扼腕长叹的千古憾事。
(二)
人性的幽暗放到人类的演化史中看,似乎符合趋利避害的原则。亘古以前,作为从林中动物的一员,我们面临诸多的风险,稍有放松就可能成为同类或其他物种的美食。在那样一种生存竞争非常惨烈、非生即死的状态下,将外物想得太光明不是一件有利的事。远远的看到一个同类走来,我们选择找一个阴暗的角落设想把他打晕、再吃掉他或是询问他到此的目的,总是要好过我们被他打晕、再被他吃掉或是被询问我们到此的目的。时间久了,被先打晕、先吃掉的同类总会越来越少,留存下来的我们的基因中,总是会有一些先放倒别人以确保自己安全的冲动。
(三)
一路从蒙昧时代走来,人类的文明正是体现在反对这一幽暗的本能中。人们建立惩罚机制,凡是无来由的放倒、吃掉他人的人要被严厉惩处;人们建立道德规范,凡是那些敞开胸怀欢迎、帮助他人的人会被广泛称赞。世界看起来美好了很多,幽暗中极微弱的光竟然慢慢强大,使得黑暗的领地越发的减少了。
(四)
但事实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世界在看似光明的运行逻辑之下,依然是幽暗的运行逻辑大行其道,不边这个逻辑批上了光明的外衣。
张艺谋先生新作《影》就讲了一个幽暗的故事。功高盖主的部下久存篡逆之心,但他必须再建奇功,方有夺权上位的资本;深知部下早怀贰心、不甘做傀儡的上层杀机暗伏于胸,但他必须一忍再忍,方有一招毙敌的机会。这个权谋的故事,就是一个非生即死的故事,绝无折中的可能,一如洪荒时代的我们面临的险境。
此间,平凡普通的人、执行计划的人、自做聪明的人、善良纯真的人,纷纷成为棋子;执棋者不过几人,甚至执棋者也成为棋子。扑朔迷离之中,诸多人莫名其妙的死去,少数人机关算尽、人算不如天算的死去,还有一些人实现命运大转折,成为君临天下者。
在这个故事中,光明显然无法战胜幽暗。部下若光明,则断头是迟早的事情;主上若光明,断头也是迟早的事情。只有奉行马基雅维利的“只要实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原则,方有一丝保全自己的可能。非常令人感慨的是,这个“目的”是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也可以无利于自己和他人,甚至可以仅仅只是一个可笑的目的。
最令人心生寒意的是,这个故事中最终君临天下的人,原本是一个极为磊落的人。但我们有充分的理想相信,杀掉了恶龙的勇士,最终仍将成为恶龙。
(五)
生活中绝不缺乏光明。当然,也绝不缺乏幽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定是微斯人,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几个人并肩战斗的。
如果我们总是以光明磊落待世间,必得有两点基本的认识:一要强,比幽暗足够强大,使得哈迪斯绝无胜出的可能;二要认,输了就是输了,死了也就死了,不要后悔坚持光明。说到底,如果我们坚持光明而牺牲,不要认为是光明败给了黑暗,而是我们不够强大。
如果我们不足够强大、不足够“此心光明”,也必得有两点基本的认识:一要认,光明总比黑暗使人向往,即使黑暗一时做大,即使以黑取胜;二要防,不仅要有防黑暗的武功,还要有施黑暗的武功。
(六)
生活中全黑暗之人绝然不多,如果遇上了,要认命。生活中多数是以为自己不黑暗就会被别人黑的人,这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所在。
当然,也的确不乏如果不黑人就会被人黑的情况,比如说《影》中的主公和子虞。在这种人的操控之下,多数人就是棋子。在执棋者而言,棋子就是棋子。
(七)
天下能够执棋布局的人很多,不仅是《影》中的主公和子虞。如果我们有勇气发现和自省,就应当有勇气承认自己已在某些人的布局中。
(八)
黑暗最大的坏处是不令人开心。即使一次次黑人成功,即使一生都是黑人而非被黑,总归是难以开心。
光明最大的好处是坦荡安心。即使一次次被黑,即使一生被黑,总有一种“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豪情。
网友评论